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热”现象的“冷”思考

时间:2022-07-08 11:10:24

产业集群“热”现象的“冷”思考

任何地区都想走在时代的前列,不甘落后,所以会选择产业集群。我们需要在产业集群“热”现象的背后进行一些深入思考,为了一个区域更健康的发展。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集群典型主要有意大利艾米利亚――罗马格纳、美国的硅谷、台湾的新竹和印度的提若普尔等。我国的产业集群是从改革开放以来搞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块状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经济形态实际上与产业集群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那个时期还未提出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提出这一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目前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对于产业集群的本质以及如何有效地发展产业集群认识还不清楚,导致各地纷纷上项目搞产业集群,致使出现大量稀缺资源低效配置、城区产业结构趋同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对“产业集群”保持清醒的认识,适度发展产业集群。

一、产业集群“热”现象

所谓产业集群就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区位上相互集中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及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的空间集聚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都是在市场力量推动下自发形成的,大多分布在沿海地带的乡镇地区,多以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为主。广东、浙江、北京是三个典型的代表。广东产业集群主要是外向型的珠江三角洲产业集群,浙江主要依靠本地企业家带动全区域发展产业集群,北京则主要依托国家科技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中关村IT产业集群。

从产业集群的地域分布来看,其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如辽宁、山东、江浙以及广东地区,而且这些地区有着发展产业集群的区位、资源等优势,所以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发展起来了,典型的集群包括浙江永嘉县桥头镇的纽扣产业集群,温州的打火机集群,广东中山市古镇的灯饰集群、北京的中关村IT产业集群等。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并且主要属于政府推动型产业集群,这样的集群发展势头近年来出现“升温”态势,但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全国来看,浙江产业集群发展最早,种类最多,势力最强。如温州打火机行业有生产企业500多家,2000年生产打火机5亿余只,产品销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市场份额的70%,占国内市场的95%,温州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进入21世纪,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地区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集群。2002年初,青岛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挺进西海岸、大力发展港口产业集群的战略,一批以港口为依托,以汽车、造船、港口、集装箱、特种钢项目为核心,以培育临港产业、石化产业、机械产业、国际贸易仓储物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港口产业集群正在形成。此外,目前青岛船舶产业集群的龙头项目――中船重工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海西湾将成长为世界一流的“造船航母”。与此同时,江苏扬州市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以沿江开发为突破口,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产业集聚、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着力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打造全球知名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在广东地区,2004年广州开发区内已拥有本田、宝龙两个大型整车生产企业及8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汽车产业链日趋完善,产业集群效应更具活力。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以及系列的汽车配套厂商纷纷进驻广州,而广州本田汽车生产、出口基地和80多家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均落户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渐成气候。在东北地区,沈阳市政府2005年将大力推动和扶持24个产业集群,大力推进浑南新区数码玩具等产业集群。沈阳农业高新区是众多集群的典型代表,未来3-5年,开发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将继续打造800个项目,实现产值1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聚集地,最终成为中国的“农业硅谷”。与此同时,沈阳于洪区将重点建设沙岭家具和服装产业集群、陵东鞋业集群和于洪小五金及配套件产业集群、大潘化工产业集群和环北食品生产集群。

二、几点“冷”反思

产业集群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它对于增强产业竞争力、推进城市化发展、发展地区特色经济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产业集群容易效仿,但不容易发展。初级阶段的“热”现象很正常,关键是我们如何有效控制它的发展轨迹。综观我国的产业集群热,我在这里给出几点冷思考,希望对产业集群的发展有所裨益。

首先,不是任何地区的任何产业都适合搞产业集群。美国著名的经济策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说:“只要用先进有效的方式发展,所有的集群都是好的。”很多人就此认为产业集群是壮大企业经济实力、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万能良药”,因而纷纷上项目打造产业集群,结果事与愿违,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对于波特这句论断理解不深。实际上,波特的话告诉我们产业集群是一种有效的方式,但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能够用先进的方式去发展它。综观我国各地所搞的产业集群,大多数走的是粗放型、低技术的初级发展方式。这是一种低效率的产业发展模式。低效率又主要是由我国某些产业技术低下、企业规模偏低且初始分布较散,国有企业占据较大比重以及产品本身属性限制等原因所致,比如西部地区的农业、东北地区的装备制造业以及南方地区一些电子产品升级等等。总之,我们在搞产业集群之前要充分考虑这种产业是否拥有现在搞以及将来继续搞产业集群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是否体现了地方优势特色产业,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是否在技术上能够得到保障,产业集群是否具备升级潜力。

其次,产业集群不是“企业集群”。产业集群的确是企业在某一区域的相对集中,但这并不是说产业集群与企业集群划等号。企业集群只是产业集群的表面现象。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样的企业适合聚集在一起,并不是说“强-强”企业聚集在一起就是好的产业集群,也不是说“弱-弱”企业聚集在一起就是不好的产业集群,我们关注的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强势企业又有为其配套的中小企业、既有生产

型企业又有服务型企业多样性与综合性的产业集群。此外,企业集群只是企业的简单拼凑,而在产业集群中不但包含了区域内直接从事某一特定产业的生产和经营企业,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其存在和发展起直接和间接支撑作用的各种行为主体,如政府、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客户和行会等。应该说,这样的产业集群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

再次,政府打造的产业集群往往“先天不足”。这种症状主要体现出企业数量和类型少,产品专业化程度低,水平与垂直的产业链条短,市场交易成本较高等等。这与诸如浙江等自发性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不相一致。浙江等地的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生产程度很高,如苍南县金乡镇标牌产业集群,一个徽章的生产需要十几道程序完成,每一程序都有专门企业生产,他们之间又通过市场达成交易。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些年来政府打造的产业集群往往“先天不足”,主要由于政府在产业园区的建立初期和发展过程中的职能“缺位”或“错位”。产业集群建立初期是政府率先投资的关键时期,在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方面做的比较好;但在产业集群成长时期,政府的扶持力就相对减弱了,如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不完善、缺少各种博览会的举办、产业集群内缺少科技创新平台、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短浅等等。对此,一个地区产业集群协会的建立对于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上一篇:中日旅行社行业组织对比及启示 下一篇: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