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疵点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时间:2022-07-08 12:23:00

摘要:原棉中疵点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棉花品质,也关系到轧花厂的经营管理和纺织厂成纱质量和用棉量。随着纺织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皮棉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影响皮棉质量的因素众多,而疵点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

关键词:疵点 产生原因 危害

所谓疵点,是指带纤维的杂质和妨碍纺织的纤维两大类。根据GB1103-2007《棉花细绒棉》标准的规定,疵点包括:破籽、不孕籽、索丝、软籽表皮、僵片、带纤维籽屑及棉结七种。疵点的特点是体微质轻,还带有纤维,大部分疵点是棉花中原来没有的物质,并且大多是杂质,但其危害绝不像杂质那么简单,在纺织过程中难于清除,影响成纱质量。疵点的数量是轧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提高轧工质量,减少疵点的产生,是纺织部门的迫切要求,也是棉花加工厂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分析与棉花加工过程紧密相关的几种疵点的成因及解决办法:

一、 索丝、棉结

皮棉中的索丝棉结主要是在锯齿机轧花过程中形成的,如锯片,棉卷箱及皮棉通道四壁光洁度差,有倒刺,毛棉卷过紧,毛刷风量过低纤维转移不良,清花刺辊打击过狠等原因都会增加索丝、棉结。如果籽棉含水高,成熟度差,在轧花过程中最易产生索丝棉结。索丝棉结在纺纱过程中的出现,可降低纱线强力,增加断头率,使成纱棉结杂质增多;棉结在织造和染色过程中出现,可形成白坯布上的斑点和染织物上不均匀的染色点,导致不合格纱线和织物的产生。

二、 不孕籽

主要是生长发育阶段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皮辊机加工时因没有清除设备,多为被轧碎的不孕籽;锯齿机加工时则因难于全部排除多呈整粒状混入皮棉中。在清梳棉过程中,多数重的不孕籽随落棉排除,但破碎的带有短绒的不孕籽不易去除,增加纱布疵点,影响产品外观,降低等级。

三 、破籽

主要是由于轧工不良而形成的。如清花刺辊与尘网隔距较小,打击过度;锯齿有缺齿或过分锋利;皮辊机的隔距配合不当,上刀对皮辊的压力过大,上下刀有缺口或不平整,皮辊表面有沟槽或者不圆整等都会产生破籽。如果籽棉纤维成熟度低或有虫伤棉籽,棉籽壳薄而脆弱,储运不善等都会形成破籽。在清、梳过程中,较大的破籽能被大量排出,但经打击、梳理将破籽分裂的越多越细,会增加成纱杂质粒数,降低成纱等级,增加纱布疵点,影响产品外观,降低等级。

四、 带纤维籽屑

主要是成熟度较差或含水分过高的籽棉,在轧花机配车规格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多的带纤维籽屑。在纤维和棉籽分离过程中,如果轧花工艺调整不当,易出现分离过度,造成棉籽破损或纤维根部从棉籽表面拔出,形成带纤维籽屑。破损的棉籽随同纤维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更多的带纤维籽屑。在清、梳过程中,对带纤维籽屑排除比较困难,增加了成纱杂质粒数,降低成纱等级。

五、 僵片

僵片主要是由于成熟不良和病虫的影响而形成带僵籽棉,在轧花时没有排出而被轧花机轧下所致。僵片又称死纤维、光片,无纺纱价值,僵片比较脆弱,在纺纱过程中不易清除,使成纱中棉结杂质增多,使成纱条干恶化,断头增加。

六、 软籽表皮

未成熟的棉籽,在轧花过程中,棉籽表皮容易与籽壳分离,形成软籽表皮。软籽表皮在开、清棉过程中,很难清除,只有梳棉工序能够清除一部分,残留的包卷在纱条中或附着在纱条上,使成纱条干恶化,断头增加,面纱的棉结、杂质粒数增加。

七 黄根

由于皮辊机配车规格不符合要求,皮辊对纤维的牵引力过大而形成;若籽棉成熟度差,纤维在棉籽上的固着力小,黄根也容易被轧下而进入皮棉中。在开、清棉工序中,很难清除,使成纱中棉结杂质增多,影响成纱条干均匀。

疵点产生的原因和环节众多,上述只是对主要原因和环节进行了阐述,控制疵点的产生需要在棉花加工各个环节加以控制。概括起来就是完善棉花加工环节的各个工艺,把籽棉调节到最适合轧花的条件下,同时选用优良的棉花加工设备,并使设备在最好的状态下运行。我相信,大家通过努力,疵点还是被控制减少的,这样就有效的保护了棉花资源,创造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上一篇:县级博物馆建设与未来发展分析探讨 下一篇:压力容器检验中关于母材夹层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