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新课堂探讨

时间:2022-07-08 12:08:44

新课改下的新课堂探讨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七中学,黑龙江 大庆 163414)

摘 要:新的世纪,在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冲击下,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所以新课程下的课堂必须适应这一变化,做出改变。

关键词:英语;新课改;课堂;改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1-0211-01

新课改首先要改变英语课堂氛围。学好英语最关键是什么?大多数老师认为高考就是一张卷,无非单词短语和语法,所以抓单词语法,每堂课拼命的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开始厌烦英语,英语对他们来说就是背单词背短语,过几天就差不多忘得一干二净。其实学语言是一门学问,作为教师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想想我们的应试教育到底怎么去适应新课改。那么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改变:

1 要改变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

例如可以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或歌曲入手,逐步导入到新知识,不断的启发鼓励,遇到难题,小组讨论解决。慢慢的,这样学生对于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会记得很牢,很有成就感,也变得越来越自信,这是使孩子们成功的最关键的一步,久而久之他们越来越乐于参与课堂的各种活动,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候是错误的但作为老师心里真是由衷的高兴,英语课堂终于由老师的一言堂变成全体学生的参与,这也是新课改的精髓所在!

2 习题课和复习课

以往的习题课和复习课都是对答案,哪个不会的直接讲,对于全满分的同学其实有点浪费时间,而且总是老师讲解部分学生爱溜号!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可以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组,保证每个组里成绩高低是平均的,重点突击错误率高的题,并鼓励他们知识拓展和迁移,分工合作能够把一道典型题讲解透彻分析到位的小组很得到一定的奖励,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学生分工合作。对于复习课也不单单是听写和做练习题,可以加入适当的游戏。例如游戏category and guessing games,即说范畴―可以说重点单词或短语或知识点,然后传递东西并快速说出不重复的单词或短语,一旦精力不集中重复他人说过的单词或短语或停顿接不上来,就被抓到进行guessing games,抽纸条并模仿动作,猜到的小组即得分。孩子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不知不觉一堂快乐的英语课就过去了,相比于以往的满堂灌的复习课或习题课让学生很快乐并牢牢记住重点知识!

3 听力和口语课

听力对大部分同学是个难题,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以前的听力都是正规的考试模拟,同学们缺乏兴趣,在考场上强迫自己集中精力去听去得分,但是在平时的练习中时有松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先播放一段搞笑轻松的英语视频,但是没有英文字幕,小组合作随着慢慢再次播放的视频写出英文对话,并相互改正最终确定正确答案,最后给视频现场配音,看哪组同学英文最地道,模仿的最好。并给予掌声鼓励。这样听力课和口语课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体验具体的情景。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语言输入是学生获得语感以及学会正确表达自己思维的基本途径,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4 写作课

英语老师都知道,批作文是最累人的活。累就累在一些学生句子不通,单词也很难辨认。尤其是理科班,字差的男生比比皆是,这是英语起步时的书写没有打好底,意识到字差的这个问题会给作文带来很大的影响。每天可以指定的那几个字不好的同学都会像初一的孩子那样写一篇练字的作文,不一定要十分的优美,但是至少要整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练习他们的字体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焦躁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体验书写的快乐,久而久之就很成习惯。对于英语写作这一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英语书面的表达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周两月之功,必须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一点一滴抓起,持之以恒,滴水穿石,才有可能最后解决英语书面表达的难题。高中英语课本每个模块都是一个主题,针对这个主题鼓励学生应用所学新的词汇或短语结合课文进行作文训练,几乎每个模块都要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并让同学在课堂上相互批改,给对方查找错误,然后进行范例展示,画龙点睛的句子一定要背,通过这种扎扎实实的积累,写作对于学生们已不再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5 语法课

众所周知,语法课一般都是演绎法。老师直接把总结出来的语法呈现给大家,然后就是记忆和训练的过程。这是一个捷径,但是学生往往很疲惫的去记一条又一条的规则,应用的时候生搬硬套,稍微变化就束手无策。怎样让语法课不再乏味枯燥以一堂情态动词课为例,尝试用另外一种新方法来传授这堂课。情态动词中表推测的是高考的重要考点,这堂课重点突破can’t /may/must,引入是通过物品猜测包的主人而引出这三个情态动词并确立本节课的目标,接下来用猜测图片和声音引出了这三个情态动词因不同的时间点接不同的形式。并通过同学们身边的例子进行make a prediction.完全打破了以往的英语语法的教学思维。

但是,新课改下的新课堂不是一个严格遵守“计划图纸”来施工的过程,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成有价值的动态性课程资源。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等以及教师的经验,智慧,和理解等素材性课程资源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新课程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成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成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收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作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论俄语典故词语的民族文化语义 下一篇:高等工科院校学生数学观调查及其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