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体构成中探究室内界面设计法则

时间:2022-07-08 08:04:07

从立体构成中探究室内界面设计法则

现代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和所处环境,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艺术处理手法,从内部把握空间,设计其形状和大小,从精神和物质使用上满足人的需要。不同的空间,不同的空间使用者对于空间的要求不一样,室内空间的界面设计要以体现人的需求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如何让界面语言更为丰富,这是设计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立体构成中探究室内界面设计法则。

一、 单纯与经济

室内界面的单纯色彩,单纯材料传递的信息远比两种以上的色彩、两种以上的材料带来的信息更为简单,符合单纯性意识的理论法则。而单一色彩、单一材料经过形态的丰富,运用解体重构手法带来的形态在视觉停留比单一的几何形态更为长久。单一化、秩序化的界面带来更为简单的信息内容。但是,过于简单化的设计容易带给人冷漠、呆板的感觉。根据这一构成原则,在简约风格中,采用单一色彩单一材质运用形态解构的办法设计界面,运用韵律,或者单一材质不同色彩单一形态,或者主要依靠材料本身的语言,材料本身的复杂性。如(图一)通过墙体凹凸不平的肌理处理手法,避免了块面形态与肌理的单一呆板,金色、木纹色、黑色和红色,材料金属质感墙面与木材的温情感,搭配地毯的毛毛绒质感,光的节奏变化,从光、材料质感、色块等方面破除了单一感,传达更多信息比如怀旧感、粗糙感、 纹理美。从经济简单材料本身探求界面的丰富性。

二、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对抗性、鲜明性;调和是协调;强调共性室内空间界面的形式可以很多,形体对比有曲直、横竖、上下、左右、隐现、虚实、凹凸、长短、高低、粗细、宽窄、方圆、远近、厚薄、轻重、大小、繁简、锐钝、刚柔等,这些界面形体的对比与调和体现在形的大小,体量的比重。通过墙体或者天花弧线型处理,单一界面也柔和很多。利用视错觉以及意念同构原理,在墙体上做出拱门的效果,只有形而无实体的门洞,却在意念上延展了空间,镜子的使用同时也营造了一个虚幻的空间,虚幻的镜子画框反射的虚景与实体的墙形成了虚实的对比,隐实的对比,丰富了界面的信息,丰富了空间语言;同样的虚实对比,用花窗、屏风、百叶窗与实体墙相结合一样产生虚幻视觉,丰富了界面。

如(图二)顶面采用非规则形状的、自然形态的不锈钢从形态语言上丰富了天花,从质感语言上呼应了空间的硬朗,与实木的硬质,不锈钢的光泽度与木的深褐色,黄色灯光相协调。墙面以及隔断采用了雕花窗隔扇门,单一界面虚虚实实,延伸到其他界面――地面上斑斑驳驳,富有动感与余味。同时,雕花窗的繁复的花卉图案与墙体形成对比,从材质上与形体的繁简上有了自我语言的呈现。无论从单一界面亦或从整体空间来看,图案、形体的繁简对比强烈,而色彩对比弱化,从而达到统一。

材质的对比,木材的亲切感、温馨感、自然感,与铁、不锈钢的冷漠、剥离感、光泽度的高傲感形成对比,不锈钢、铸铁这些金属的质感相当踏实、坚硬、堵、重,而玻璃通透、虚、脆、易碎、份量轻,二者的材质语言有很强的对比性,而二者色彩上又能调和,灰色、褐色以及银色金属光泽与玻璃的无色通透又是可以调和的。毛皮的华贵与纯棉的质朴是材料上的对比;长方形玻璃窗是形状、大小的对比。布置出这样一间居室,就是彰显个性的最佳途径。黑色与白色在视觉上的强烈反差对比,体现出房间主人特立独行的风格,同时也增加了空间中的趣味性。

三、比拟与联想

这一构成手法常用于主题性空间往往采用故事情节来作为一个空间的串联,通过形体的互换,在墙面上运用石膏板或者密度板刻花达到墙面形成前后两层空间。前面有鹿、山羊、树的造型,与后面七色条纹墙漆墙面形成色彩的对比,同时空间虚实的对比也很强烈,有剪纸的语言运用于界面设计上,是一种艺术语言的互换,效果很抢眼。单一的墙体、天花等各个界面除了视觉的繁复性,还有故事性,形体切割等手法,都运用比拟与联想。界面上有通过凹入一个圆形,彩绘荷花,在下面摆放画架和花瓶,形成视错觉,有花开独秀的意境之美。比拟和联想是对以往生活经验的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形成意境同构。比如拉毛的黄色墙面上,画长颈鹿,或者一株沙漠植物,这个界面马上传递出非洲场景。如,一个铺满实木饰面的墙面,镶上狮子辅首,或乳钉,界面传递出古朴,引人敲门的欲望。根据我们空间风格,引用比拟与联想对于界面设计相当有效。比如地中海风格中,在墙上凹入十公分,做成拱形窗,在中间贴自然山水画,比如海景、或者草地等,从视觉上看让人不禁联想到海,联想到自然某场景,从而造成视觉停留和思想神游,提升了界面的氛围,延伸了界面的第四语言――时间与精神。通过留白的构图形成联想空间。构图饱满一样可以形成让人产生联想的界面,意境深远。整个构图饱满,不同明度的红,图案的复杂性,以及形体的凸凹都是界面语言丰富的有效方法。如天花板运用红色的彩绘形成底层图案,再采用石膏板刻出与底层同样的图形,形成视觉的丰富。

四、节奏与韵律

是通过体量大小的区分、空间虚实的交替、构件排列的疏密、长短的变化、曲柔刚直的穿插等等变化来实现的,具体手法有:连续式、渐变式、起伏式、交错式等。同一界面通过木条之间的缝隙大小,渐变直至天花,盘旋而上、或蜿蜒起伏象一曲乐章,体现节奏与韵律。稳定是整体,轻巧是局部。在居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追求轻盈纤细的秀美。黄、绿、灰三色是客厅中的主要色彩。灰色向来给人稳重高雅的感觉,冲淡了灰的沉闷,而绿色中和了黄的耀眼,所有的布置都是为了最终形成稳定与轻巧的完美统一。

五、异构的运用

公装空间也常用到异构手法,在整体的墙面,统一的材料,统一的铺装手法,从整个界面中突显不同色彩的一小部分,形成对比。或统一的材料,单一的色彩中在某局部使用不同的铺装手法,造成视觉的惊醒。比如墙面采用同一图案的壁纸,在其中某部分悬挂木雕,或其他装饰品。或者采用大理石整体铺装界面却在某处凹入或凸出,形成空间的异构。或界面采用相同花纹、相同材质,于统一见变化的是纹理方向的不同。或同一图案用不同质感形成异构,或色彩上某处突破,搅乱视觉习惯。

六、变形与夸张

单体的墙或顶面,通过凸出或者凹入形成不规则的形态,造成挤压拉扯的心里感受,给界面增加某种生命力感。比如通过营造曲线,形成起伏的波浪状,消除了单体规则墙面或顶面的呆板、单调,让人感受到海浪的力度,产生同构。通过对顶面与墙面的增值圆润处理,模糊了墙与顶面的边界感,增添了空间的原始感。也可以通过打龙骨,营造纸面挤压的效果,通体采用白色亚光墙漆,拉毛的效果,营造纸浆粉饰的空间。根据空间使用性质与风格特点,室内界面可以运用单体增减、材料的拼贴、不同单体的组合营造个性空间。

七、光与色的动感构成

通过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线角度不一样,影子的原理可以为我们所用。通过窗花树影或者其他形式的隔断投射到墙面或顶面,投射出变化的图案,丰富了界面。另外,现代科技改变了生活,也增添了空间界面语言。不同的灯光与色彩改变墙面的颜色,墙面在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生活需要调节光色,烘托不同的空间氛围。不同人造光源的综合运用让界面产生斑斓的效果,交换的灯光营造梦幻或变化的界面。

界面本身也可以变化,通过界面分成不同的组块,各成单体,亦可随意组合,模数化的块面组成的界面,本身具有弹性,整个界面自由有变数。

根据空间风格与实用性的需要,从立体构成法则中探询空间界面设计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并有待继续深入。责任编辑:杨建

上一篇:谈动画创作中对岭南文化元素的挖掘与创新 下一篇:揭开宗教美术研究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