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备课评价,让教学常规在常态中常新

时间:2022-07-07 07:17:04

优化备课评价,让教学常规在常态中常新

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核心,离不开常规的约束、指导与评价。所以说,教学常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只有赋予生命活力的教学常规,才能使教学活动赋予生命的活力。何谓教学常规?狭义地讲,教学常规是指教学的工作环节,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单元检测等;广义地讲,它还应包括教学工作各个方面要做到的规章制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则容易造成“落实工作,蜻蜓点水”的局面。因而,我们重点从有效备课入手,使备课这一教学常规在常态中常新,从而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优化评价背景

过去检查备课,往往是以老师写的数量和书写认真程度为主要衡量标准,结果常常出现备课被评价为“优”的老师,教学成绩不理想;而教学成绩优异的老师可能备课本不太工整,甚至是画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的评价偏差,不仅使管理者尴尬,也给老师传递了错误的信息――教学常规都是“面子工程”,只要写得多点、认真点,考核得分就不会低,导致备课与上课“两张皮”。因而,备课检查的方法必须改变。

二、优化评价方式

1.分层评价

按教师业务能力与教龄分段的分层次评价方法。比如,我们针对教龄不满三年这一层次的教师,在评价备课时,除了有评价的具体要求,更多的是将评价转化为培训,针对年轻教师备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面对面的反馈;再如,针对40-50岁之间的老教师的备课评价,则侧重研讨“怎样备课才能减负增效”。

另外,保留以往的管理者检查、教研组检查、月常规自查、分学科或备课组的抽查等评价形式。

2.听课评价

我们认为,一个老师备课常规做得再好,若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与“花拳绣腿”无异,因此,检查备课最好的方法是进教室上课,随堂听课。我们每学期都会借听课的形式评价每位教师的备课。听课的形式主要包括领导推门听课,备课组听课等。检查的方式则是在听课后查看被听课教师的备课本,结合听课效果,评价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教法学法的设计是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有多少等。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教师超前备课,通过充分发挥备课评价的正能量,以“评”促“教”,有效遏止了“备”、“上”两张皮的现象。

三、优化评价内容

学校对教师的备课实行分层要求,提倡“1+X”备课开放式备课。

“1”指对我校话式课堂教学设计基本要求(包括教学目标、课标依据、学情分析、重难点等),重点体现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意图、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及意图,评价任务的设计,这样教师的授课就会有明确的方向,知道自己“要把学生领到哪里去”。

“X”指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可以灵活选择的方式,包括:

1.“三层次递进”式备课

一次备课――齐心协力,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反馈思考,总结提升。

此强调各年级备课组的分工合作,将集备形成的精品教学设计作为共享资源,教师在“共享备课”的基础上,体会备课老师的教学思想,研究借鉴备课老师的方法技巧,进一步发挥个人教学智慧和教学特长,使它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切实可行的备课。

此备课方式多用于青年教师和校本研修的磨课。

2.“简案+书头案”式备课

即教师在备课本上只需呈现教学目标、重难点突破设计、评价任务设计等环节,不拘泥与授课流程的完整,知识点的呈现、练习的设计等可以呈现在教材上。此备课方式多适用于成熟型教师。

3.“旧案新备”式备课

对于连续教同一个年级、教材无改变的教师,允许其“旧案新备”。对此类备课,我们重点看教师是否能从教材文本“八问”(内容重难点、知识生成点、技能发展点、情趣激发点、思维发散点、问题质疑点和渗透育人点、拓展引申点)处,不断完善、提升。

4.单元备课

倡导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采用此备课方法,一是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情,二是有助于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包括单元概述、课标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及知识结构、课时安排等。

5.主题式备课

根据学科特点,倡导骨干教师引领主题式备课。如语文学科,教师可打破教材的编排顺序,根据不同的训练点,重新组织单元,进行主题式备课和授课。

6.“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源”的资源包式备课

教师可以将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频视频、电子备课、拓展资料等以资源包的形式呈现。此类备课多为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采用。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教师无论选择何种备课方式,都要深钻教材,吃透教材,备足学生,其出发点还是要归结到“让课堂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备课评价的优化,使教师从繁重无效的重复备课、应对检查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教师自修、研讨、反思提供可靠的保证;不但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能力、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调整与完善,使学校教学工作教有序,学有章,实现高效教学,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

上一篇:初中地理陈述性知识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