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学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7-08 03:05:03

谈谈数学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经济转型时期的来临需要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但遗憾的是,在以应试为目的的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所谓人才普遍存在有知识没能力,思维定势,缺乏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科学,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课,在其教学课程中进行对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结合教学实际,我认为要做到:

一、自主创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师

无论是在数学中还是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课程中,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实施,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是基础。教师自身必须从传统教育模式转变到创新型教育模式,必须适应创新型教育的新思想。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处在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的成绩的评判者:另一方面学生成绩高低和教师工作好坏的简单等价,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追求教学的短期效果。因此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缺少对学生的态度、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的机会,严重阻碍了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新型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加强修养,适应新型教育的要求。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经常有家长对老师说:“孩子要是不听话,你就替我好好管教他。”虽说“严师出高徒”,但是严也要配合爱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他们是一个统一体,不可分离。学生天性好动,没有规章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但是也不能过分的严格,否则只会看到学生胆怯或是反叛的眼神,扼杀他们的天真和个性。作为老师,应该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教学氛围,要努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并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不能心不在焉,敷衍了事,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经常参加他们的讨论,倾听他们可爱的意见,鼓励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学生形成勇于独立思考,发表见解,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对有独到见解的要大力表杨,错误的则不直接否定,草率批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要自我检讨,并且教导他们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通过自己的行动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他们成为好朋友,营造一个宽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环境,对以后的教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自主创新潜力。

三、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分析、计算和逻辑推理能力的一门课程,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数学比较抽象,有些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有些数学技能也不容易掌握,因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惧、厌学情绪。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点来设置教学方案,有意识的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需要开辟的新路,才能消除困惑的问题情境,把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实用性、愉悦性的材料,时时处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兴趣、疑问等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去学,改变过去教学中只注重灌输而忽略学生知识形成过程和能力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的做法。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年龄特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设计和开展教学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把学生推上学习主人的地位。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发掘新的思路,新的见解,对例题、习题进行变化条件,拓展加深,进行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等手段启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性向多维发展,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他们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去,体会数学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兴趣和发散思维模式都是激起创造力的必要条件。

四、灵活处理、组织和使用教材

开展创新教育,不但是意味着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也意味着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变。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依据,具有权威性。如何很好地利用教材并挖掘其创新的潜能呢?关键是灵活处理、组织和使用教材。我认为,教材内容是固定的、甚至是死板的,但使用者要根据执教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把死板教材变为灵活,才能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进行教材的增减或转换原来的教材的先后顺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年、月、日》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事先调查与年、月、日相关的知识,然后通过计算,学生充分讨论发表意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让学生发现了问题,学生会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结合教学实践,认真探索,勇于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上一篇:初中政治中加强法制教育的几点探究 下一篇: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