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涧彝族服饰浅谈

时间:2022-04-09 06:43:48

南涧彝族服饰浅谈

摘要: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具体体现,是区别于其它民族的重要外部特征,南涧彝族服饰作为彝族文化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既保持了滇西型彝族服饰的基本特点,又以自己独特的服饰风格而独具魅力。

关键词:南涧 彝族服饰 概况 特点 着装现状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吸收其它民族的优点,用自己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了美观大方、色彩鲜明的彝族服饰,这些服饰是彝族传统文化和审美意识的具体体现,它反映了彝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状态,是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一、南涧彝族基本情况

南涧彝族自治县,隶属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农业型产业结构和社会人口乡村分布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境内居住着汉、彝、回、白、苗、布朗、傈僳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9.1%。彝族是南涧县除汉族外,人口数最多的民族,共有人口10万多人。

南涧彝族分为两大支系,一支为“厄尼拔”,分布于南涧县无量乡红星地区和小湾东镇老家库一带。另一支为“密撒把”,分布于南涧县全境各乡镇,但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变迁,有些地区“密撒把”的语言和服饰已基本汉化,只有极少数地区还保持着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服饰。而以红星地区为代表的“厄尼拔”,自古以来十分重视本民族的服装,喜用银饰、服色多彩。特别是妇女服饰,制作工艺复杂,饰物众多,而且每个部位的饰物都有特定的含义,如头饰为百花齐放,胸饰为心想事成,腰饰为生命摇篮,裤饰为锦上添花,鞋饰为前程似锦,这些服饰含义充分体现了“厄尼拔”人民对现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和向往。“密撒把”服饰与“厄尼拔”服饰相比较而言,其服饰制作工艺更为简练,

其饰物只是象征性的,较为突出的体现了其简洁大方、实用性强的特点。

二、南涧彝族服饰特点

以红星地区为代表的“厄尼拔”服饰,主要由头饰、颈饰、上衣、领褂、围腰、腰带、裤子、脚饰、胸饰、尾饰和挎包、以及羊皮褂组成,是南涧最具特色的彝族服饰。在这套服装中,凡是能体现出女性美的部位都使用了强化处理,更加突出了女性的头部、颈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此套服饰的细节特征如下:

头饰:是由包头、“桂花帮”和飘带组成的。其中,包头由一块较大的五边形大头巾做成,头巾呈黑色,左右两边各有一条彩色飘带,下端饰有刺绣纹样和红、黄、绿色绒线球;头巾下方随形装饰有三角形绣纹,上缀数串银鼓,最下方垂挂着由彩珠串和彩线球组成的挂饰,使用时,将头巾围裹于头顶,然后经多方折叠而成。“桂花帮”,是头饰中的一种装饰件,因所用的圆泡状银饰形如桂花而得名,是用一长条形黑布做成的,黑布较为硬朗,由多层构成,上饰二百多颗排列整齐而又十分密集的“桂花”状银泡。飘带,是由两对冷暖各异的长条形布带构成,顶端装饰有精美的刺绣图案,以及各种璎珞。在穿戴头饰时须将头发朝上挽髻,然后戴上“桂花帮”,在发饰后缀上飘带,再折出包头。当包头折好后,“桂花帮”位于正面额头之上,闪闪发光;而头巾下方和飘带顶端加以强调、装饰的部位,恰好位于头饰左右两端及后面,这使那些精美的绣纹和五彩的璎珞、串珠、绒球、银鼓更加突出,使整个头饰具有一种色彩斑斓的装饰效果;而飘带位于头饰之后,加强了头饰的动感,同时又起到了延续头饰装饰效果的作用,对背部和腰臀部起到了极好的衬托。此外,当头部活动时,包头上的银饰件也随着头部的摆动而不停晃动,并伴有银饰相互撞击而发出的轻微的金属声响,从而形成了具有动感的视听效果。

颈饰:南涧彝族女性喜欢以一种称之为领荷的饰物来加强颈部和肩部的修饰,以突出颈长之美。它是先以黑色锦绒布料做成一内部挖空的、宽约20厘米的圆环,然后由边缘向圆心开一直口,并在直口左右两侧订以扣子,穿戴时以两组银质盘扣相连。领荷的上下两端沿边缘处缀饰一圈每个直径约1厘米的银泡,下端的银泡外沿则还要再缀饰一圈称为银鼓的银坠子。领荷的中间部位则是在黑色底上,以彩线绣出各种对比强烈、鲜艳夺目的图案,套在脖颈上,使整个肩部琳琅满目,装饰效果极佳。

上衣:为前短后长的长袖、圆领右大襟衣,一般以较浅的净色或花色布料制成,颜色上多以浅绿、浅蓝等冷色为主。

领褂:为双层布料缝制而成的深色、圆领、无袖褂子,里层为一般布料,外层多为以黑色为主的细绒布料,长度与普通上衣相同,除布纽扣外,上无任何装饰。

围腰:是南涧彝族服饰中正面最醒目、最显眼的部分,呈“凸”字形,上端多用精美的梅花银链相系挂于脖颈上,系于女性胸前。它以黑色绒面布料为底,中间饰以色彩艳丽、明快的各色刺绣,并用长腰带结系于后腰。围腰的长度可达膝盖,它覆盖了女性从胸部到大腿的整个部位,既保护了服饰的整洁,又起到了束腰的作用,突出表现了女性腰身的曲线美。同时,围腰上精湛的绣花技艺,逼真的刺绣形象,使得整件围腰装饰意味浓厚,引人注目。

腰带:是由长约两米的冷暖二色宽布带折叠后围于腰上并于身后打结,然后下垂至膝弯飘于身后,专用于装饰腰臀部。花色上多以红绿色为主,一般暖色腰带稍宽一点、系于下面,冷色腰带略窄、系于暖色腰带之上,顶端缀以绒线球和彩色璎珞,在身后随风飘舞,别有风情。

裤子:主要是以蓝、绿色布料加工而成的大管长裤,下端饰有花边图纹。

脚饰:主要指鞋类饰物,它是服装配套中不可或缺的足衣,南涧彝族最常见的鞋是用布料和麻线做的绣花鞋,主要分为剪口鞋和船形鞋两大类,男女都穿,所不同的是男性多穿尖口形也叫剪口形的鞋,女性一般多穿圆口形的,男鞋为单色,不撒花;女鞋则在鞋帮和鞋面上以彩色线绣出各种漂亮的纹饰,鞋底则是用多层的旧布叠缀在一起打成裱布,在经粗麻线纳缝而成。

胸饰:南涧彝族妇女胸前常挂有一种兼具实用与装饰性的金属饰件,它是由各种银质针筒、挖耳、烟针以及一些纯属装饰用的小饰坠串于银质长链上,穿戴时将其上端扣挂于颈前或右胸上角的衣扣上,下端下垂至腹部,然后用围腰带或腰带加以固定,对服饰起一定的点缀作用。

尾饰:是南涧彝族妇女后身上的主要饰物,由头饰“飘带”和腰饰“飘带”共同构成,专用于装饰背部和腰臀部。一般头饰“飘带”较长,可下垂至臀下,由两对红、绿色飘带构成,顶端绣有各种装饰图案,并缀以彩色璎珞,十分美观;而腰饰“飘带”相对要短一些,简洁一些,缀有彩色璎珞,但无绣纹,是由冷暖二色腰带于身后打结,然后下垂至膝弯并飘于身后构成,这些尾饰对整个后背,尤其是腰臀部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极大地突出了女性在行进间的婀娜之美。

挎包:是南涧彝族妇女外出时的必带配饰用品,用于收藏妇女的日常用品,式样多为方形,用蓝、黑色布料缝制而成,再根据个人喜好,在包上以彩线绣出各种纹样,并以彩色璎珞加以点缀,使其形成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羊皮褂:是彝族最古老的典型服饰,南涧彝族不论男女都喜欢披带尾羊皮褂,这种羊皮褂以色黑、毛长者为贵,是用两张完整羊皮制成的,长至臀下,它无领、无袖、无扣,只是在两裉缝合处稍做剪裁,其它部分均任其自然不做任何处理,尤其是原皮上的四只脚及尾部更是要保持其自然形状。

三、南涧彝族着装现状

南涧彝族多居住于高寒山区,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服饰制作处于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状态,极少作为商品出卖或者相互交换。改革开放后,彝区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主流文化在给彝区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对彝区产生着强烈的冲击,这其中也包括了对服饰文化的冲击。其较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彝族日常着装已基本汉化,男性基本已改着汉装,只有少数较为年长的女性还穿着本民族服饰,即便是偏远的彝族村落,也只是在传统节日、丧葬婚嫁、祭祖等重要场所才穿着本民族服饰,个别地区甚至已经见不到民族服饰。于此同时彝族民众中会制作本民族服饰的人也越来越少,许多服饰制作能手年事已高,无力制作本民族服饰,而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不会制作本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后继无人,这使得南涧彝族服饰文化将面临着失传甚至濒临消亡的危机。

参考文献:

[1]大理白族自治州彝学学会.大理彝族服饰[M].广州:中国文艺出版社,2009.

上一篇:基层检察机关如何为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提供司法... 下一篇:“云计算”成为最大的“中间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