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后再出血19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07 10:53:33

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后再出血19例临床分析

摘 要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后再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月45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中19例于住院期间再出血,对此19例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后再出血率为14%,且均为老年人。其中合并高血压者14人(78%);合并糖尿病者5人(26%);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者4人(21.7%);合并门脉高压者1人(5.2%)。结论:老年患者是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后再出血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及门脉高压症者。镜下止血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出血止血再出血

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月所收治的468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其中19例于住院期间再出血,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0~89岁,平均70.4岁。出血量1500ml者3例。仅表现黑便5例。呕血伴黑便14例。

入院时有休克者5例。本组病人均在入院后24~48小时内行内镜检查,证实均为消化性溃疡出血。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1例,胃溃疡6例,复合性溃疡2例。镜下见溃疡底部有新鲜血凝块或白色血柱附着者13例。可见暴露的血管断端者3例,有活动性出血者3例。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的合并症,合并高血压14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长期口服非甾体消炎药者4例,合并门脉高压者1例。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入院后均禁食,静脉输液扩充血容量,病情重者采取输血等措施。同时静脉注射法莫替丁20mg,每12小时1次,皮下注射立止血1000U后静脉维持,经胃管注入100:8冰盐水去甲肾上腺素反复洗胃,直至胃液转清,继续滞流胃管24~48小时,每隔3~4小时抽吸胃液1次,同时注入上述冰盐水100ml,若每次均抽出清亮胃液证实出血已停止。拔出胃管停止立止血并口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其中有14例改为甲氰咪胍静脉点滴。

再出血诊断标准:住院期间,第1次止血后3~7天内再出现呕血或频繁黑便。所有再出血病人,立即行急诊胃镜,镜下发现所有病人均为原溃疡出血。立即给予5%~10%孟氏液10~20ml或凝血酶2000~6000U局部喷洒;效果不明显者,给予1:1000盐酸肾上腺素每点0.5~1.0ml局部注射,共4~6点。所有出血均停止,并给予洛塞克40mg静脉注射5~7天,每日2次,后改为口服。

讨论

再出血与年龄的关系:本组再出血病人均为60岁以上老年人,平均年龄70.4岁。老年人多有血管动脉硬化,血管收缩功能差,不易止血,易发生再出血。

再出血与高血压的关系:本组高血压病人占78%,病人的外周动脉硬化、血管弹性较差、收缩功能差,当暴露于溃疡面的凝血块被胃液消化或脱落后,暴露的血管可发生再出血。

再出血与糖尿病的关系:合并糖尿病者占出血病人的26%,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差,再加上胃黏膜的微循环障碍,黏膜缺血、修复能力差,溃疡不易愈合,易再出血。

再出血与非甾体消炎药关系:占再出血患者的21.7%。这类药物除直接作用损伤胃黏膜外,还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后者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导致溃疡形成;且长时间服用影响凝血机制,导致止血困难。

再出血与门脉高压的关系:占再出血患者的5.20%,该组病人均为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时,胃黏膜下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重者小动脉及小静脉均扩张,且存在广泛的动静脉短路。故胃黏膜呈瘀血且缺血状态,溃疡难以愈合。且慢性肝病时凝血机制障碍使止血困难。

再出血与药物的关系:468例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洛塞克或法莫替丁后首次止血率100%,停用洛塞克后再出血率4%。因洛塞克最大限度地抑制了胃酸的分泌,故胃内pH值接近中性,促进出血部位血小板聚集,血凝块形成。过早改为甲氰咪胍后,由于甲氰咪胍的抑酸效果较弱,胃内pH值降低,血凝块被胃酸及胃蛋白酶消化后血管再暴露,导致再出血。

上一篇:卡慢舒加左旋咪唑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86例 下一篇:96例老年人心房颤动并发脑卒中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