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7 03:31:31

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电影中的运用

[摘 要]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应从语义、语体等各方面,运用最为贴切而又最流畅的对等以便重现源语所想表达的信息。本文从电影字幕翻译的具体实际入手,分析了《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字幕翻译的案例,论述了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如何有效运用在英文电影的字幕翻译过程,使得字幕翻译过程中能够实现形式、语义以及文化对等的效果,使源语电影的文化特色以及语言文体能够获得创造性的重现,从而能够实现文化、语言的转移以及再创造。

[关键词] 字幕翻译;功能对等;形式对等;语义对等;文化对等

电影字幕翻译属于一项非常独特的跨文化、语言的活动,它是将电影当作媒介,其基础是电影的原文,并且服务于观众的一个过程。英语与汉语这两种语言有非常大的差别,在翻译的过程当中应注重内容、形式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尽可能达到内容恰如其分、风格独具特色。怎样将英文电影的语言进行合理转化,不仅需要迎合译文观众文化特点,又没有丧失原文语言的风格特色。衡量电影字幕翻译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译文观众可以获取与原文观众相同的艺术享受。

长期以来字幕翻译都是把“功能对等”翻译原则作为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文章以《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获得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四项大奖)的字幕翻译为例,从语义、文化以及形式对等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在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合理运用的相应对策。

一、功能对等翻译原则的概述

尤金·奈达是美国的一名非常著名的翻译理论家,他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长期以来被当作电影字幕翻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原则。在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使用最为贴切而又最流畅的对等语以便使得源语的信息能够再现,包括了意义与文体。功能对等原则不仅仅是注重原文的读者,更加重视译文的读者,也就是读者对于译文信息所获得的感受,功能对等翻译原则尽可能使得译文与译文的读者和原文与原文读者之间关系能够保持一致。要求译文能够再现的语言形式、意义以及文化内涵等各个方面都和原文相符合。功能对等翻译原则的“对等”应该是相对的,并不是绝对等同。原文与译文由于受到历史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语境、词汇、语法、译文读者等各种因素的局限,完全的等值翻译是不可能实现的。与其他翻译者相同,电影字幕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灵活的翻译,实现原文与译文尽可能相对等值,使得观众在观看外文电影的过程中,能够尽量接近原文观众观看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主要特点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一项比较独特的文学翻译活动,是利用两种不一样的语言呈现源语电影中的剧情以及人物性格的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有口语化、综合性以及时空局限性等。

1.具有口语化的特点。电影观众的文化层次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在电影的对白当中所运用的语言必须具有口语化的特点,使得影片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被更多的观众接受。所以,要求电影字幕翻译所运用的语言更加需要体现口语化的特点,以迎合译文观众的文化以及语言特点。

2.具有综合性的特点。电影兼具了视觉以及声音信息,是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因此,字幕翻译工作对译文观众感受电影剧情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对译者而言,能不能很好地将对白语言进行有效转化,而源语的文化语言特征又能够得到有效保留,原文的内容能够获得很好的传递,从而能够符合译文观众的审美需要,这就要求电影字幕翻译必须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3.具有时间局限性的特点。电影的字幕在银幕上仅仅是短暂停留,译文字幕必须充分结合电影原画面以及人物的对白共同呈现在银幕上,会受到语言声道以及视觉通道所产生的局限。若译文观众仅仅通过电影字幕对于影片的电影情节进行理解,这就要求译文字幕应当简明扼要地传递各种相关的信息,让普通观众一看就可以明白,而不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思考,要是字幕比较冗长、晦涩的话,不但会对观影效果产生影响,并且译文字幕也无法发挥良好的功效。也就是说电影字幕翻译必须重视其时间的局限性。

4.具有空间局限性的特点。字幕的翻译基本在银幕底部滚动,其空间往往是有限的,要求字数不宜过多,否则会占据更多的银幕空间,从而破坏电影画面的总体视觉效果,译者没有办法通过注解帮助观众更好地进行理解,仅仅通过非常有限的字数使得观众理解影片所传递出来的信息。这就导致字幕翻译存在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译者务必发挥创造性思维,使得原作品的文化内涵、信息内容、艺术情境通过有限的文字进行有效传递,从而使得译文观众也可以感受到原文观众所感受到的语言、文化信息。也即电影字幕翻译必须重视其空间的局限性。

三、字幕翻译过程中合理运用功能对等翻译原则

在对文字进行转换时,要求译文的文化、信息以及美学等价值和原作尽可能实现对等。即不仅要符合原片内容,同时又要符合译语的文化特点、审美要求,最终达到原片的感染力。

《国王的演讲》这部影片讲述的是关于国王乔治六世为了治疗口吃的问题,寻求莱诺尔·罗格(澳籍语言治疗师)的指导。他通过刻苦地矫正训练,最终战胜了心理障碍以及语言障碍,在电台成功地发表了一次感人肺腑的精彩演讲,使得当时在二战战火中备受煎熬的英国军民万分鼓舞。这部电影之所以在中国广受欢迎,字幕翻译的成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文从该片的字幕翻译在形式、语义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对等分析如何将功能对等原则成功运用到字幕翻译中去。

1.形式对等。由于电影字幕翻译受时间、空间的局限,因此必须简洁、口语化,尽量在形式上能够与原文对等。利用直译与意译有机结合的翻译方法,尽可能达到电影字幕形式上的对等。比如,在《国王的演讲》这部电影当中王后去拜访罗格的时候,罗格并没有及时出来迎接,翻译的时候将他的道歉翻译成:“抱歉,我这儿没前台,我就喜欢简单。”语言风格以及对白长度这两个方面均与原文非常接近,十分准确而自然。又比如将罗格其后所引用的莎士比亚剧中的台词翻译成 “乐而安,贫就是富”,使得原文的风格形式得以有效保存,与人物的身份与性格十分相符。

2.语义对等。假如译语与源语的内容以及形式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功能对等的原则,翻译的时候应当按照“形式应让位于内容”的原则进行翻译。即译文不需要受制于与原文的形式对等,而要高度重视内容以及语义方面的对等。对白如果太长、字幕太多的话,会占据过多的屏幕空间,对观众的视觉会产生很大的干扰、不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所以,必须按照对等理论来处理电影字幕的翻译,舍弃源语的“形式”,将原对白的语义与精神翻译出来。比如电影《国王的演讲》中两次出现的绕口令都翻译成我们非常熟悉的绕口令:“四是四,十是十……”假如严格按照原文进行翻译的话,就会翻译成:“我是一个蓟筛……和一个未筛过蓟的筛子……”这种译文一方面会让观众感到非常纳闷,还会对观众欣赏电影产生影响。因此,不如实现语义功能的对等,尽可能将原文的信息有效融入译文,使得译文观众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欣赏电影。不过这部电影的字幕翻译中也存在部分语义上没有很好实现对等的翻译。比如,乔治六世在阻止罗格预测他未来会继承王位时所说的那段话翻译成了:“医生啊医生,你是在胡说。”这里运用了“舍形式、重内容”的一种翻译方法,然而“to bark up the wrong tree”原本来自于打猎的时候“猎狗对一个错误的目标不停地狂吠”,后来则用来形容 “精力或者目标用错了地方”,然后发展至今已经变成了“找错了人”,所以进行电影字幕翻译的时候假如翻译成为 “医生,你看错人了”,运用这种意译的翻译方法就能够实现语义对等了。

3.文化对等。电影是进行文化传播的一个有效的媒介载体。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的特点。因此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应当高度重视两种语言的有效转换,另外一方面还应当重点关注文化因素所产生的影响。为了尽可能使得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原文与译文能够实现效果等值,应当结合电影的具体实际,运用直译、意译、异化等不同的翻译方法从而对字幕翻译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现象进行有效处理,必须将原文电影中的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文化信息有效转换到译文电影语言当中去,尽可能实现文化方面的等同。比如电影当中即将登基的国王与罗格在教堂里面的对话。将国王抱怨罗格没有行医资格的话翻译成了:“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巴不得帮我打听清楚?”其中并未提及“脖子”这个英国人和美国人经常喜欢提及的身体部位,而是利用意译传递出成语的准确内涵。又比如电影中罗格两次使用了“My game,my tuff,flay rules”以及“My castle,my ndes”来捍卫属于他自己的尊严,翻译的时候运用了“归化”的翻译方式,尽可能迎合译文的文化、语言传统习惯,将其翻译成“我的地盘听我的”以及“我的地盘我做主”。使得中国观众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假如将对白运用“异化”方式进行翻译的话,为了迎合原文的文化语言传统习惯,就会翻译成“我的比赛和草皮,必须按照我的规则”以及“我的城堡必须按照我的规矩做”,尽管这样的翻译能够精确传递出源语文化,然而与译语文化特点完全不相符,因此运用“归化”的翻译方法能够实现一种“最恰当而又最流畅的对等”,使得中国观众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四、结 语

功能对等原则在翻译电影字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通过生动、形象、恰当的字幕翻译和声音、画面等各种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让中国观众能够更好地解读影片当中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内涵以及异国风情。但是,电影字幕翻译过程中的“功能对等”其实并不是绝对的,仅仅是一种近似的对等。在翻译电影字幕的过程当中,译者必须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与对策,从各个角度、不同层次进行有效处理,尽可能使译文与原文的效果更加接近,使得翻译能够尽可能地确保在形式以及语义方面实现对等,并且使得译文与原文的文化特征能够有效保留,尽可能使得译文实现表形、达意以及传神的效果。

[参考文献]

[1]Eugene A Nida,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E J Brill,1969.

[2]Eugene A Nid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3.

[3]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4]谭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张燕.浅析英文电影翻译中的文化碰撞[J].电影文学,2009(14).

上一篇:电影《搜索》背后的文化解读 下一篇:一个有空间的百变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