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能源发展合作初探

时间:2022-07-07 08:29:09

我国区域能源发展合作初探

摘要: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面临着如何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的需要,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区际之间的合理配置等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能源的区域发展合作进行初探。

关键词:我国能源;区域划分;发展合作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JXM2012-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我国拥有占世界总量10%的能源,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还不到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的一半。2010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2.5×108t标准煤,成为全球第一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耗影响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能源问题在我国能源规划中占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中国能否保证今后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及安全,如何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的需要,如何引导能源资源在区际之间进行合理配置,保障区域能源的发展合作,均成为当前能源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的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是探讨区域发展的前提和制定区域政策的基础。能源区划通过能源自然赋存、自然分布、自然丰度及技术经济条件差异进行区划研究和经济评价,中国的人口、能源消耗和资源储藏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对能源进行区域划分为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实现地区经济的合理分工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利用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指标和能源发展指标以及污染排放效率指标,对全国各省市区的亲疏程度、近似度进行测量。在上述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考虑空间上相互毗邻,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结构相近,经济发展水平接近,经济上相互联系密切或面临相似的发展问题,社会结构相仿,区块规模适度,适当考虑历史延续性,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型等区域划分因素,依据各省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水平,借鉴国家发改委《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和国家环保总局的区划方案,将全国各省市区划分为区域:东北(辽吉黑)、华北(京津冀鲁)、华东或长江中下游(沪苏浙)、华南或东南(粤闽琼)、华中或中部(湘鄂豫皖赣)、黄河中游(晋陕蒙宁)、西南(云贵川渝桂藏)、西北(新甘青)。

二、我国能源的区域特点

(一)我国能源的分布特点

总体上来说,我国煤炭、水资源相对丰富,石油、天然气相对贫乏,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在区域分布上具有不同程度的不平衡性,能源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方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而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能源的主要消费地区,能源资源较贫乏。煤炭资源分布的面积比较广泛,但90%的储量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尤其是晋陕蒙三省区,储量占全国总量的63.5%。从东西方向看,煤炭85%分布于中西部,沿海地区仅占15%。在煤炭资源比较贫乏的大区中有相对较富的省份,如东北区的黑龙江、华东区的安徽和华中区的河南;而在能源比较富裕的大区中又有相对贫乏的省份,如西北区的甘肃、华北区的京津两市。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约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0%以上。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12省、自治区,在全国技术可开发资源量中占80%以上。与化石燃料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相比较,水能资源与之在空间上有较强的互补性。我国常规能源资源以煤炭和水能为主,水能资源仅次于煤炭,居重要地位。

正是在资源分布条件的约束下,我国形成了北煤南运、北电南送、北油南运、西油东输、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煤东运等地区间能源交换的稳定模式。

(二)我国能源的消费分布情况

我国一次能源的地区产销格局是:西北、西南基本平衡,略有多余;华北产多于销,煤炭、石油均大量调出;东北石油大量调出,煤炭却需调入;华东、中南地区能源生产不足,需要大量调入,特别是江南九省市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能源产需矛盾最为突出。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区域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能源消费大省有河北、山西、辽宁、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这八省市的能源消费合计占全国能源消费的一半多。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四区域能源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1%, 20%, 14%和9%,四区域合计占全国的56%;华中能源消费占全国的17%;黄河中游能源消费占全国的11%;西南、西北两区域能源消费分别占全国的13%, 4%,两区域合计占全国的17%。

三、我国能源资源和能源消费的区域差异

(一)能源资源配置和能源消费存在交叉不平衡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等西部地区的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都相对丰富,但其能源消费量占全国的比重很低。而华东、华南等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其自身的资源又有限,无法满足消费的需求。

(二)区域资源配置结构与能源消费结构相关

山西、内蒙古、贵州、广西、安徽、云南等以煤炭为主要能源资源的省份其能源消费中煤炭比例高;辽宁和黑龙江等以石油为主要能源资源的省份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比例相对较高。

四、我国能源的区域发展合作

(一)晋陕蒙地区

晋陕蒙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大部分煤田开采条件较好;同时天然气与煤层气蕴藏丰富。现已开辟多条运煤通道,同时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晋北、晋中、晋东南与积极建设中的神东、陕北、黄陇等煤炭基地和大多数骨干矿区,是供应国内煤炭的绝对主体。

晋陕蒙地区应核心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主要进行煤炭开采加工、火力发电,同时开发天然气与煤层气,发展炼焦、煤化工及其他能源工业和高载能工业。

(二)西北地区

西北地区拥有丰富的多种能源资源,其中准噶尔、塔里木、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含油气区,己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占全国的17%,天然气占55%,具有很大的资源开发潜力。此外,新疆、宁夏等地还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西北地区具备以油气资源为核心,煤炭开发为辅助的能源生产基地的条件。

在基地建设中,应主要开发和利用石油、天然气,同时开发煤炭和水能资源,发展一批石油化工与高载能工业,在增强基地能源供给的同时,通过能源工业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拥有我国最丰富的水能资源。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六省市经济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4286万千瓦,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西南也拥有比较丰富的煤炭与天然气。煤炭主要集中于贵州和云南,煤质优良,煤种齐全,有一定基础的矿区建设,华南是最近的区外煤源。天然气主要在四川,是全国四大气区之一,除满足区内需要外,也能支援中南地区。

西南能源生产基地的建设方向应以水电为主,同时进行天然气与煤炭的开发,建成能够满足本区需求同时支援中南、华南地区的能源生产基地。

(四)建设专业型能源生产基地

在我国能源生产基地建设中,除了在以上几大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建立具有全国意义的重大能源生产基地外,在次级区域或小范围某一能源资源富集条件较好的区域建立专业型能源生产基地,对保障我国能源供给,实现区域能源协调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结语

我国要想实现能源资源富集区域能源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带动能源生产基地经济的发展,就需要建设能源生产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消费中心能源需求的紧张压力,形成各区域能源协调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崔选民.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2]陈国新,瞿正昌,刁一云.中国能源资源[M].北京:科技普及出版社

[3]戚本超,景体华.中国区域发展报告2008-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8

[4]王倩.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5]陈文颖,吴宗鑫.应用MARITAL模型研究中国未来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2)

作者简介:

王珊(1980- ),女,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财经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院讲师,硕士,从事人文地理和资源环境的研究。

上一篇:基于SWOT分析的天气预报节目广告营销策略探讨 下一篇:网络结构视角下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负向效应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