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浅探

时间:2022-07-08 11:09:0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浅探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生参与 操作 主体 习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0450-9889(2013)05A-0086-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教师在备课及上课时都要处处从学生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尽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注重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会通过摆学具、说算理、想结果等形式,让学生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使操作、观察、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促进概念的形成。同时,动手操作也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必要手段,是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知识的最佳方式。这样学生容易掌握,效果较好。

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先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看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人人动手、积极动脑,最后,通过观察比较很快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边是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原来梯形的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地推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突出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调的一问一答,不但课堂气氛沉闷,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师生交流,教师无法很好地掌握信息和检测教学效果。在教学时,笔者经常会让学生“自由发挥”――在班内由2~4名不同性别且成绩、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当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克服一些学生自卑、胆小、害羞的心理,同学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优生帮助差生,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实物,研究讨论下面的问题:(1)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长方体有几条棱?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想想可以怎样分?分几组?(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问题提出后,学生立刻展开激烈的讨论。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能知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吗?谁能概括一下?

……

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小组学习的功能,让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教学效果明显,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正如美国教育家斯宾塞所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应该尽量多些。”让每个学生都在参与中表现自我,提高自我。

三、精选习题,让学生在参与中内化知识

练习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在设计练习时,要针对教学重点,设计要有层次,并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的练习题。为了提高练习的效率和效果,可以用题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种练习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内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1―93页)时,设计练习如下:

1.铺垫性习题

先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1)小明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2)小芳每分钟走60米,走了4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

(3)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他们每分钟共走多少米?

2.巩固性习题

教材第92页第1、2、3题。

3.拓展性习题

(1)甲乙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开往武汉,甲船每小时行17千米,乙船每小时行19千米。经过25小时,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2)小华和小丽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小华向东走,每分钟走60米;小丽向西走,每分钟走5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3)小星和小明分别从一座桥的两端同时相向出发,往返于两端之间。小星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5分钟后,两人2次相遇。这座桥长多少米?

设计这样有针对性的练习,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可以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积极参与教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尊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因素,热情鼓励,精心诱导,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师设计的数学活动,让他们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上一篇:例谈小学数学学习素材的“二度开发” 下一篇:浅谈小学起步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