城镇河道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7-08 07:28:46

城镇河道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 要] 目前我镇河道生态环境普遍不够理想,附属建筑物老化、河道淤积严重、富营养化、生化垃圾大量堆积。本文从指导思想、组织领导、规范管理和奖惩制度方面总结了河道生态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 河道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一、河道现状

我镇位于江苏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处,东至高塍镇,南邻徐舍镇,西靠杨巷镇,北接常州市武进区,总面积104.58 km,总耕地面积4185 hm2。全镇辖有18个行政村,总人口9.8899万。我镇现有市、镇、村三级河道336条,总长348.47 km,其中市级骨干河道5条,长37.2 km;镇级河道18条、长63.8 km;村级河道313条、长247.47 km。

二、现状分析

1.目前河道上及附属建筑物普遍存在运行时间长、损坏严重,致使个别地段旱涝灾害高危地带,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造成严重影响。

2.河道淤积状况严重。我镇镇村两级河道总长311.27 km,目前河道淤积186 km、淤积土方395万方。其中东西向主要泄洪河道长78.23 km(镇村两级)淤积土方64.8万方;南北向河道长26.8 km、淤积土方26.8万方。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河道生态环境,河床升高,水流不畅,蓝藻、青萍等浮游植物大量滋生,河道水质急剧下降。

3.浮游植物大量泛滥,生活垃圾污染严重。由于附近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大量的生活垃圾堆积,“白色污染”更是“顽固不化”,加之污染后没有相关负责人员及时处理,致使河道污染严重,水质富营养化加剧,浮游植物大量繁殖,难以遏制。

4.河滩地种植户分散。滩地种植不集中,在实际工作中不便管理,作物种植不规范。比如有的种植高杆作物,有的育树苗,栽树,在滩地里乱挖乱刨等,有的干脆坡上或大堤上种植作物。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破坏河堤。从而对防洪产生重大影响,遇到洪水,后果不甚设想。

5.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县级河道管理人员存在业务水平偏低,责任心不足和工作热情不高涨等现象。乡级管理人员存在报酬偏低或不够及时兑现等情况。造成管理责任不能落实,工程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

三、河道管理的对策

1.指导思想

全镇农村河道长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河湖生态、优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大投入,创新模式,强化管理,严格考核,实现河道管理全面化、管理方式制度化、管理队伍专业化、资金保障正常化、管理措施常态化、督促考核经常化、台帐资料规范化,确保农村河道常年保持河面清洁,河岸整洁,生态良好,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建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2.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农村河道长效管理的领导,成立官林镇农村河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河长”对所定的河道的长效管理工作负有管理、监督和协调责任。同时,成立河道长效管理服务中心,负责河道长效管理的日常工作。各村也必须相应成立河道长效管理机构,原则上村书记挂帅,村主任具体负责。

3.规范管理

(1)明确管理范围。全镇所有河道均采取属地管理,建城区内的河道由镇统一管理。各行政村之间的界河原则上相邻村按年度轮流负责管理。

(2)明确河道长效管理经费。河道长效管理经费标准为市镇补每公里3600元,不足部分由村配套;管理经费的发放按管理考核得分乘以3600元计算,由镇财政所与村结算。村再与河道长效管理人员结算。河道长效管理资金全额用于长效管理人员的报酬、保洁设备的购置更新、办理管理人员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管理经费专款专用。

(3)择优选择河道长效管理队伍。长效管理人员采用村推荐、镇考核合格后录用,河道长效管理人员为专职河道保洁人员,不得另兼他职,一经录用,必须与村签订河道长效管理协议。并交镇河道长效管理服务中心备案。合同一订一年,上一年长效管理工作到位的管理人员优先录用。管理模式原则上由村组织对录用的河道长效管理人员进行承包管理。原则上按每三到五公里河道配一名河道保洁员。保洁员必须懂水性,有较强的责任心,服从管理,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六十五周岁。

(4)明确管理标准要求。实行河道长效管理全覆盖,重点加强路边、村边、桥边的河道保洁工作要按照“河面无漂浮物、河坡无垃圾、沿河无违章”的要求进行管理,要加强对保洁人员的业务培训教育,明确管理要求,增强工作责任心。同时各村要建立日常巡查制度,每月巡查不少于三次,逢重大活动,要增加巡查次数,确保实现“三无”目标。镇将组织每月一次不定期的河道长效管理考核,考核得分作为河道长效管理经费发放的唯一依据,考核内容为:河道保洁效果、周边群众满意度、台帐资料情况、作业人员是否参加人身意外伤害意外保险及安全生产等。原则上每次考核每个村随机抽取三到四条河进行考核。

4.健全奖惩制度

河道长效管理的考核由长效管理服务中心会同村一起考核,对二次考核不满70分的村,镇河道长效管理服务中心有权终止管理合同,收回管理权,停发河道长效管理经费,并责成其重新选择管理人员或调整管理模式,镇按季度公布考核成绩,并对考核分数前九名的村实行奖励,一至三名为一等奖,四至六名为二等奖,七至九名为三等奖,年终考核总成绩前九名的村进行重奖,一至三名的为一等奖,四至六名的为二等奖,七至九名的为三等奖。对全年考核后三名的村,镇主要领导进行讲评,并责成其调整管理模式或更换管理人员。

四、结束语

做好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是我镇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充分发挥河道防洪泄洪、引水灌溉等综合效益的基本保障,为我镇经济振兴,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上一篇:葡萄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 下一篇: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