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后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7 10:52:48

对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基本情况调查后的几点思考

本文摘要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只是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进步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关注数学学困生;和谐的社会,呼唤着我们去迎接数学学困生,我们一起努力吧!

关键词消除辍学现象 数学学困生 家庭因素 学校因素 自身因素 社会因素 尊重学生的差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4章第8条中明确指出: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愿望相当美好,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差距的。据我们调查:适龄儿童少年因家境贫困、就学不便、学习厌倦等原因而辍学者为数不少。我在2011年1月份,对我校数学学困生的基本情况展开了调查,现在把汇总、分析后的情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飨读者。

首先,什么叫学困生?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或“学业不良”,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至于学困生的定义,在1963年作为一个新名词登上教育的大舞台以来,已经有了30多年的历史,吴增强教授指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概念的界定,目前世界上有两个主流概念,一个叫学习障碍,另一个叫学业不良。其中学习障碍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而使得儿童在聆听、表达、阅读、书写、推理和数学能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困难。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具体又可分为:相对学业不良,绝对学业不良和成绩不足三类。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行为倾向、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只是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和有效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其次,学困生究竟学困到何种程度?例1:计算: + =? 显然,这是一道简单的异分母分式的加法题,可是,有部分学生深感困惑,不知道从哪里着手。当他们愁眉不展的时候,我请了一位学生上黑板板演: + =? 这位学生沉思片刻,然后在黑板上板演: + = = = 。当这位学生写到这里时,整个课堂一片哗然。接着,我问这位学生: 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她想了一想,回答说: 代表半个。我又问她:半个加半个等于几个呢?她回答说:一个。那你再回过头去看一看,有什么发现?这位学生的脸红了,羞愧地低下了头。试想:连如此简单的计算都存在问题,那要她接下去计算: + =?,+ =?又谈何容易呢?

例2(填空题)一元二次方程x2=x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的解法是:x2-x=0x(x-1)=0

x=0或x-1=0 x1=0;x2=1

可是在抽查中发现有部分学生的解法是:x=±

x1=x2=-

看到这样的解答,我不禁大吃一惊,学困生学习困难到如此地步,真有些不可思议呀!但静心一想,我认为这一部分学生产生这么荒唐的错误,主要原因在于还没有弄懂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第三.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呢?一般而言,要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1.家庭因素:问题学生往往来自问题家庭。据我们调查,独生子女家庭占44%,家长之中小学学历的占了34.1%,初中学历的占57.9%,高中学历的仅占8%,大学学历的为0,由此看来,我们姑且不谈遗传因素,光看家长学历就觉得偏低,他(她)们真的不懂得怎么教育子女。再说有17%的家长在家务农,58.5%的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另有24.5%的家长忙于其他事务,也无心或无力监管子女的学习。

2.学校因素:学校原因主要表现在:(1)办学思想不端正,存在偏差,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困生的存在,否认了学生的差异性;(2)教师本身存在素质问题,有些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形象;缺乏献身教育事业的责任心,事业心;缺乏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不但不能使教育收到实效,反而会促使学困生向更坏的方向转变;(3)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不适应。据我们调查:在学生们眼中①数学教师的教育方式一般化的占52%,新颖易懂的占43%,陈旧不当的占5%;②数学教师的业务能力一般化的占52%,较高的占47%,较低的占1%。

3.自身因素:遗传问题,使部分学生智力产生障碍;学习动机问题、学习策略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人格缺陷以及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都有可能导致学习困难。据我们调查:(1)学生对数学课程,兴趣浓厚的只占13%,兴趣一般的占74%,根本没有兴趣的要占13%;(2)学生对学习数学,自信心不足的占21%,一般化的占55%,自信心较强的占24%;(3)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得当的仅占1.6%,一般化的占77.4%,不知怎样学习的要占21%。

4.社会因素:不良的文艺作品或书籍,“新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潮,社会不良习气的消极影响以及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致使学校评价存在差异,学生享受的教育设备、设施不平等,都将导致学困生队伍的日趋庞大。据我们的调查:目前世界经济危机,大学生都很难找到工作,有的大学生月工资与农民工相当,你觉得读书有用吗?调查结果,选择作用不大的占了31%。新的读书无用论,首先出现在农村,并且蔓延至全社会,光2010年,全国就有100多万高中生痛下决心,放弃高考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过去,靠高考改变命运的农村青年面临无能为力的三大难题:一是高考的公平性已经今非昔比;二是高昂的学费让贫困的家庭感到像大山一样的沉重;三是花费巨额费用,读到大学毕业,却不能找到一份称心的工作。这一次不再是知识无用,谁都明白知识有用,但在三大难题面前,虽然也明白考大学还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最佳机会,但即使自己不愿放弃,整年劳作于田间地头,收入微薄,没有任何社会福利和保障的父母也要逼其放弃,在这万般无奈之下,这些贫困的农村家庭就只有在改变命运的机会面前选择“缴械投降”了。

亲爱的读者:不同的学生,其个性特征、价值取向、人生观以及所处的家庭环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教师的同一行为便会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影响。差异是每个个体之间的客观存在,正因为差异才使得世界如此丰富多彩,正因为差异,才使得生活美妙绝伦。但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却往往在追求统一、追求一致、追求标准的观念下,在不经意之间被人们所忽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杭州二中校长叶翠薇同志说:“教师必须回归到对教育规律的敬畏和尊重,对学生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教师职业的敬畏和尊重。”只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承认和接受学困生,才能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进步的社会,需要我们去关注数学学困生;和谐的社会,呼唤着我们去迎接数学学困生,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中国教师缺什么――新课程热中教师角色的冷思考》 黄燕 编著

2005年1月第1版浙江大学出版社

2.《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 (美)Susan Winebrenner 著

刘颂刘巧云译 2005年1月第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活中的数学 下一篇:数学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