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对彝族女性的影响

时间:2022-07-08 12:00:48

浅谈“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对彝族女性的影响

【摘要】阿衣阿支是凉山彝族传统婚嫁过程中彝族女性的一个缩影形象。她的婚姻虽然是失败的,但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那种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一位勤劳、勇敢、美丽、善良的彝族女性,成了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阿衣阿支遭受苦难和毁灭,使人产生强烈的悲痛和怜悯之情,从而震撼人的灵魂,唤起人们去改造现实,追求自由婚姻、向往美满和谐的家庭。

【关键词】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彝族女性;影响

一位勤劳、勇敢、善良的彝族女性阿衣阿支成了彝族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的一生中没有找到自己的幸福,婚姻失败。实际上阿衣阿支是凉山彝族地区在传统婚嫁过程中彝族女性的一个缩影。她们想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但最终都成了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有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实在令人痛心。悲剧背后彝族女性该如何正确的去看待婚姻?如何从阿衣阿支的婚姻悲剧中进行反思,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呢?

一、阿衣阿支婚姻悲剧产生的因素

(一)传统婚姻习俗的约束

传统婚姻习俗:包办买卖婚姻,是凉山奴隶社会婚姻的主要形式。在凉山奴隶社会,父权支配一切,子女的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根本无自。由于彝族过去不同阶层是不能结婚的、同一家支内的男女也不能结婚。青年男女无权主宰自己的婚姻,需由家族来决定。到了婚龄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曾有这样的谚语:“买马不给钱,马腰没有力;娶妻不给钱,无子来接嗣”、“嫁给树子守着树子,嫁给石头守着石头”。正是在这种婚姻制度下,才产生了阿衣阿支这样的婚姻悲剧。这种包办婚姻的缔结往往成为联盟家支的一种手段,即利用亲家的关系构成联盟,共同对付冤家,儿女无幸福可言。为了家支的利益,一个20岁的女子可能和比她小几岁甚至10几岁的男孩结婚,如果男方死去,女方仍没有婚姻自由的权力,按习惯法要实行转房,转给其胞弟或胞叔侄、堂兄弟等等,以保持姻亲关系,巩固本家族的势力。阿衣阿支在嫁到婆家以后过得很艰辛,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娘家人,很想回家一次,可是婆家的人以“嫁给树子守着树子,嫁给石头守着石头”为理由,怎么都不肯让她回去。彝族奴隶社会的等级内婚、包办买卖婚姻的制度带有粗野和残暴的性质,是由当时社会所决定的。这种野蛮落后的制度的实行当然是以家族利显和获取财富为目的。婚姻变成了一种买卖行为,彝族妇女的命运就更为悲惨了。

(二)双方父母的限制

旧的婚姻形式影响了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凉山奴隶社会婚姻形式中的指腹为婚、襁褓之中订婚和孩提时代结婚是包办婚姻的极端形式。在传统婚姻制度中父母替子女择偶时,主要考虑的是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关系,对子女双方的意见是不屑一顾的,以致现在仍有私奔、逃婚、自杀等事件不断发生。阿衣阿支的婚姻不是自己选择的,在奴隶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她没有婚姻选择权,没有恋爱的机会,在对男方不了解的情况下就被自己的父母逼迫嫁过去了。而男方的父母也没有顾忌自己儿子的感受,就要求订婚、结婚了。在婚前阿衣阿的父母完全没有顾忌阿衣阿支的感受,没有考虑过结婚后她是否会过得幸福。不管阿衣支再怎么反对,他们都以经济利益为前提,让阿支必须嫁给男方,她也只好从命了。婚后阿衣阿支过得不幸福,嫁给男方两三年都没有回过一次娘家,不是阿衣阿支不想回去,而是被婆家要挟不能回去,婆家也不管自己的儿子和儿媳过得幸不幸福,要求儿媳一定要遵守“嫁给树子守着树子,嫁给石头守着石头”的制度。阿衣阿支只好含着眼泪去求公公和婆婆,让阿支回娘家去一次,可公公和婆婆确说:我家的女儿有嫁过人的,但“嫁给树子守着树子,嫁给石头守着石头”都没有回来过的。阿衣阿支无法回娘家探望父母,她绝望了,于是产生了逃跑的念头。

(三)阿衣阿支自身的因素

阿衣阿支悲剧的产生也有自己的因素。她为自己的婚姻而进行不屈不饶的反抗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在还没有结婚之前她可以誓死捍卫自己的婚姻选择权,可一旦结了婚就应该有家庭责任感,不能只顾及自己的感受就可以轻举妄动,她还应该考虑到逃跑以后的后果,更何况在当时凉山彝族社会婚姻的包办买卖制度下,决定离婚是不自由的。不女,因婚后对婚姻不满或遭受虐待而提出离婚,不是遭到男方的毒打、监禁,便是女方必须满足男方加倍退还身价钱的苛刻条件,即除身价钱外还要赔偿男方家在结婚时开支的一切费用。男方除索取身价线以外的费用还有十四种之多:(1)依习惯送舅舅的钱;(2)送叔叔的钱;(3)送女方家支代表的钱;(4)送亲的钱,(5)新娘梳头钱;(6)送第一次随新娘去男方家的小孩的钱;(7)陪伴钱;(8)照护新娘的钱;(9)报喜的钱;(10)送媒人的钱;(11)给送亲人的送别钱;(12)送舅舅代表的钱;(13)给新娘的裙子钱;(14)送新娘的回门钱等等。男方可以虚报勒索一大笔钱的数字才同意离婚。要求离婚的妇女除了再行转卖给他人,将卖得的身价线作为离婚的退款外,别无他法。阿衣阿支既然结了婚就应该负一定的责任,不管生活是苦还是甜都不应该一意孤行。即使是一定要离婚她也应该事先想方设法和娘家人取得联系再一起商量决定,而不是一个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彝族叙事长诗《阿衣阿支》的文本中描述了阿衣阿支当时在没有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逃跑,后来被三匹狼咬死的情形。阿衣阿支的头被咬断放在了路的上方,脚被咬断,放在了路的下方,肠子被挂在了树上,场面很悲惨。其实这是作者在控诉彝族传统包办买卖婚姻的同时,也在间接的告诫彝族妇女在结了婚以后,要负有家庭责任感,不能想离婚就随便离婚,即使是不能不离,也要大家一起商量在决定,不能一意孤行。

(四)男方的因素

彝族传统婚姻制度虽然是阿衣阿支婚姻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但是男方也有一定的责任;作为一个男人只要结了婚就应该为自己的家庭负责,负起一个丈夫该负的责任。多和妻子进行沟通,多给妻子一些温暖。如果实在无法一起生活,他就应该和阿衣阿支一起要求父母让他们离婚,可是整个婚姻过程中,没有见到男方为阿衣阿支做过任何一点事,这不仅是对妻子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由于丈夫这样的冷漠与无动于衷,阿衣阿支才更加绝望走向逃跑的道路,在逃跑的途中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二、阿衣阿支婚姻悲剧对彝族女性的影响

(一)对恋爱观的影响

在彝族传统的婚姻制度中,彝族妇女基本上没有自由恋爱的权利,自己的婚姻都由其父母掌控的。父母不顾子女的感受,不管子女是否幸福,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合适就答应子女的婚事,进而导致婚姻悲剧的产生。所以彝族女性在恋爱观上应该誓死捍卫自己的权利,要以阿依阿支的婚姻悲剧为警诫,在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定要了解好对方,要和父母进行沟通,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责任和奉献则意味着个人的休养,它是获得崇高的爱情的基础。不管父母在怎么强迫如果自己实在不喜欢就一定不能麻木的结婚。

(二)对婚姻观的影响

阿衣阿支的婚姻悲剧是在传统的婚姻制度下产生的,对彝族女性来说这是悲哀的事。阿衣阿支成了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在奴隶社会子女的婚姻都是由其父母支配的,子女完全没有婚姻自由,所以婚姻悲剧的产生也是必然的。彝族女性为了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才更加追求婚姻的自由。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彝族妇女的婚姻观也被深深的烙上了时代的印记。50年代出生的彝族妇女推崇革命婚姻,60年代的彝族妇女讲究政治婚姻,70年代彝族开始将爱情放在婚姻的首位,而80年代的彝族妇女则将爱情与物质都纳入了婚姻的考虑范围之中,并且将物质放在越来越高的位置。阿以阿支的婚姻经历告诉彝族妇女,幸福的婚姻应该是自由恋爱和责任意识、相互包容、和睦相处。

(三)对价值观的影响

从阿衣阿支婚姻悲剧中反思价值观,一个人活着不仅仅只要爱情,还有亲情和友情,还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彝族女性能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是自身健康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问题。新形势下新的变化给彝族女性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所以要正确引导彝族女性将自身的利益同家庭联系起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阿衣阿支的婚姻悲剧告诫彝族妇女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能够判断好坏、利弊与善恶。在还没有结婚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想清楚,是否可以能和对方过一辈子。在结婚之后就要相信对方、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包容对方,负有家庭责任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助于对当今社会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也是避免受到某些错误价值观的误导的必要保证。因此,培养彝族女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婚姻路上少走歪路显得尤为重要。

三、现代彝族女性应该让婚姻悲剧不再重演

(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要让彝族女性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让阿衣阿支的婚姻悲剧不在重演,需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遵守恋爱道德:应该是相互尊重、恋爱自由、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彼此忠诚、行为端正文明。恋爱双方在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拒绝爱的自由,放纵自己的情感或者对对方予以束缚或强迫,都不符合恋爱的道德要求。自愿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爱情的有机结合。

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在恋爱过程中要同等相待,相敬如宾。不要拿自身的优点去比较对方的不足,以此炫耀抬高自己,戏弄贬低对方。也不宜想方设法考核对方或摆架子,这些都可能挫伤对方的自尊心,影响双方的感情。

(二)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

彝族女性要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阿衣阿支的婚姻悲剧不能重演,需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从阿衣阿支的婚姻经历中可以看出,在彝族传统婚姻中实行严格的包办婚姻制度,男女双方都没有选择对方的权力,而只有父亲与舅舅有权力包办他们的婚姻。两个人结婚之前都不知道对方长得什么样,喜欢不喜欢也只能在一起了。一生的幸福就只能碰运气,运气好嫁个好男人,运气不好就只能受苦一生了。

现代彝族女性对婚姻自由有了新的要求,要确立正确的择偶标准、相似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的相似性、价值观的认同、互补的性格、相互适应的心理和年龄、角色观念的认同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彝族女性的婚恋观受到了现代婚恋观的影响,彝族女性婚恋观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彝族地区进步、发展的表现。过去大家注重家族联姻,增强实力,争霸一方。现在人们意识到这种传统的婚恋观有很多不利之处,它限制了人生自由,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所以现在的彝族女性应摒弃传统的不良婚姻习俗,跟上时代的发展,才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三)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就能活出伟大的人生、光辉的人生、幸福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一旦确立了错误的人生观,往往会走向苦恼的人生、扭曲的人生、堕落的人生、罪恶的人生、可悲的人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走好漫漫人生路十分重要,特别是在婚姻道路上显得有为重要。彝族女性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才能在婚姻道路上少走歪路,拥有幸福的婚姻。而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应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苦乐观、幸福观。这三观是人生观这座大厦中的三根柱子,三个支撑点。

1.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金钱观。大家知道,金钱具有两面性,它既能使你快乐,又能使你苦恼。无论钱多钱少都不应影响自己的追求,不影响人生的态度和对婚姻的选择,始终保持应有的本色和气节。

2.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苦乐观。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困苦并不是坏事,它能造就人也能考验人。人们常说: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3.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必须具有正确的幸福观。幸福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创造,不能靠歪门邪道。幸福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手上,只要去奋斗,幸福永远伴随着你。

(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彝族女性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妥善处理以下几种关系:

1.理想与现实的关系。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是价值目标与实现价值目标的途径和方式的关系问题,其中涉及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正确的价值观应该包括既高于现实又有实现可能的奋斗目标,既有实现这种目标的可行性措施,又有保障性条件。

2.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正确的价值观应当正确理解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既注重目的价值,目的的合理性、可行性,也注重手段的价值,手段的合法性、正当性。

3.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人作为社会的动物,既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这两种需要都得到适当的满足时,才会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应当是,既要努力追求物质需要的满足,注重赚钱、发财、求利,也要努力追求精神需要的满足,注重增长知识,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修炼德行,注重个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4.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总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集体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环境。集体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个人的生存状态、前途和命运。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应当遵循集体主义价值原则;热爱集体,服务集体,为集体的兴盛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应当兼顾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个人应当有勇于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5.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既有亲友,也有陌生人。正确的价值观应当正确对待和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要杜绝自我中心主义的观念和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行为。

6.创造与享受的关系。在正常的情况下,个人所享受的一切都应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价值来获取。因此,那种贪图享受、好逸恶劳、不思创造的作法是不正确的。在创造与享受的关系上,应当树立自立、自强的观念,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观念,创造在前、享受在后的观念,适度节制的观念。

阿衣阿支成了传统婚姻制度的牺牲品,是传统婚姻制度中彝族女性的一个缩影,其婚姻悲剧给现代彝族女性以警示:一定要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婚姻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的婚姻道路上把握好自己,少走歪路。阿衣阿支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而进行不屈不挠的反抗,可最终送了性命以失败告终。在她的婚姻道路上,如果说要追究责任,那么不只是传统婚姻制度,还有其双方父母的限制,和她自己本人的因素。现代彝族女性要以此为己戒:毕竟婚姻不是一个人的事,在婚姻道路上一定慎重的考虑,不能把婚姻当儿戏,自己一意孤行,要做多方面的努力,和父母进行沟通,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科学合理的恋爱观、婚姻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马德清.凉山彝族民俗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2]伍精忠.凉山彝族风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3]四川省民间文艺协会.大凉山彝族民间长诗选[M].四川人民出版社,1960

[4]罗自强.凉山风情[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5]李绍明.冯敏.彝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

[6]沙马拉毅.论彝族民间长诗[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上一篇:Peer—Evaluating Oral Presentationfor the P... 下一篇:浅析波普艺术在超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