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防雷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时间:2022-07-07 06:17:32

气象防雷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

摘要:气象防雷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即防雷智能监测系统,它如今在现代化城市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建筑、电台、铁路等。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智能化监测系统已经是各领域检测系统发展的必要趋势。智能监测系统也分软件和硬件,软件是控制的主导,包括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模糊控制理论;硬件包含传感器、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等,其中微型处理器是该系统的核心部分。雷电灾害给人们的生活会带来很大的恶性影响,因此,防雷监测是各类建筑、工地、电台等领域所重视的环节之一,而智能化防雷则提高了防雷监测的效率。本文就气象防雷检测的智能化的重要性、原理及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防雷 智能化 监测

一、气象防雷监测智能化处理的重要性

雷电灾害是人类几大自然灾害影响较大者之一,其有着放电电压高和时间短两个特点,若没及时监测并采取防范措施,其对击物的破坏性是相当大的,因此,工业、电台、铁路等领域都将其作为重视的对象。对地面产生影响的雷电有三种:球雷是第一种,即内部电磁平衡的高度旋转的离子球体,当其遇到障碍物时与之碰撞或补充能量,从而引发放电现象;第二种直击雷则是带点云层和地面发声的到点现象;第三种感应雷则是受到静电作用的影响,带点云层让地面某一范围有了异种电荷,从而所产生的导电现象。一般情况下,一旦发生直击雷,感应雷则同样很有可能发生。以上雷电,地面气象防雷监测若是未事先察觉并采取应对措施,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员伤亡。随着21世纪科技技术的发展,防雷监测系统也走向智能化,实行数据智能化处理的优势在于:第一监测数据更加精准,能够采取更有效的应对措施;第二是正因为其智能化的精准性,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第三是工作料率的提高,数据智能化处理不仅精确还速度较快,不必要让工作人员人工处理,速度相对较慢,精准度又不及前者。这三点足以体现气象防雷监测数据智能化处理的重要性。

二、气象防雷监测智能化处理的原理

21世纪的今天,电子产品已经广泛使用,防雷也成为社会建设中必须的工作之一。防雷监测是保护防雷设施的前提,而防雷数据监测智能化处理则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

防雷智能检测系统分为硬件和软件,软件是控制主导,其包括远程检测记录单元、中心数据查询软件运用、数据采集软件。硬件包括服务器、信号放大滤波、传感器、D/A、A/D、微处理器、打印机、显示器、其他转换电路、绘图仪、并行口、总线、以太网等。该系统智能化处理的原理是:首先利用远程监测记录单元透过传感器或敏感元件从所监测出来的客观事物中得到电源电压、环境温度、防雷设备的雷击电流等信息。其次,数据采集软件可以从通讯接口获取远程监测记录单元中记录的数据,并将所得数据嵌入自捡报文。然后,数据传输设备将自检报文中所监测的客观事物状态汇总,发到服务器中。最后,位于服务器中的中心数据查询软件将这些数据进行读取分析,形成图文格式,以便检测人员方便快速的了解防雷设备的电源电压、环境温度、雷击电流和状况、工作习惯、用电质量及电涌保护系统状态等。

三、气象防雷监测智能化处理的应用

气象防雷监测数据智能化处理在现代文明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在建筑、工业、电台、铁路等领路得到广泛引用。笔者在此稍作举例说明。

监测智能化处理在建筑物中的应用。防雷智能监测系统在建筑物中主要监测金属、针、带、线、网等避雷设备,建筑物的内部环境需要接闪器,而外部的金属、非金属物品则要接地电阻、均压环、金属管道、引下线等。

监测智能化处理在铁路通信设备中的应用。防雷智能监测系统在铁路通信设备中主要监测防雷设备、电源系统、铁路通信设备金属部件、室外通信站、接地系统、机械室安装法拉第笼式接地系统等。

监测智能化处理在5T探测站中的应用。5T系统即铁路车辆安全监控系统,防雷智能监测系统在其中主要监测电源配电箱、轨边信号、电源、通讯、电涌保护装置、探测站环境文图、同轴天线等。其提供的参数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电源配电箱的电流电压、电涌保护所要承受的电流强度和释放电流强度、电涌保护箱对电源和信号保护次数时间、探测站环境温度、电涌保护的寿命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防雷智能监测系统的运用中,监测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使用和操作、认真并且仔细的对待该监测工作、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对监测系统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和维修去了。

综上所述:气象防雷监测数据的智能化处理是目前最合适、合理的监测方法,它的高效率.高精准性使气象防雷检测方面较之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然而如今科技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颇快,防雷智能化检测系统也需要保持随时更新的状态,将其进行完善,为气象防雷监测事业提供更大的方便。

参考文献

[1]乔金海;防雷装置监测工作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25期

[2]耿广华;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防雷设计及施工[J];技术与市场;2011年第07期

[3]姚继乳;付春阳;气象防雷技术展望[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39期

[4]万碧梅;张龙海;分析防雷智能监测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2年第3期

[5]李志刚;智能化系统防雷接地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02期

上一篇:情感教学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下一篇:浅谈新时期实现教育公平的若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