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时间:2022-07-08 03:32:19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素质教育实实在在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除应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外,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指导思想应由单纯升学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做到敢于实践、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应注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一、语言文字与思想教育的关系

要做到“正确处理语言文字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就必须寓“道”于文,也就是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使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并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如《挑山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随便,高兴怎么走就怎么走……我们得一个劲儿向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走到你们前头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儿?”要使学生理解挑山工这段富有哲理的话,教师可以作如下点拨:让学生扣住“不一样”这个词细读全文,理解全文的前后关系,比较挑山工登山走法和游人登山的走法,让学生从“不声不响”“悄悄”等词语去感悟“一个劲儿往前走”,从“饱览山色”“诵读题句”“溪边洗脸洗脚”等词句去感受“东看西看”“玩玩闹闹”。引导学生从这两种走法的比较中,解开挑山工比游人走的路长而走到游人前面去的“不解之谜”。再引导学生读读、议议挑山工说的“这个理儿”是什么。这样的引导和点拨可是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悟出的: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心想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就一定能达到目标,从而将脚踏实地做人,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个“理”融于语言文字练习之中。

二、全体与“尖子”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语文教学也应如此。所以训练形式上要努力扩大学生参与面,力求在课堂上人人动脑、动口、动手,改变过去“少数尖子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客”的局面。班级中的“尖子”是可贵的,但不能让“尖子”学生挡住其他学生的思路和言路。一般说来,一名优秀学生一堂课的发言次数不能超过三次。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厚爱,让他们回答力所能及的问题,做力所能及的练习,并相机给予辅导,多加鼓励。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可能采用让学生都参与的形式。比如:多指名读,不如让学生自由读;多提问,不如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读书、多动手、多动脑。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力求做到: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在发展“优等生”的同时,积极辅导“后进生”,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中心环节,两者相互依存,对立统一。《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得到活泼、生动的发展。”这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容忽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低估。教师只有善于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语言文字这个要素,为学生读懂课文铺路、架桥,才能促使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动性去悟意、悟理、悟情。这种铺路架桥的主导作用,是析疑解惑的点拨、导入情境的描述、体会情感的导语,等等。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领悟课文语言文字中的规律。

比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的“画鱼”这一段时,首先,我要学生画出最能体现青年的举止很特别的句子――“他和游鱼好像融为一体”,然后再理解“融为一体”一词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青年的三个“特别”之处:第一,他专注画鱼,技术高超,显得特别;第二,面对大家的议论,他无反应,显得很特别;第三,长时间作画,显得特别。接着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观察,想象青年画画的全过程。这样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这个青年的“特别”在于做事专注。教师紧扣“特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在发散学生思维的同时,挖掘其中的内涵,从而得到教与学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读与写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等。总之,只有全面、正确地处理好这些关系,让素质教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创造出生动、活泼的局面,让语文课变成学生自主的探究性的语文实践课,使学生从学习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获得新知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才能大面积地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西县聚星学区新光小学)

上一篇:精心预设 精彩呈现 下一篇: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