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

时间:2022-07-07 01:01:30

浅谈我国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

摘 要:“风水”文化在我国的封建时期一直被人们所重视,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些人对此比较的注重。“风水”文化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中的一种比较概念性的文化。其中,最能够体现这种文化发展的是在我国山水画的运用上。不过,这在我国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中,一直没有得到太多人的关注。由于我国的山川河流众多,地形上比较的复杂,所以在古代的人们就会经常的利用山水之间的好的地形,来进行相应的建设发展,而这也正是“风水”文化的发展来源。在古代山水画中,你经常会看到一些文人墨客在山水画中会引荐一些“风水”语言,来凸显出所画的山水景色的壮观美丽。下面我们就来参照相应的一些山水画作品,来对于其中的风水文化进行探讨的和分析。加强我们对我国山水画中存在的“风水”文化的认识,肯定其在所存在的价值,感受它其中所拥有的魅力。

关键词:山水画;风水文化;关系;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2

中国的山水画最早是出现在魏晋时期,是一种比较独立的画科。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相对不太成熟的关于山水画的作品,尽管是这样,但还是给我国的山水画奠定了发展的源泉互基础。山水画发展的成熟阶段是在唐五代的时候,在这一时期的山水画可以说是,有了许多的传世不朽的经典作品。但是因为年代的久远,还是有很多的作品未能保留下来,这使得我们对那时期的山水画没有太多认识。对于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也是在那段时期形成的。在那之后,又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的认知,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和智慧,其中的所含有的精蕴奥旨,在各个时代的发展中都在不断变化,进行不同的诠释。通过对山水画与“风水”的关系研究来认识其影响,解析其中存在的文化基因,进而对当前的山水画中文化发展进行思考。

一、山水画的概念和发展

山水画在我国文化发展中历史悠久,是一种比较独立的画派风格。在对山水画的认识上,我们引用宗炳的《画山水序》来表达,那就是;“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以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诚能妙写,亦诚尽矣。”这是诗人宗炳在作画时,对于山水画的具体认识。而对于这种认识一直到了唐五代的时候,经过荆浩,关同和董源等人的作品后,才得以真正的解决。其山水画的发展道路中,一直到了宋朝的时候,相应的理论才得到对应的升华。而当山水画发展到元朝时,我国的“风水”文化才真正的做到与山水文化的全面结合。这和当时的元朝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是有一定关联的。虽然,在元朝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和两宋时期的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其表现形式却有了较大的差异。从之前的山水画的发展中注重的是外在的客体描画,到转变成对于主题内在情感的描绘,这种从外到内的转变是毋庸置疑的,“风水”文化在后者中变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建设理论。

二、“风水”的概念

“风水”是我国在建筑上的一种独特术语,具有一种历史遗留的神秘感,是我们在谈论山水时必须接触的一个话题。风水的理念形成时间我们已无法追述考证,其在不同时间中,与山水画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对于“风水”的概念出现的相对比较晚,是在宋代时才出现的。不过,这一现象的一经出现,就快速的和我国的山水画融入到了一起,从而深刻的影响了我国山水画的发展。使得山水画在创作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在元代时期的黄公望和明代的唐寅和清代的清初“四王”等的作品中,这些人们对于山水画的描绘,就受到了风水文化的深刻影响。

三、“风水”文化在具体的山水画中的运用

(一)《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在晚年时的艺术作品,是他的好朋友无用师,要求他为其所作的。这幅画非常的大,总共分为两个部分,现在分别放在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博物馆。这幅画卷主要就是对富春江两岸的景物的描绘,其中的山川风物景色排列紧松相连,包含众多,有崇山峻岭,有清松平远,有平沙浅摊,也有杂石隔峰,它们彼此相接,有远有近,有虚有实。绘画的节奏感很好的得以清晰体现。富春江位于浙江省的西北,由南到北,南从建德梅城开始,到北面的萧山闻家堰,然后流入钱塘江中。因为作者黄公望对于此处的景物非常的熟悉,所以,在绘画中,把两岸的山和植物表现的非常的传神。在此作品中,作者黄公望并没有着重的描写富春江两岸的名胜古迹,而是在富有节奏感的景物布局中,着中描写了富春江本身的景色,在起首处有几簇丘山环抱,隔着江水与前面的景一角缓坡相望,远景为一座远山。在几处亭树的之中远望一片云雾。水际弥漫的地方小丘拥向高山,山势重叠但却不危耸,主峰好像插入到了在云层之中,左边有三山朝聚,右边有丘山拱向,前有俯仰之峰,后有如烟远山。左边沟壑林木葱郁,道路回环,右边一衣带水,林木掩映处庭院环臂中稳座。虽然画卷被焚成了两段,但还是能从其中看出山水以江西派山峦形势“风水”理论为依托,而并非是完全写实的山水景色,是对现实景物中的增易变化取舍而绘制的理想化图卷。在崇山叠峰之间,那三峰拱位,具有白虎之势,千山列嶂,蜿蜒盘旋,显现青龙之影,起首那丘山有玄武之姿,高耸山峦左右相拥,有朱雀之象。《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对于山水的理想化展望,其中对于“风水”的描写以表现的淋漓尽致。

(二)《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是画家王希孟的作品,其也是徽宗画院的代表作之一。兼具精工和神韵两大特色。作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把平原的景物以手卷的方式展现出来。先用小景作为开展的源头,然后,向人们慢慢的展现画卷的景色。通过不断的组成,使其贯穿于山川景物的主体。让人们能够有中身临其境的感觉,跟着景色的转换移动。在对于山势的表现上,结合风水学的理论,向人们展现了群山绝无孤峰,山势多为连绵的姿态。向我们展示了画中人家利用当地的风水,进行生活发展的场景。这幅画卷在描绘上,很好的体现了徽宗画院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是山水画与“风水”文化紧密结合的进一步证明。

四、结束语

在经过上面的分析和讲述后,我们看以知道,山水画和“风水”文化的历史发展,以及两者在什么时候彼此相互的融合。体会到了“风水”文化在我国传统山水画文化发展中的理论以及实践。其产生的作用,是不容小视的。具有重大的作用。中国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是有着中国人文特色的精神绘画。是符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一种艺术变现形式。它体现了中国人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和认知。是无数经验思想累积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郭瑞卿.谈中国山水画中的风水文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9

[2]王小柠.论“五方”观念对中国传统山水画方位意识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2

[3]徐丙昕.古代山水画中的风水环境观,[J].养生大世界(B版),2010,(06),50-51

[4]陈玮.浅谈中国山水画特征及风格流变,[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5),.119-120

[5]段炼,山水画的风水与龙脉,[N].中国文化报2014-06-22

上一篇:由法哲学的三大流派谈法学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