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常见错误

时间:2022-07-08 06:16:27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及常见错误

【摘要】 临床检验血液标本是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一个主要辅助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但是,在当今的医院实际工作中,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着最后的检验结果,造成结果错误。优秀的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要以正确的采集方法为根本,尽量避免错误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对标本采集前的一些注意事项、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以及临床采集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简要概括,以期为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采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766-02

近年来,随着对临床检验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在临床检验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理念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多的挑战。目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是临床检验工作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检验方式,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以及社区医院中都是经常使用到的辅助诊治手段[1]。众所周知,临床检验结果对于医师对患者疾病的正确把握以及对治疗方法的正确实施是很有帮助的,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准确的临床检验结果可以让医师第一时间掌握患者的病情,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愈。然而,目前在很多医院的检验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血液标本的检验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由于血液标本的采集失误而造成检验结果不合格而影响医师的正常诊断。因此,本文对目前临床检验工作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注意事项以及在工作中极易出现的错误进行简单综述,以期能为临床检验血液标本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1 标本采集前的一些注意事项

1.1 注意饮食与空腹 在临床检验血液样本之前,尤其在进行微生物和免疫检验用血液标本采集时,要求受试者饮食时间的控制很重要。一般在血液样本检验之前,没有规定受试者的饮食内容,对其检验前的食物种类没有限定。但最好不宜使用过甜、过辣、过油腻等食物[2]。但是,在检验前8-12h要求受试者空腹8-12h是必要的。因为已经有文献报道,在受试者饮食后,甘油三酯(TG)、天门冬氨酸转移酶、葡萄糖(GLU)、胆红素(BIL)、总蛋白(TP)、尿素氮(BUN)、总胆固醇(CH)这些检测结果的数值会明显升高,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会带来影响[3]。同时,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受试者的空腹时间也不能过久。当空腹时间超过6h后,会引发相关机体代谢因子的功能紊乱,最终也会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

1.2 避免药物影响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药物对血液样本检验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4]。有些药物在使用后,会对受试者机体内的一些化学反应造成干扰,从而造成血液样本检验的结果偏差。因此,在进行血液样本检验之前,应对受试者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对那些能够干扰检验效果的药物要暂时停止使用,等检验结束后再继续使用该药物。

1.3 舒缓受试者的精神,减少受试者的体力消耗 在检验前,保证受试者精神的平稳,减少受试者体力活动是必要的。临床研究发现,当受试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以及剧烈体力活动状态下,其机体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会明显升高[5]。这样就会造成受试者在检验后出现这几项检查结果与实际结果不符合的情况,造成检验结果误差。所以,在采集标本前,要让受试者进行深呼吸,保持受试者的心态平和。如果受试者刚进行大运动量活动后,要先让受试者静坐一段时间,待机体平稳后再进行标本采集。

2 标本的正确采集与运送

2.1 采血时间的掌握 经过大量的临床结果比较发现,对采血时间的正确把握有利于减少检验结果误差的发生。在检验过程中,对于采血时间要有统一的安排,不能没有规律性的随时采血。一般最好的采血时间为每天早晨7:00-8:00,在这一时间进行统一的采血,方便临床结果比较[6]。因为,血液内各种成分在一天中的含量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尤其是一些激素的分泌更是随着时间的改变而发生节律性的变化。所以,采血时间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是不容小视的,而时间的统一是避免这一影响的最有利办法。尤其在微生物和免疫学检验中,血液样本时间的采集很是重要。比如,菌血症患者以开始发热而未出现恶寒时采血为好,败血症患者采血时间无严格要求,但也不应在发热高峰前进行。

2.2 采血器具及容器的要求 在采血之前,对相关采血器具及容器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采血使用的注射器最好为经过专业消毒的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器应干燥,针头不能过细。采血后进行分装时,要先将注射器的针头取下,将血液沿着试管或者其他容器的器壁缓慢轻柔的推入。此过程不宜剧烈,以免造成溶血的发生。对于有抗凝要求的血液样本,在将血液推入到加入含有抗凝剂的容器后,要缓慢的混匀,不能剧烈的晃动,防止红细胞的破碎。已经有相关学者研究发现,止血带的捆绑时间也会影响到血液样本检验的结果。如果止血带捆绑时间过久,会影响血液中BIL、AST、ACP、CH等成分的含量,造成结果比正常值要偏高。并且,在采血时,受试者反复握拳以及采血者在采血中反复拍打也会造成血钾含量与正常值发生差异。

3 临床工作中的一些常见错误

3.1 采血部位选择不当 在采血中部位的选择很重要。当下,很多采血者在采血时没注意到受试者是否进行输液等治疗。经常会出现,有些标本来源于输液侧肢体近端,甚至是直接从输液的同一条静脉采集。这样检验出的结果会受到输注药物的影响,造成结果偏差的可能性极高。而这些不正确的结果被递呈到医师手中后,会误导医师做出不正确的判定,从而影响了治疗。

3.2 抗凝剂的使用存在问题 在临床血液样本检测中,抗凝剂是使用比较频繁的一种抗凝物,其使用的正确与否对于最终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存在着必然联系。在目前的临床实际工作中,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错误是时有发生的[7]。而抗凝剂加入的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血液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影响到化验结果对于治疗辅助的可靠性。同时,在抗凝剂的种类选择上,很多临床实际工作中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抗凝剂的种类要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而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进行红细胞比积测定时,要选用双草酸盐抗凝剂,因为它本身不会影响红细胞体积;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钾)则更多的用于全血细胞计数[8]。

3.3 标本发生溶血 在血液标本采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溶血的现象,这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结果的可靠性都会带来不小的影响。目前通过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发现,造成标本溶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在采血过程中止血带的捆绑时间会造成溶血的发生。当止血带捆绑时间过长后,会造成局部血管的紧张性增加,引发溶血。其次,在采血结束后,未将注射器的针头拔下就将血液推入到容器中,且推入不够轻缓,而造成器具中存有气泡,也会对血液标本造成破坏,引发溶血。再次,在抗凝剂的添加过程中,没有按照正确的比例进行,抗凝剂加入的比例过大,并且在加入后没有轻轻混匀,力道过大,也会加快溶血的速度。当标本溶血时,因血红蛋白对颜色和吸光度的干扰,使可见光谱的短波段(300-400nm)的吸光度明显升高。

4 结 语

临床血液样本检验工作想要在新医改政策的今天紧随时展,就要严格控制检验失误的发生,勇于改革,积极提高工作中的安全度和可靠性。要改变检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善于总结检验工作中的经验教训,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对于血液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要心中有数,时刻牢记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与流程进行,不能偷工减料,随意更改或简化操作步骤。在检验中要兢兢业业,严于律己。相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检验工作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我国临床血液样本检验工作将会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改进,将会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与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 轩东霞,吴春香.影响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2011(3):613-614.

[2] 李杨.血液标本采集中常见问题与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J].医疗装备,2009(9):458-459.

[3] 谭明凤.血液标本不合格因素分析及解决方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11):125-126.

[4] 孙云霞.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12):199-200.

[5] 吴红霞,王春筠,田志毅,等.四种不同状态下静脉采血对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5):182-183.

[6] 赵立民,容桂荣,欧镔进,等.数字技术在护士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培训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9):1745-1746.

[7] 白忠荣.检验标本11647份不合格原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04.

[8] 孙彦平,白宇,王薇,等.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正确的采集[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2):44-45.

上一篇:补阳还五汤治疗晚期肺癌合并血小板增多症的临... 下一篇:ABC转运蛋白与肝癌耐药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