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程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8 05:21:20

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关键词: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77-02

我国已推出的《国家高中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把“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重要内容列入其中。国家教育部于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也把“研究性学习”课程规定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在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在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过于注重知识结果的传授,压制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也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因此,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改变目前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

一、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始于美国,由英语“Inquiry learning”翻译而来。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是相对于被动学习而言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二、新时期下的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从学习目的看,新时期的“研究性学习”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性”等视为人的本性,个性健全发展是倡导“研究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学习内容看,“研究性学习”主张学习主题来源于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环境,其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与科学世界。从学习理念看,“研究性学习”认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个性的体现的学习方式,课程的开展应遵循每个人的学习方式的独特性。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三、“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学科课程关系

在人的具体活动中,“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两者常常相辅相成。之所以在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过多的重视了“接受性学习”,而把“研究性学习”完全忽略或置于边缘。重新提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的目的在于从教育的根本出发,使“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妥善处理“研究性学习”课程与各学科课程的关系,既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又是一个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课题。

四、研究性学习与高中英语教学

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协调统一,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是教师最基本的、最原始的角色,并且至今仍为很多人所遵循。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知识来源。其次,《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独立不断地获取知识,成为终身学习者和自学者。所以教师要指导、协助学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即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告诉学生“what?why?how?”转换引导促进学生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二)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教学中,预习是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预习的好坏,对学生获取的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例如,在预习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 2 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时,教师给出一些材料,指导学生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

A.Panda——China——nearly all disappeared

Milu Deer——China——none

South China Tiger——China——very few

B.Do you know any other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hina?Make a list.

C.What must be done if wildlife protection is to succeed?

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把这些材料作为小课题,让他们自行选题,查寻资料,充分酝酿,写出研究报告,从而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 4 Unit 5 Theme park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主题公园的相关信息,做成presentation或是PowerPoint,并在课堂上分别进行展示。为完成任务学生们要学会如何运用网络、书记、报刊等途径搜集、筛选并整理资料,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领导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展示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在对语言感知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操练交际,这是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和产生的过程,学生间大量英语进行交流,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他们活动的引导者。

(三)激发学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新《课标》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这说明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新教材高中英语课文内容、题材广泛,有历史、地理、生物、人物、科普、诗歌、传记等。教师应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求知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地方,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创新的舞台,也为渗透研究性学习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教学成了师生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探索知识规律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中要:

1、尽量使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触英语,并在反复的使用中才能快速地培养起来。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英语;设法创设英语情景和气氛,用英语的语音语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以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养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习惯,并在无意中强化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兴趣也就由此产生。

2、问题要有思考性,趣味性和可回答性

简单的YES OR NO问题,缺乏吸引力,所以对一些问题可以尝试开放式回答,这样学生就成为了问题的阐释者,学习兴趣纵然大增,从而就会进行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

3、组织好课堂导入

好的课堂导入会给整堂课带来活力和朝气,营造出一个活泼、气氛活跃的课堂环境,而这样的课堂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极为重要的因素。

4、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之一

外语教学必须与社会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课堂教学又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主要阵地。在英语实践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异国文化与习俗充满了兴趣与好奇,所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有意识地把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与求知欲望。

布鲁纳认为:“所谓知识,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个过程应是“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可见,教学应当是“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教育结束后,将会独立向前迈进。

(四)利用现行教材,渗透研究性学习,深化教材内容

现行高中英语教材有许多课文都是与社会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其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事业成功、身体健康、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等各方面。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本课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还应启发学生就课文中提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教材内容,又能使教材内容学以致用,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Book 1 Unit 2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为例,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展开研究性学习。

课题:方言(Dialects in Fujian)。

子课题:方言的产生的原因、方言的种类、方言的发展、方言的发音区别。

研究方式:运用摄影、摄像、采访、网上查阅等手段,采集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的资料,并就解决方法提出设想,用英语把它们写成书面形式。

展示:学生把自己的调研成果用英语表达出来,展示所收集到的图片和相关资料,也可通过多媒体把制作的PowerPoint向同学展现。

总结:在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拍摄和收集到大量关于福建方言的相关材料,从而激发他们去思索,寻找方言的根源和原始之美。

五、结语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点是要掌握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应利用英语自身的魅力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必修(1-6)[M].2006.

[4]外语教学与研究[M].2007,(2).

[5]国家高中教育课程计划(实验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上一篇:创新实践教学实用性与趣味性路径提升浅析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