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模式――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时间:2022-07-07 02:29:09

市场模式――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摘 要: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政府改革运动在全世界掀起了行革浪潮,在这次变革中,市场化的改革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市场模式的建立,成为了许多国家改革的首选方案。本文就市场模式的产生、理念支持、结构构成、对市场模式的评价几个方面阐述了市场模式这一概念,以及在这一概念中体现出的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的市场取向。

关键词:政府;行政改革;市场取向;市场模式

一、西方政府改革运动概况

19世纪末开始施行于发达国家的“官僚制”公共行政管理体制与工业社会的特点相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共行政中的腐败现象,提高了行政效率,促进了工业社会的进步。但是,随着官僚制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加之西方国家逐渐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官僚制愈益不适应社会管理的需要。于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政府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前,纷纷调整政策,提出了“重塑政府”或“再造政府”的口号,并进行了政府公共部门的行政改革,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具体内容和范围有所不同,但是二十几年来的国际政府改革运动都遵循了这样一个公共行政改革发展趋势,即以市场取向为准则,建立一个以政府的企业化管理为特征的后官僚制,即建立一个高效能的“企业化政府”。

二、市场取向的现实运用――市场模式

1.市场模式的理念

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市场模式,它只是一种对自由竞争优越性以及对一个理想化的交换与激励模式的基本看法。将市场模式应用于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有着几个方面的理论依据。

(1)市场效率

应用市场的方式来改革政府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相信市场作为分配社会资源的机制的效率。市场模式的倡导者将其理念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之上,他们认为,其他的分配形式,如通过官僚体制的分配形式或更常见的法律的分配形式,是对自由市场体系运作结果的歪曲。因此,如果能够应用市场或类似的竞争机制,那么社会的普遍情况将会变得更好(至少在经济方面是这样的)。

(2)官僚垄断

以市场为基础进行改革的第二个方面的理论依据是官僚垄断。很多学者及一些提倡公共选择理论的人士认为,在传统的官僚制体制内,由于组织成员,尤其是机关最高长官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心,导致了政府官僚体制倾向于以令人无法接受的速度膨胀,而且以为公众服务为由向其经费提供者(即议会)索要更多的经费。官僚职业的永久性,尤其是他们对信息的垄断,使他们在与议会等立法机关打交道时处于有利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政府部门失败的基本原因,就是官僚的利己行为,虽然官僚的利己行为与其他人并没有差别,但是问题就在于传统模式设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然会为公共利益服务,这也是官僚体制的矛盾所在。

2.市场模式的结构

(1)市场模式的结构改革

根据市场取向的引导,解决公共组织在结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清楚而明确的了。改革的一项主要原则是分散决策和政策执行的权力。打破大政府垄断的最基本方法是利用私人组织或半私人组织来提供公共服务。市场模式所提出的结构上的改革建议,不仅针对整个行政机关的宏观层面,而且也可以用在组织内部的微观层面上。强调企业式的创新活动和个人的责任,可以促使组织减少在内部分层设级。市场模式的倡导者认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只设领导层和处理外部环境事务的基层部门的做法将会比在组织内部分层设级的做法能够更为有效地制定出适当的决策,这一观点说明了综合性的连贯一致的改革比零零碎碎逐渐进行的改革更为重要。

(2)市场模式改革实例

将大的部门分解成若干小的机构这一做法在当时已为英国、新西兰、荷兰等发达民主国家所接受,并也已经在北欧一些国家实行了很多年。以新西兰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新西兰对以前的部委进行了公司化改造,即将这些部委分解成许多拥有自或半自的组织以从事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英国在印有红字标题的“续阶计划”方案的引导下,也进行了类似的结构变革。这项改革象征着英国政府已经从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中走了出来,不再像过去那样设立庞大的部委机关来总揽政策和施政。

3.对市场模式的评价

在西方政府改革运动中,市场取向、市场模式是最受国家和政府欢迎的革新概念。市场模式将传统的公共官僚体制看成是公务员扩大个人权力的工具,而不是为公众提供无私服务的工具。市场模式的支持者也相信,公共机关与私人组织承担了同样的管理及提供服务的工作任务。尽管市场模式常常与政治权利互有关联,但热心于这一模式的人士相信,在提供社会服务方面,成功地实施市场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

尽管市场取向的观点受到政治家和许多公众人士的青睐,我们仍需要辩证的、客观的来看待这一观点。我们必须反问:它对传统体制存在的不足之处的描述是否恰当,以及它提出了什么样的积极的变革方法。对市场模式的有关疑虑不仅仅是一种反对政府变革的自动反应,相反,它代表了人们试图更好地理解改善政府工作成绩的可能性。

大多数改革旧制度的提案都将会付出一些代价。对于政府而言,所有改革计划都会付出大量的、过渡期间所需要的成本,这些成本无疑将由公共官僚体制内部的工作人员来承担,也可能由这些计划中所涉及的顾客来支付。因此,在决心采取新的政府治理方法时,必须了解这些新的治理方法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是多少,以及在采取了新的治理方法后传统行政体制中哪些有利因素会丧失,同时也应该仔细考虑新的治理方法是否不具有传统体制潜在的优点。

参考文献:

[1][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 [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曾维和:《当代西方“整体政府”改革:组织创新及方法》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第16卷

[3]奥斯本、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

[4]赵光勇、饶义军:《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改革述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5]刘伟:《西方政府改革运动实践模式演变的回溯分析――基于新公共管理运动演进视角的考察》[J],理论与现代化,2008年第1期

[6]刘晓娇:《从传统官僚制到整体政府改革――西方政府改革的路径回顾》[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79期

上一篇:英文影视在大学职业指导课堂的应用性 下一篇: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应用型学生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