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个心灵开放的人

时间:2022-07-07 08:43:01

所谓心灵开放,并不是指一个人什么话都愿意听,或者什么话都能听。开放,其实指的是当听和思考的时候,把自己的思维先变成一张白纸,让自己保持空白。

半截铅笔头与庸师的打击

脑子要更活一点儿。思想不要拘泥,不要停滞不前。老辈们这样谆谆教导,期望我们能做得比他们更好。

要有开创性思维。想挣大钱?看看人家著名国际企业家怎么干的。看看人家日本人和美国人都是怎么办公司办企业的。知道人家那叫什么吗?那叫创造性思维!要打破局限!市面上的励志书、发财书这样叫嚣,目的是希望我们掏钱把它们买回家。

老师也说,不要紧跟前人的脚步,要学会突破。别总是把老师的话当金科玉律,要知道百尺竿头方能再进一步。比尔・盖茨怎么样?人家退学了。退学的人给上学的人发薪水,为什么?还不是因为那些退学的脑子活,不傻干不蛮干?

是,大家说得都没错。可是最困难的并不是指出这个目标。要知道,指明目标是简单的,困难的在于途径。像当年亚历山大解绳子那样的好事,随着社会越来越复杂,基本上是不可能重现了。

相传当年有个智者带着一个打着死结的绳子来到亚历山大所在的城市。他说:如果有人能够解开这个绳子上的结,那他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王。所有的人都去尝试过了,不过没人能解开。等到亚历山大的时候,他抽出剑,把绳结一砍两段。

后来亚历山大真的成了个霸主,这是后话。不排除这个故事是故意给君王脸上涂脂抹粉的可能。不过就算它是真的,那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亚历山大天赋异秉?这基本上还是君权神授的另一个改头换面说法而已。

说明了亚历山大小时候就是个神童?这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来,没什么特殊意义。

可能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亚历山大采用的这种方法。他掏出剑的那一瞬间,就说明了他的思维已经跳出了传统的桎梏,尝试着用另外一个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样,大家现在用的铅笔,六棱状的铅笔上面常常会带个橡皮头。可有人知道,铅笔最开始出现的时候,是个圆柱体,而且上面也没有橡皮头。圆滚滚的铅笔常常会掉下桌子,橡皮更是要单独携带,非常不便。

后来想出方法改进铅笔的人都赚得盆满钵满。有人想出把铅笔变成六棱状,另外一个人则想了个法子,把橡皮头装在铅笔的另一端。

可惜这样简单的改变,都已经被人做得差不多了。我有个朋友就常常长吁短叹,说小时候学校组织科技竞赛,他想了个提议,也是拿铅笔做文章。那时候大家还穷,铅笔常常用到只剩一个铅笔头还舍不得丢。他就搞了个设计,想把铅笔的一半改成塑料的。这样等到铅笔用到一半的时候就可以随手丢掉,并不心疼。

后来老师给他的评语写得颇为不客气:异想天开!你知道加工那个塑料铅笔杆要多少钱?

不去谈那个老师的刻薄与没远见。我那个朋友后来倒没因此而一蹶不振,只是有次出访南非,回来时连呼:庸师误我。无他,在南非有很多旅游纪念品卖,其中有种纪念品就是铅笔,一半是木材,另一半则是个中空的塑料管,里面装满了各种彩色的小石子,外面还画着斑马、狮子等动物。此物要价不菲。

这是距离我最近的开放性思维的例子,虽然没成功。

后来那朋友向我感慨道:真不知道当年要是老师支持我那个小发明,现在能怎么样。自从那次以后,我老想搞个什么一鸣惊人的小发明出来。可惜,简单的都被人想完了。

开放心灵与选择性遗忘

不错,简单的都被人想完了。诸如什么用铅笔在太空里写字啊,把牙膏口变大以拯救牙膏厂啊,这类的事情屡见报端。可惜,各种资料似乎都只提出该如何确立开放性思考的目标,却从来不说该如何做。似乎说到这个问题,就生怕别人抢了原本属于自己碗里的黄金似的。

当然,这未必就是他们坏心。很可能,那些写书写报写文章的人,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怎么保持开放性思维。很可能他们所做的,只是剪刀加糨糊,把各种发财事迹拼拼凑凑,希冀自己也能发笔小财。

要说开放,改革开放30年,看着别人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地富了起来,人们的心思自然会不断变化。凭什么他们能挣钱我不能?凭什么我就一定要每天掰手指头过日子?

抛开钱的方面不说,思想上的僵化其实更可怕。这种僵化其实在生活里很常见。往往是在别人做了什么事以后,自己才忽然恍然大悟:啊,原来还可以这样啊,然后就是顿足捶胸后悔不迭。

其实这又是何必呢?发现差距承认不足也就是了,犯不上还为这件事着急上火,徒伤身体。

还是我那个朋友,前次去听课,倒是听来了开放心灵的秘诀。

那次的心理工作坊是一个催眠大师讲他的心理学理论,我和他一起参加的。说来他真对那次工作坊寄予厚望,去之前做了不少准备,摄像头、录音机和笔记本,简直是要把工作坊复制回家。我看了他做的课堂笔记,就是一个速录的发言纪要。里面的东西,就算是再看一遍,也仍然有收获。

上课的时候,他比我认真。当我一会儿懒了起来喝杯咖啡或是吃个糖果的时候,他总在认真地听着记着,时不时地还拿出本厚厚的参考资料,在上面圈圈点点。

这样的学生,应该算是好学生了吧。可惜在晚上的自由讨论中,他却被老师下了个评语:思想僵化,一点儿也不开放。

那天晚上他抱怨说,我想不通,我已经很拼命地去理解老师的话了,为什么他还这样说我?是我原来的知识结构和他的不一样,所以我才没能理解到他理论的精髓?

我想,这可能就是他被批评僵化的原因。

所谓开放心灵,并不是指一个人什么话都愿意听,或者什么话都能听。开放,其实指的是当听和思考的时候,把自己的思维先变成一张白纸,让自己保持空白。像他那样企图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新的知识,就像企图把一块方蛋糕塞进圆盒子。当蛋糕大于盒子时,无论怎么塞,最终得到的只能是一块圆蛋糕。

所以,当他企图用旧有的知识结构去理解新问题时,他会在潜意识里就拒绝那些和他以前知识不同的东西,只愿意接受那些能够用原来知识进行解释的部分。原有的知识结构越牢靠,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本领就越差。

这样说来,其实亚历山大所做的,只是忘记了“绳子只能用手解”这个道理。而改造铅笔的人,也忘记了“圆形的铅笔最好用”这个准则。

所以,开放心灵其实很容易,只要你学会暂时性遗忘。遗忘掉那些曾经学到的东西,遗忘掉那些前人教给你的东西。

这是不是一种背叛或是浪费呢?花了那么大力气,学到了东西,却要把它忘记?

当然不是。如果把开放心灵视为一种生活态度,那么看起来的浪费只是一种外在表象。它的目的是为了腾空大脑,好让自己可以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那些曾经印在我们脑海里的知识、能力,都是我们的财富。不必担心自己完全忘却,反而应该把精力更放在如何腾空自己的心灵上。

一步步来

有人会说,嘿,说起来轻巧,你该不会也只是像那些发财故事那样语焉不详吧?到底该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要想腾空头脑,第一步就是要放下架子。这谈不上什么迷信权威或是不尊重知识。只是想想看,你以前的知识结构其实只是阻碍你前进的绊脚石,你还犹豫什么?先把自己当成个无知的人,去寻求身边哪怕是贩夫走卒的意见再说。要知道,所有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因为它们都代表着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二步,是尽可能多地博采众家之长。有句话说得好,知识就像画在地上的圆圈。你的圆越大,接触到的空白就越多。你所知道的越多,就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领域越多。小孩子学了1+1以后就觉得自己已经通晓了数学,陈景润却还在继续研究。那在数学的路上谁走得更远?

在这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学问。不怕你不会,就怕你以为自己已经穷尽了所有的学问。一个满满的杯子,是装不下水的。

第三步,把自己当作一个平常人。不管自己之前取得过什么样的成绩,在面对新领域时都是一个一无所知的孩童。不要企图用自己之前的框架去套新知识或是新看法。要知道,自己之前的领域就算掌握得再熟悉,但可能在世界观或是方法论上与新理论格格不入。如果仍然要用老眼光去看问题,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第四步,保持心境的平和。有句话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只可惜,这世界上的君子太少。这也不怪人们自身。要说缘由,可能要上溯到老祖宗那里。那时候的自然环境恶劣,人们只有依靠原来的经验才能存活。对于人的心理而言,有一个所谓的“舒适区”。老祖宗教给我们,待在这个“舒适区”里的时候,人会觉得最安全。而面对未知的挑战,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拒绝。就像猴子,如果给它指一条到果树的新路,猴子很可能会拒绝。谁知道新路上有没有毒蛇猛兽?这种想法和“舒适区”一样,都是本能。而要想开放自己的心灵,就要学会克服这种本能。

第五步,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这话说得似乎有些矛盾。要想开放,就要有个开放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意味着人会平和地对待不同的意见,会用一种无知和探索的心态来面对世界,会用坦然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走进30年,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似乎转眼之间,一切都在变。就像歌词里说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那面对这新思想纷至沓来的世界,亲爱的你,是否足够开放?

上一篇:董卿:感激每一种细微的美丽 下一篇:咨询师是“最无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