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2:42:05

气象研究生论文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篇

太阳射电米波准周期振荡事件分析 马媛

冕洞边缘结构对日冕物质抛射的可能贡献 罗葆荣

由多频射电爆发探讨太阳白光耀斑的起源问题 谢瑞祥

日长的十年尺度波动分析和核幔电磁耦合 顾震年

地球自转变化的重力效应 黄乘利

对高美古选址云量观测可靠性的讨论 李秋莎

CCD蓝敏技术 季凯帆

太阳光谱望远镜鬼线强度测量方法及初步结果 钟树华

耀斑前兆相日冕环的色球足点增亮和兰移 张衡

射电选BLLac天体(RBLs)的观测性质(Ⅱ) 樊军辉

太阳的空间观测与研究Ⅰ-太阳电磁波辐射的观测与研究概况 纪树臣

射电运动Ⅳ型爆发和日冕物质抛射 陈晓娟

微波Ⅲ型爆发的一些初步研究 李跃

太阳射电米波毫秒快速尖峰辐射事件的统计分析 马媛

日面高纬度区域黑子 洪琴芳

丽江高美古大气透明度的测定 张周生

丽江高美古的夜天光亮度 张周生

高美古空气湿度的初步分析 马开全

丽江高美古天文候选点的气象观测 马开全

布朗族的天文历法知识刍议 李海樱

云南天文台一九九八年度学术论文汇总 云南天文台科技档案室

贫金属星HD203608和HD211998的重元素丰度分布 张波

云南省传染病与太阳活动关系的考察 李可军

微波毫秒尖锋辐射的时间轮廓 汪敏

AR6659区伴随米波射电爆发的光学形态和磁场速度场特征 马媛

云南天文台斑点象探测系统的性能测量与改进 卢汝为

云台1m镜PI1024TKBCCDUBVRI测光系统 杨毓兰

高美古与凤凰山水汽含量的统计分析 栾蒂

高美古全夜视宁度的变化 刘子忠

云南天文台凤凰山大气含水量全年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 尚琼珍

云南强震和月相、白赤交角的关系 吴铭蟾

云南天文台(1998)硕士博士研究生论文摘要 云南天文台人教处

贫金属星重元素丰度研究进展 周贵德

日冕物质抛射的中性电流片及边源辐射对 纪树臣

关于日冕双向电子束的加速问题 段长春,谢瑞祥

发生在1~2GHz的Ⅲ型爆发 马媛

卫星地面坐标的快速计算 林钦畅,汤文芳

1.2m望远镜卫星跟踪定位精度的实测与分析 郑向明,张云成,姜崇国,冯和生

丽江2m级望远镜项目 陈东,王建成,许骏,张柏荣,罗国权,刘忠,谭徽松

一套小型化杜瓦的机械结构 陈林飞,许骏,楼柯

未来60年的北回归线值 胡辉,张世杰,李晓明

基于MDI/SOHO合成图的全球磁场外推 刘煜,张洪起

一个引人注目的CME事件与共生现象的分析研究 马媛,李春生,宋谦

太阳分米波射电快速精细结构的观测分析 段长春,汪敏,许春,谢瑞祥

天文像复原迭代位移叠加法中初始信息的选择 邱耀辉,刘忠,卢汝为,楼柯

用于表列文件处理的两个软件 吴光节

高美古的大气视宁度 岑学奋,钱铜铃,王建成,汪从云

圆顶视宁度和高美古观测室的考虑 谭徽松,钱铜铃,岑学奋

云南红外太阳塔选址及其结果 楼柯,刘忠,吴铭蟾,卢汝为,钱苹,张瑞龙

天文动力学和天体力学 易照华

相对论天体力学和后牛顿运动方程 易照华

小行星的搜寻和定轨 朱进,高健,关敏,杨彬

CGC2 星历框架 汤健仁,倪维斗

任务轨道设计 吴岸明

天体物理中的重力波和磁重力波 楼宇庆

天文地球动力学中的相对论效应 黄珹,丁晓利,陈永奇

引力波、引力波源和引力波探测实验 唐孟希,李芳昱,赵鹏飞,唐敏然

激光天文动力学弱光锁相的研究 廖安琪,倪维斗,施宙聪

纳米计量学的基础技术组件 叶贤基

月球激光测距的现状及可能的改进方法 熊耀恒,冯和生

γ噪Blazar天体短时标光变的寄主星系影响 戴本忠,谢光中,姜泽军,李开华,周曙白,刘威卫

跟类星体红移宇宙学解释相符合的证据 梁恩维,覃一平

米波Ⅲ型漂移对爆发的特征分析 马媛,郑向民

LEO卫星轨道设计中的主要摄动源影响评估 蒋虎

利用地面深空激光测距检验相对论的引力时延 杨远贵

2.4m天文望远镜光学系统的设计及副镜检验的几种可能方案 王欣,潘君骅

计算机打印口用作天文仪器接口 许骏,金振宇,李志

丽江高美古的二期选址——3#点和6#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 钱铜铃,汪从云,岑学奋,王建成

21世纪中国大陆第一个大震活动幕的预测 胡辉,王锐

云南天文台2001年度学术论文汇总 云南天文台科技档案室

2000年《云南天文台台刊》引用情况 吴秀芳

太阳质量损失对高阶行星轨道的长期影响 李林森,郁丽忠,郑学塘

云台凤凰山太阳光谱最佳观测时间讨论 钟树华,王琼珍

FX型相关处理机长期累加器子系统的研究 卜朝晖

数字滤波技术应用于VLBI数据采集的方法 项英,张秀忠

云台红外太阳望远镜中光电导行系统的像场旋转 柳光乾,卢汝为

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暗天体分光仪和照相机 岑学奋,钱铜铃

木星土星边缘的椭圆拟合 彭青玉

日月影响与云南未来地震趋势研究 胡辉,赵洪声,和宏伟

行星大气定理及其天灾预测应用 张世杰,韩延本,胡辉

星族合成 张奉辉,李立芳,韩占文

γ射线暴谱硬度比的时间演化特征 梁恩维

太阳分米波尖峰辐射最小带宽的探讨 汪敏,王昆山,许春,施硕彪,李维华

太阳短分米波连续辐射中的Ⅰ型噪爆 谢瑞祥,施硕彪,许春,汪敏,李维华,颜毅华

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及其特征 占腊生,赵海娟,梁红飞

大气和带谐潮汐对日长高频变化的影响 顾震年,金文敬

液核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带谐潮效应Ⅰ--理论公式 张捍卫,郑勇,杜兰,盘关松

液核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带谐潮效应Ⅱ--数值计算与比较 张捍卫,郑勇,杜兰,盘关松

丽江高美古的二期选址--望远镜地面高度的确定 钱铜铃,汪从云,岑学奋,王建成

1998~2000年狮子座流星雨的预报和观测 吴光节,李广宇,马月华

云南天文台2002年度学术论文汇总 云南天文台科技档案室

观测结果对三成分多分量星系化学演化模型的约束 宋汉峰,吴海滨,张波

微波Ⅲ型爆发与日冕物质抛射的统计分析 马媛,刘玉英,颜毅华,傅其骏

Schmidt底片处理技术的发展 金文敬,唐正宏,王叔和

GPS/LEO掩星方法中的电离层延迟量对太阳射电辐射流量的响应 蒋虎,黄珹

小视场CCD图像的几何定标 彭青玉

毫秒(ms)脉冲星计时观 倪广仁,柯熙政,杨廷高,李孝辉

光学反射望远镜主、副镜安装调整不良引起的象差 谭徽松

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中使用的光电探测器 何妙婵,郑向明,姜崇国

21世纪云南第1次大震活跃期的趋势预测 罗葆荣

兴隆1m光学望远镜杂散光效应研究 赵飞,王森,ZHAO Fei,WANG Sen

2.4m望远镜数据管理子系统 杨永海,陈东,王传军,YANG Yong-hai,CHEN Dong,WANG Chuan-jun

2.4m望远镜网络安全初步设计 苏少敏,陈东,罗国权,SU Shao-min,CHEN Dong,LUO Guo-quan

传统星座的五帝座考证 李维宝,陈久金,LI Wei-bao,CHEN Jiu-jin

世界各国日像仪主要性能比较 姬国枢,王威,何俊波,JI Guo-shu,WANG Wei,HE Jun-bo

小行星初轨计算的Fortran程序设计 陈姗姗,尹红星,CHEN Shan-shan,YIN Hong-xing

两种快速星像匹配算法的比较 任俊杰,彭青玉,REN Jun-jie,PENG Qing-yu

高精度恒星孔径测光注释 曾开华,彭青玉,ZENG Kai-hua,PENG Qing-yu

ePSF拟合法与Gaussian拟合法的比较 张志渊,彭青玉,ZHANG Zhi-yuan,PENG Qing-yu

消除CCD图像中宇宙射线的算法的比较 刘婷婷,彭青玉,LIU Ting-ting,PENG Qing-yu

在电离中电感应阻力对带电卫星轨道根数的摄动影响 李林森

太阳射电米波爆发与日冕物质喷射 马媛,罗葆荣,郑向民

像运动法测量视宁度参数中曝光时间的重要性及其测定 周丹,金振宇,卢汝为,楼柯

高美古2m级望远镜的多模式终端--YFOSC方案 岑学奋,谭徽松

天文用热电制冷杜瓦的一种实现 秦伟,楼柯,陈林飞,许骏

1.2m望远镜激光光学净化室自控恒温系统 张建华

用DIMM测视宁度的几个问题 谭徽松,岑学奋,钱铜铃

云南天文地震学的研究进展 罗葆荣

分析昆明GPS站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 金双根,朱文耀,缪元兴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校-基地+工厂”;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25-02

专业学位教育发端于西方,起源于19世纪后期,发展迅速,制度健全,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相衔接,具有浓厚的职业教育背景[1,2],例如美国对于专业学位的标准定位是“通过侧重技能和实践分析,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做准备”[3]。我国自1991年设立专业学位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逐渐成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专业学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强调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4]。

为了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对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葡萄与葡萄酒学科与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学校-基地+工厂”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初步形成了专业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的精髓就是以学校的科研能力和教育资源为基础,以公司的基地+工厂为载体,深入产业链条,研究生作为一线技术人员参与葡萄园田间管理、葡萄酒酿造的各个技术环节,在技术示范和生产实践过程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培养了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丰富了校企合作的内涵。

一、“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新模式

现代葡萄酒产业要求专业从业人员应通晓葡萄种植和葡萄酒加工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现代葡萄酒生产企业管理。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学科与合作单位联合成立专业学位指导小组,由学科内部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统一负责学生的实践培养环节;实践基地单位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负责人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选题则基于实践单位实际情况及需要,同时学科购置配套田间仪器设备并委托实践单位负责研究生的日常管理,要求学生撰写工作日志,及时总结实践进展情况,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相关技术环节。每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工作,均由一名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博士研究生带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需全程参与葡萄园管理、葡萄酒酿造或葡萄干加工的全过程。5~7个月的专业实践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专业兴趣及实践能力。

1.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系统学习。为了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试验技能有一定的认识和提高,一方面,学科在学生入学前即组织学生到实验基地参与葡萄园田间管理工作,了解葡萄生产过程,加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开展科研和技术示范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在葡萄园也可以向农技人员和农民学习实践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丰富和积累实践经验。同时,由校内导师安排一些简单的田间试验,如葡萄果穗套袋、坐果率调查等,并结合实验室分析技术的学习。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鼓励学生自己设计田间试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阶段的选题奠定基础。

2.参加学科组织的葡萄园暑期及课余的生产实践活动。暑期是葡萄园管理的关键时期,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实践,能够较全面地了解葡萄园田间管理内容和关键技术,同时开展葡萄果实发育阶段的一些小型田间试验,熟悉使用光合仪、叶面积、移动式小型气象站、折光仪等仪器设备。学科每年均有针对性地组织国内外专家讲授葡萄园田间管理和葡萄酒发酵过程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通过从葡萄原料由田间生长到成品酒生产过程的全程学习和实践,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有意识让学生阅读与葡萄酒质量控制密切相关的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优质酿酒葡萄原料生产新技术和葡萄酒酿造新技术,遵循“从实践中来,到生产中去”的原则,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科的统筹安排,确定学位研究方向和研究题目,使同学们的选题既有科学研究价值,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很好地契合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3.论文研究与实习实践紧密结合。研究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大量而广泛地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制定实践研究计划,由校内指导教师和基地导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对实践内容和研究方案进行最后确定,并确认需要由工厂配合的内容。在实习实践过程中,研究生必须参与工厂的田间技术服务,按培养计划参加工厂的轮岗轮训,将自己的理论知识灵活贯穿于生产实践活动,遇有专业技术难题,与带队博士研究生以及实践指导教师讨论研究解决;完成专业实践返校前,由实践基地单位组织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阶段性工作汇报,并根据学生的实践工作质量从实践内容完成情况、参与工厂生产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情况、综合素质提高情况,如组织和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予以评价。

二、“学校-基地+工厂”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成效

1.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条件艰苦,实践实习期间既有炎炎烈日,也有冬季供暖前的低温;在发酵期间,夜间气温很低,学生们要与工厂职工一样,实行24小时三班倒工作制。在实践期间,同学们不但团结协作,很好地完成了研究课题,还积极参加工厂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如每年一度的“玛纳斯葡萄节”,外宾接待工作,翻译相关技术资料,调试进口仪器设备等,全方位地展现了我校学子的精神风貌。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得到了企业的认可。

2.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进一步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实践实习,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葡萄原料质量对葡萄酒质量的重要性,也为未来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找到了切入点,并完善了知识结构,加深了对于葡萄品种识别、整形修剪、负载量的调整、穗选和粒选、冷浸渍等专业认知,提升了实践能力。

3.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践环节,同学们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实验室里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夯实了科研功底,使其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如在发酵期间,研究生们亲身参与了葡萄除梗前后的穗选和粒选过程,一般企业是不具备这些工艺的。

4.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内涵和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在本学科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培养过程中,加深了学校和企业间的相互了解,学校了解了企业的技术需求,企业了解了学校的技术所长。自2010年学科在新疆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有限公司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以来,学科承担了企业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及技术交流工作;而学生在实践期间,在开发检测方法、培训技术人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企业在承担学校学生实习任务的同时,不仅得益于学生的知识,更得益于学校和学院的整体研发水平,这是一种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学校-基地+工厂”模式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体会

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的知识面、某一领域知识的认知深度和整体意识的要求较高,要求从业者具备植物生理、农业生态学、微生物学等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背景,掌握葡萄栽培及酿造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葡萄从田间到葡萄酒上市、消费整个产业链条的关键技术,同时在某一环节有所专长,而企业也需要具备上述各方面素质的人才。学科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为实习实践及论文研究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在实践内容选择及论文研究方面,学科紧密结合校内导师承担的各类实践研究项目内容,并紧密围绕实践单位的技术需求,解决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通过学院遴选的基础上,聘请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双导师制的实行,使学生在基础理论学习、综合实践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毕业论文写作以及实践内容落实和研究课题的实施等方面得到了保障。

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职业背景特征明显,充分的、高质量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的重要保障[5],在“学校-基地+工厂”培养模式下,学生的书本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转化,知识结构趋于完整,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学校实现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实践研究的针对性更强;企业也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的科研和人才资源;从而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陈雪琴.国外专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J].时代教育,2013,(2):181-182.

[2]张婷婷.校企合作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困境及突破[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3,(9):1-14.

[3]潜睿睿,王晓蓬.美国专业学位等级与行业执业资格考试的衔接[J].教育评论,2013,(2):153-154.

[4]黄宝印.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新时代[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0):1-7.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城市电网;负荷预测;电网规划

中图分类号:TM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035-01

一、负荷预测概述

负荷预测主要是指通过观察负荷本身的变化情况以及经济气象等因素的影响,对有效的历史数据进行精密的分析与研究,从中寻找出一定的规律,掌握其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逐渐的熟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的掌握电力的需求量,并根据此做出事先的预测估计,减少用电恐慌。经过充分的、慎重的考虑,这些重要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增加用电容量的决策以及存在的一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前提下,能够完美的研究出并加以利用的一套方法,使其能够很好的系统地处理过去与未来负荷的问题。

二、重庆地区负荷现状

近几年来,重庆市的电网用电量以及用电负荷持续的快速增长,其主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高温干旱造成的全网重点水库缺水,加上上游来水量偏少、汛末蓄水不足等种种原因,于此同时,还有火电厂的电煤供应量逐渐的日趋紧张,再加上这个区域内的六省(市)以及相邻华北、西北的电网中均存在着严重的电力供应不足的缺口,跨省区的电量调剂的电力资源是非常的有限。2011年在确保用电网内机组满发的前提下,重庆市电力公司投入大笔资金增加临时的外购电力。在外购计划中,外购电在达到306万kw这一基础上的同时,又临时的从江西增加了购买电量35万kw,这才保证了当日最大可调集电量勉强达到1133万kW。在全国其他的省市逐渐的陆续出现了用电负荷高涨这一情况之后,重庆市电力公司从湖北购得20万kW,这才解决了用电的燃眉之急。重庆市的电网最高用电量负荷打破了历年来的历史纪录——主电网负荷高达到900万kW。这一新纪录比去年最高负荷886万kw高出14万kw,增长15.7%。

三、重庆市电网负荷预测的主要方法

(一)单耗法

我们在进行具体的预测时,我们依据重庆市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切实的制定符合重庆市本身的规划目标,经过对规划期内每年的工、农业的综合产值的综合指标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工业的用电规划指标以及统计往年的国民经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单位耗电量、亿元产值耗电量等等相关的条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节本规律,最终分析出每种产品以及产值的综合单耗;接下来再根据国民经济相关部门所编制的产量指标、经济指标预测出单耗。

(二)电力弹性系数法、平均增长率法

电力弹性系数E是指重庆市总用电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以及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之比。平均增长率法是以时间T(年)为自变量,用电量A(kWh或万kwh)为因变量,根据历史规律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估算出今后电量的平均增长率K,若计算选用基准年实际用电量为A0(kWh或万kwh)则n年后用电量为:A=A0(1+K)?。

(三)负荷密度法

负荷密度法主要是指对负荷密度的确定,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找出重庆市的各分区以及小区目前所存在的用电负荷密度,然后根据重庆市的电网的用电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的相关的部分,依据这些现有的条件确定出各区的负荷密度的现有预测值。各区负荷总值是将各区的负荷密度预测值乘以各区面积。将各区负荷总值乘以同时系数(或除以分散系数)就可以计算出总的用电负荷量。即 ,式中Pi是各区计算负荷;KT是同时系数;P2为总计算负荷。

(四)回归分析法

按照重庆市现有的历史资料,从而建立起的与用电负荷相关的数学模型,再对该模型作数学分析。我们主要采用的手段就是利用统计学中回归分析法分析变量、观测数据,最终预测出未来的负荷值。在进行预测中期负荷的时候一般采用线性回归法,再这一时期采用这一方法主要是由于预测的精度而言是相对较高的,但不可否定它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四、结语

传统规划负荷预测的软件只是一个桌面形式的负荷预测工具,他是单一的,甚至于是无效的,它完全没有整个供电公司以及整个工作电压序列电网负荷的采集、整理和管理维护基本的能力,其预测的原始数据还仅仅是人工输入,不能满足用电负荷规划的日常需要。我国城市电网建设需求正在与日俱增的不断扩大,重庆市依据自身的电网负荷特点以及负荷预测的现有条件,研究符合重庆市发展方向的城市电网负荷预测方法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侯磊.城市电网规划总量负荷预测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研究生论文,2008,5

[2]宋宝利.电力系统负荷预测[D].西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10

[3]刘志瀚.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应用分析[J].电气时空,2011,11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化学化工 英语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51

Abstract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University, along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already become a college students into the community, enhance the employability a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 is more advantageous to the part you want to continue their studies the students academic research. Professional English in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s based on the original English learning based on extension, basic Englis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chemical combination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for the first time contact the world frontier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in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wester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lated to take its essence to its dregs,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for China's chemical industry professional toward high, fine, sharp direction create more opportunities.

Key word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y

随着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贸组织中重要的官方通用语之一,在世界经济与贸易合作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学术方面,国际上大型学术会议大多以英语为主,因此,英语学习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学科领域内的交流,并使得学者们第一时间接触世界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化学化工作为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专业英语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掌握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同学们阅读相关领域资料,为自身的学习提供知识给养,另一方面,对一些有夙愿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其深造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进一步提高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1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学习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各专业人才都处于渴求状态,化学不仅是大学校园内的重要分支学科领域之一,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支柱性产业的亟需专业,因此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各大高校也加大了对化工专业的重视程度,希望为国家的发展输送专业型人才。伴随国际化脚步的不断加快,除了化工专业知识本身以外,对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化工专业本科直接就业的学生来说,大多选择化工公司,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多数化工公司都有国际贸易部,因此公司对新引进的人才一般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要精通化学试剂的英文名称,并且在公司进行对外贸易期间,要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国人进行口头交流或邮件的日常往来,这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英语,更需要化工专业英语做依托;另外,对于选择本科毕业继续深造的同学来说,化工专业英语同样必不可少,研究生论文撰写及课题研究期间要参考大量的化工专业英文文献,并且在读研究生期间要发表相关专业的英文文章,这就使得化工英语成为学历获取的必备条件。因此,无论是选择本科就业抑或是继续深造,在校阶段对化工英语的学习都是十分必要的。

2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从上面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对学生在校继续深造及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但综观目前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不难发现:首先,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因循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加之教材标准参差不齐,教学内容并不统一,这使得化学化工英语教学开展得步履维艰。

2.1 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学生认识不足

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已然成为就业时的硬性要求,这就使得学生越来越重视英语四、六级考试,对于专业英语来说,主要以考核形式为主,也就是在专业课中修得相应学分,因此并不受到重视。甚至大部分学生将专业英语简单理解为专业词汇与英语语法的组合,并没有意识到系统的专业英语学习对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综合素质有效提高的重要作用。

2.2 教学模式因循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综观目前化学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可以看出,虽然专业英语教师都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以及极强的英语教学能力,但就其教育方法来说,依然停留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也就是教师充当课堂的主角,课前精心建立知识结构,课堂上一股脑地向学生传授,整个专业英语课堂呈现教师讲,学生听的状况,授课全程几乎零互动。教师采取单词讲解、课文阅读并翻译以及课后练习这样的三段式教学法,对于专业英语的格式要求、句型特点以及文章风格等很少涉及,本就干瘪抽象的专业英语越发显得枯燥,学生学习过程中也会渐渐失去学习兴趣,致使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甚微。

2.3 教材标准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不统一

教材是教师任教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参考资料,对教学方向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起决定性作用。近些年来,随着各大院校自行编撰书籍,全国高校专业英语教材呈现五花八门的态势,且多数英语教材一直沿用经典的“单词-A课文-注释-语法-练习-B课文”这一模式,这些精选的课文等知识中虽然也包含相关的化学化工知识,但多数未能把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发明等涵盖其中,学生很难在课堂上接触到前沿知识。另一方面,多数教授专业英语的教师不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要求很高,且对其英语水平也有很高要求,因此教师多数为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习惯性讲解自身熟悉的内容,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同意的标准,各专业教师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教法和教学内容。

3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

3.1 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自身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其学习过程中的源动力。外界的强行驱使力往往适得其反,即便是能起到一定作用,不从学生的主观意识上激发起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收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比起东方的教育理念,西方的教育就十分重视学生的兴趣开发和个性培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特点追寻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东方的教育则更重视对学生后天的兴趣培养。当然,二者都有其可取之处,也各有弊端,因此,可以将东西方的教育理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学生的发展之路。经过多年的教育经验,各大院校专家学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研究经验以及我国学生的学习特点,综合教材、教育方法、教师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加大对教学教法的重视,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课程进行前期即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以及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师的帮助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下,查阅国际先进的化学化工资料,使学生在前沿技术中寻找学习乐趣,获得学习成就感,鼓励学生进行日常听说训练和相互之间的专业英语信息交流,长此以往的练习会增加学生对专业英语的兴趣及学习欲望。

3.2 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时,多数学生面临找工作的和考研的压力,对专业英语学习的精力不足,积极性也不高,这会严重影响本学科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开课以及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他们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一学科,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并不是为毕业之前凑学分取得学位学历证的,它对日后的工作以及继续深造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例如,在开课之前,教师首先要向同学们讲明开设此课程的必要性,这一课程的特点如何以及如何学好这一科,让同学们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可以向同学们简要介绍历届师哥师姐找工作或考取研究生期间专业英语所起的重要作用,让同学们在生活的实际案例中获得学习动力。

3.3 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专业英语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扮演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较之大学英语,专业英语有其自身的抽象性,因此在教学法上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学生带入课堂并自觉自愿地走进课堂,采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模式,以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授课前尽量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不自觉地跟着教师的引导走进专业英语课堂,消除学生对专业英语的恐惧心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选材上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总是借助多年前的经典案例进行讲解,教师要抓住当今学生的性格特点,选取与时俱进、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教学内容;加之在知识导入过程中通过设问的方式逐渐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例如在讲授化合物命名时,让学生根据结构相似物质的英文名称进行分组式的总结,给出各自的对这些物质命名中的规律,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问题思考及讨论中加深对本节知识的印象,更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及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同时可以利用毕业在即的机会,让同学们大量查阅相关的英文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简要的英文文献报告,提出自己所选课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给出自己论文的研究方向和创新点,这不仅使学生在英语资料搜寻和阅读中提高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更能在口头汇报中提高口语能力。加之目前先进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工具已然走进大学课堂,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随时查阅课上遇到问题的中英文资料。诸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采取必然使专业英语教学摆脱以往的沉寂,使其呈现出一片积极学习的新气象。

4 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合作的不断频繁,专业英语的学习已然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它是基础英语学习的进一步延续,真正将基础英语与相应的专业学科有机结合。对于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即将走入工作岗位抑或是打算进一步深造学习,其专业英语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作为研究议题,指出目前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尚存的不足之处,并对本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应策略,希望为更加有效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参考文献

[1] 付小兰,彭游,高恩丽,叶志刚.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策略[J].广东化工,2012(11):225-226.

[2] 尹晓燕.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方法之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57-158.

[3] 杜攀.化学专业英语教学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1(4):63-65.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5篇

樊骏先生虽然离开我们渐渐远去,可我对他的思念却与日俱增。穿越时空距离,记忆中的一些往事,总是不时地浮现眼前。甚至,这些记忆碎片还会变得格外清晰。无论人品、学品,樊骏都是一位值得认真解读的人。樊骏的文章中,人文精神和历史精神总是和谐地统一于一个内在结构之内,文字中有着含而不露的思想光芒,隐而不彰的理性内核。他的行文有时不免略嫌持重,拘谨,但总的来看却自如舒展,独具气象。樊骏一生的学术实践,在现代知识界具有某种恒久的示范意义。

在20世纪下半个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樊骏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他自觉地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与承担。对于上一代学者,他怀着敬畏之心,用剖析典型案例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具有深度的学理探讨。《论文学史家王瑶》、《唐的现代文学研究》等文,都评说到位。评说对象连同他的这些评说,今天都已经化为现代文学研究的遗产。对于同代研究者和下一代研究者,樊骏始终保持着友善与真诚。1980年代中期我和他的一次交往,至今仍记忆犹新。1986年,我正在撰写《中国解放区文学史》。这年秋天,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学分期问题研讨会上,我作了题为《一个具有完整形态的文学运动――中国工农兵文学运动史提纲》的发言。会后我把发言稿送给了樊骏,请他随手翻翻,提点建议。学术研讨会结束前,他跑到我住的房间说,“会务忙(樊为主持人之一),没有及时和你交换意见。文章我认真看了,现在来说点具体意见”。在这次谈话前,我们在各类学术会议上,虽然经常碰面,但多止于寒暄。这次坐下聊天,他语调平缓诚恳,全没有想象中学会领导者的姿态,几句话就把我们感情上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记得当时他直率地说:你的文章写得有些新意,这一类文章《丛刊》需要,准备采用。可文章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打磨、推敲。他举例说,文章把工农兵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总结为四个时期,把前两个时期概括为诞生期、发展期可以成立;对后两个时期的概括则容易引起误解。不宜使用“萧条”一类的字眼。要从学理上把问题说透,命名上不必锋芒毕露。还有,有些段落行文太直,讨论问题的时候文字要有张力,磨掉些火气。樊骏的话确实击中了文章的要害,我听后心悦诚服。从北京返回学校后,我对文章认真地修改了一遍,并于春节后寄给了他。1987年4月25日,樊骏给我来信说:“大作经过多次修改,可能磨去了一些锋芒,但弱点也淡化了些,已发在《丛刊》第三期上(秋后出版)。文章并不是很理想,却是需要的,而且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见解。衷心感谢你的协助。”对于是否继续从事解放区文学研究,我思想上当时有所犹豫,在寄稿件时曾经对他提及。针对我的想法,他在信中劝我:“你还是应该将这个工作坚持下去,不但要做出成果来,而且要是好的,丰硕的成果。听说下个月要隆重纪念《讲话》发表四十五周年,解放区的文艺传统必然再次得到强调。当然,政治上的提倡并不一定能够导致科学上的进展,往往既有利(受到重视)又有弊(受到约束)。但无论如何,足以说明这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樊骏还特别提醒:“王瑶先生同意,请你在今年秋后学会的年会(讨论抗战时期的文学)上,就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文学作个重点发言(半个小时)。你这些年专门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不应该有什么困难,请勿推辞,并希望能够及早准备。”1959年8月至1960年7月,我师从王瑶先生在北大进修。对于王瑶先生的意见,我当然会尊重照办。在那年秋天召开的现代文学年会上,我按会议安排做了三十分钟的发言,题目是《期待着深化的研究领域――解放区文学研究断想》。{1}1988年,我和另外两位朋友合著的《中国解放区文学史》也正式出版。{2}我能够把解放区文学研究坚持下来,樊骏的帮助功不可没。

以北京那次谈话为契机,我和樊骏的交往逐渐密切起来。1992年秋天,河南大学中文系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联合在开封召开了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讨论会,会后编辑出版了《回顾与前瞻――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讨论集》(以下称《讨论集》)。《讨论集》是河南大学和樊骏开始的第一次合作。《讨论集・编后话》说:“本书编辑工作主要由樊骏、刘增杰、钱理群、关爱和担任”,《讨论集》的论文“显示了一种忠于学术的献身精神,‘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沉寂之态,以及‘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严谨、求实的学风。”③樊骏在会上作了《关于近一百多年中国文学历史的编写工作――为祝贺〈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出版而作》的专题发言。发言指出,河南大学主编的《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是一种思潮史兼顾综合的文学史著作,“《19-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史》各卷分别为《悲壮的沉落》、《晨光微明时分》、《从新潮到奔流》、《战火中的缪斯》、《风雨历程》、《喧哗与骚动》。它们是对于各个阶段的文学思潮及其演变的准确概括,不同时也是对于这些阶段的‘物质过程’的某些历史特征的生动点染吗?”{4}这篇文章副标题上的“为祝贺”某某“出版而作”,分明是对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鼓励。其实,早在1987年4月25日樊骏的来信中,他对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有过特别的关心与期待。信中说:“听说贵校毕业生近年来报考现代文学研究生的,专业课成绩不错。听了很高兴。希望你们为培养这门学科后备力量作更多的贡献。”

怎样“为培养这门学科后备力量作更多的贡献”?这也正是我们学科点试图解决又感到茫然和困惑的问题。樊骏的话,促使我们对问题进一步深入思考,认识到一所地方学校在后备力量培养上,既要振作精神,以一种不服输的心态立志自强;同时,也要开阔视野,主动加强学术交流,借助京、沪等地学术资源丰厚的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的力量充实自己,获得他们在学科建设上的指导和支援。说办就办,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聘请樊骏担任河南大学的兼职教授。

我们深知,樊骏虽然为人低调谨慎,可他善良,诚恳,有一付热心肠,乐于助人。只要我们把师生对他的期待说清楚,他就有可能向我们伸出援手。最后,我们终于说服了樊骏,他表示愿意为学科点建设助一臂之力。1993年正式聘任后,樊骏尽职尽责,每年都短期来校讲学,为研究生开专题课,主持开题报告,指导毕业生的论文写作。他严于律己,诚实守信,备课十分认真。樊骏开设的专题课,如《论老舍之死》、《论现代文学研究家》,开讲后都获得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现代文学学科的名牌课之一。每当他来学校讲课,教室里总是被不同年级慕名听课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当时我主持中文系系务。樊骏上课,多数情况下由我陪同。樊骏上课时,表面上看节奏平缓,语调低沉,但自有他用心设计的教学艺术巧妙运用。在设定的语境下,他不动声色,一个轻声的提示,或一句脱口而出的幽默,时常就会引发听众阵阵的惊叹声,课堂气氛活跃而友好。每当此时,樊骏也情不自禁的陶醉于师生情感融洽交流的氛围里。

这里,根据我当时的听课记录,以樊骏对老舍之死的解读为例,简要说明他的教学所抵达的历史深度。

老舍研究是樊骏重点进行研究的课题之一。《认识老舍》、《老舍的“寻找”》等等发表后,都在读者中获得了好评。但樊骏在教学中并不愿意重复自己。在讲授老舍之死时,我发现,他的讲稿几乎每页都经过修改,满纸勾勾划划,添添补补,留下了多次思考的痕迹。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樊骏把老舍放在中国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分别从性格层面、社会层面、文学层面等不同的侧面,深刻剖析了老舍悲剧发生的多重复杂因素。

在性格层面的分析中,樊骏列举七个方面的例证,揭示了老舍外圆内方的性格特征。指出:老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强性格,埋下了“”中投湖自尽的种子。在社会层面的分析中,樊骏一口气列举了从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十四个方面的史料,说明老舍所处环境的特点:伴随着他的,经常是赞誉下的非议和保留。比如,老舍始终坚持鲁迅所开辟的五四文学传统,却不时受到左翼文艺家的误解、批评、甚至尖刻的批判;《四世同堂》在老舍由美返国后的停发;《龙须沟》在压力下被迫一遍又一遍的修改;《茶馆》的演出不了了之的结局;《正红旗下》写作的叫停。所有这些非议、指责,对老舍来说,都是大刺激、大痛苦。他如进入无物之阵,头顶上有乌云,自己又无法解释,无处申辩,痛苦只能咽在肚子里。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中的偶发事件,而是某些左的文学思潮对他所造成的心灵的伤害。樊骏对文学层面的分析更为深刻,刻骨铭心。樊骏认为,老舍之死的一个重要因素,还在于他的文学观、价值观和流行的文学观、价值观的分歧和冲突。樊骏说,从启蒙的角度看,老舍是在鲁迅之后最自觉地写民族精神、写人物灵魂心态的作家。要进行思想启蒙的老舍,遇到了1927年以后文学思想激进的变革。还有,风格是作家的艺术生命,而老舍艺术创作中的幽默风格,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认同。

概而言之,樊骏在教学中对老舍之死的论证,不是对作家死难过程的浅层次表述,而是深层次地揭示了老舍之死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某种意义上说,论证中有着知识者集体性的焦虑,是一代研究者思考的精神性记录。樊骏的老舍之死讲稿,在他已经发表的研究文字中,虽有片段涉及,至今并未见到全文的展示。如果这份手稿还有留存,能够整理发表,对于老舍研究(而且不仅仅是老舍研究)来说,都该是一项极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樊骏在河南大学的讲学活动,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终止了。当时,河南大学现当代文学学科点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点。消息让我们和樊骏都获得了一种长期奋斗后的欣慰。学科点的教师都主张,将樊骏列入河大博士点导师的名单。可是,这个建议被他果断地拒绝了。樊骏神态平静地说,“河大这些年有进步,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可要我做导师,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我来河大做点事,只是喜欢做这件事,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樊骏的话,当时就使我想起了王瑶先生对他的评价。王瑶说,博士学位制度开始实行的时候,他曾经多次建议樊骏主动参加博士培养工作,都被樊骏婉拒。王瑶先生还说,樊骏认定的事,别人无法让他接受或放弃。他是个纯粹的人,过分谦虚的人。我还想起与此事有关连的另一件事。在支援河大学位点建设的同时,樊骏还定期给南方海滨的一所大学以学术支持,在培养研究生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当这所学校获批博士点以后,樊骏也照例悄悄隐退了。樊骏就是这样的一位学者:他在助人中不断激发着自己的生命活力,领略着人生的真谛。助人就是目的,他并不企求个人再获取别的东西。

此后,樊骏虽然不来河大讲学了,我们之间的交往却依然不少。河大现代文学学位点负责人关爱和等人,多次去探视他,就学科点建设征询意见。樊骏患病后,我和解志熙去看望他的时候,他也高兴地数着河大青年教师的名字,问长问短。樊骏等主编的十八卷本《中华文学通史》准备修订再版时,他指定由我审读书稿的解放区文学部分,并要求我提出修改建议。这件事我认真地做了,获得了他的肯定。2006年春天,受樊骏委托,张大明先生通知我,由我来完成解放区文学史这一部分书稿的写作。出于对樊骏的敬重,我当即丢下手头的事,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了写作任务。代替樊骏执行通稿任务的张大明先生读了书稿后,给我写来了热情洋溢的信,表达对书稿质量的认可。

樊骏的《中国现代文学论集》出版后,他在给我寄赠这部著作时,特意嘱我给他开个青年教师名单,由他签名寄书。2009年12月,樊骏出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创刊三十周年纪念会时,我在会上告诉他:“青年教师收到了你赠送的著作,他们特别高兴。要我向你这位恩师转达敬意。”听到我的介绍,樊骏的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意。待午宴结束后,他又走到我面前,具体询问了刘涛、刘进才、张先飞、杨萌芽多位青年教师的近况,听了我的介绍后他满意地说:“河大的青年人长大了,代我问候他们。”语短意长,表现了留存在他心中的,依然是那份浓浓的河大情。没有想到,这次会面竟是我和樊骏最后的告别。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受到邀请樊骏短期来河大讲学方式的启发,随后,我们又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了联合办学的新尝试。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舒乙、李今研究员,根据协议,都先后定期在河大讲学,开设专题课,共同培养博士。这一举措,使河大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一些研究生自豪地说:“我们在河南大学读书,却能够定期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文学馆专家实实在在的指导,真是幸运!”

撰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樊骏在河大讲学中的一些琐碎细节,也时常不由自主地从记忆中涌出,挥之不去。

一次,他讲了一个上午的课,没有顾上休息。在讲课结束的时候,我说:“樊老师一连讲了三个小时,他太累了,大家向他鼓掌致谢!”掌声过后,没想到樊骏风趣地望着我说:“刘老师的数学看来比较差。算算看,课间休息了十分钟,大家提问、交流又占去了二十分钟,讲课只有两个半小时呀!”他的话音刚落,立即又引起了一阵掌声。有的学生又是踏地板,又是拍桌子,教室里欢声一片。

还有一次,樊骏一直上课、看研究生论文,忙活了好几天。第二天下午,他要返回北京了。晚上他问我:“明天上午有什么活动?”

“没有活动,休息。”我随口回答。

“不要分内外,有活动就通知我参加。”在樊骏的要求下,第二天上午,他又和我们一起,听取硕士研究生学年论文汇报,汇报会一直开到中午十二点才结束。散会的时候,他半开玩笑地附在我的耳朵上说:“我这才对得起河大的这顿午饭呀!”

一个夏天的晚饭后,他对我说:“每天在宾馆吃招待饭,明天想换换口味,中午到主任的公馆吃便饭,你们吃什么我吃什么,怎样?”我本来就有意请他到家里吃饭,聊天,可因为担心增加他的精神负担,一直没有开口。今天他主动提出要求,当然是求之不得,就连声说:“欢迎,欢迎!先生屈尊寒舍,蓬荜生辉。”

“不是像在这里吃几个碗儿,几个碟儿,是吃顿便饭!”他反复强调、叮咛,我满口答应。

回到家里,我把这次约会的事告诉了妻子。不料妻子却为难地说:“咱家平时吃的饭太简单,别惹樊老师笑话咱们。”我们想来想去,最后商定,约请做菜有点名气的一位青年教师来帮忙。这位青年教师果然身手不凡,很快做好了四菜一汤,两荤两素,色味俱佳。樊骏一见,知道其中可能有诈,望着妻子调侃地说:“嫂夫人真是高手,你们天天就做四个菜,这么麻烦吗?我们的刘老师真有福份呀。”眼看蒙混不过去,妻子爽快供认:“我哪有这样的手艺,是××来献艺,招待樊先生。”樊骏知晓真相后,也没有再进一步追究。这顿饭,聊天聊得随意,吃得也尽兴。饭后,樊骏连声向妻子道谢。

樊骏还有个“怪癖”,就是不论从北京来开封,还是从开封返回北京,他执意只坐火车硬卧,不坐软卧,更不乘坐飞机。有时候,硬卧票反倒不好买,软卧票还相对好买,就给他买了软卧票。他拿到票后,往往嘴里会嘟嘟囔囊,自言自语:“我想给河大节省一点经费呀。”在他身边听到这声细语,我顿时心头一热,暗想:樊骏真有孩童般清纯天真的心灵、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慈心柔肠,是一位永远值得信赖的贴心学长。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移动通信;小区火险;火险评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住宅小区数量越来越多,小区内建筑物结构日趋复杂,具有楼层高,地下车库深的特点。发生火灾后,救援较为困难。因此预防比扑火更加重要。海恩法则指出:“一次重大事故的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事故和1000起事故隐患。”如果能够观测火险隐患数量的变化,找到火险隐患和火灾的内在联系,即可建立一个住宅小区火险评估系统。在火险较高的时期,提醒小区安防人员提高警戒力度,加强巡视。并且保证在火灾发生后,安防人员能够有条不紊地按预案展开救援,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

1 神经网络技术的开发

1.1 火险等级划分

本系统把小区火险等级分为5个等级[1]。1)1级,绿色表示,火灾风险较小,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火险指标的观测和统计;2)2级,蓝色表示,已存在已知火灾隐患,但是发展成火灾事故的条件不足,小区安防人员的任务是加强事故隐患的检查;3)3级,黄色表示,此时可能出现轻微火灾事故,小区安防人员应当尽力减小各项指标值;4)4级,橙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开始介入,督促小区安防人员应加强安全宣传,检修消防器材;5)5级,红色表示,上级物业主管部门制定整改计划,加设消防工程,从建筑结构上降低火灾风险。

1.2 确定15个评价指标

通过调查国内外小区防火资料,确定火险等级和15个指标有一定的关系,15个指标为: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1.3 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无法判断15个指标对火险的影响权重,难以建立精准的数学模型从已知指标来推算火险等级。因此在小区安防工作中,通常聘请消防部门的专家实地考察指标,凭经验判断。但是专家属于稀缺资源,无法每日对所有小区逐个评估,因此拟建立一种神经网络,通过对专家案例的学习,仿真专家的推理逻辑。

神经网络选择BP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层前馈网络,按误差逆传播训练,其神经元结构见图1[2]。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各种复杂函数,即只要火险指标和火险等级存在着数学关系,即使无数学模型的支持,也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数据,仿真函数的行为。

因为需要评判的指标多,求解问题很模糊,因此选用双隐层的BP神经网络,采用数学专业语言Matlab做为神经网络的开发工具[3]。

1.4 收集训练数据

选取60个小区,调查每个小区的15个指标,专家查阅指标,实地分析给出火险评价等级,填写专家评价表,见表1。前50组数据做为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后10组做为神经网络的检验数据。

1.5 建立神经网络

调整神经网络各层传递函数和各层神经元节点个数,多次实验,采用“MSE(均方差)”检验精度,找到精度最好的网络结构,其结构形式见图2。输入层神经元节点15个,用于承接15个指标的输入;隐藏层的第1层神经元节点27个,采用“tansig”传递函数;隐藏层的第2层神经元节点9个,采用“logsig”传递函数;输出层神经元节点1个,用于输出火险等级,采用“purelin”传递函数。

1.6 训练神经网络

在第70次训练时,神经网络快速收敛,并达到预设精度要求,训练结束。训练过程见图3。

1.7 自检训练精度

需要对训练精度自检,从而判定训练数据是否有效。把50组训练数据提供给神经网络独立评价,计算网络评价结果和专家结论之间误差,两者误差见图4。图4中,专家结论用“”表示,网络评价结果用“+”表示,“”与“+”吻合,则表示网络评价和专家结论一至,不吻合时,两者距离表示误差大小。图4表明50组训练数据中存在9个样本误差,误差范围很小,训练精度达到了要求。

1.8 检验评估精度

最后10个样本没有参加训练,用于判定神经网络对未知指标的评估能力,神经网络独立评价的结果和专家结论完全吻合。说明本次构建的神经网络已能模拟专家逻辑,可以取代专家,对小区火险做出独立评价。

2 物联网架构的设计

成熟的物联网架构通常划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智慧层。在本系统的设计中,感知层用传感器网来实现,网络层采用了短信技术[4],智慧层建设为云计算中心,智慧层的核心计算逻辑采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5]。

2.1 传感器网的建设

15个评价指标可分为三类,第1类为长期指标,包括“建筑物耐火等级、建筑物装修材料耐火等级、建筑物功能类型、单位面积可燃物数量、单位面积防火隔离装置数量、小区居民类型”;第2类为中期指标,包括“消防设施检查合格率、单位面积火灾智能传感器安装数量、近期物业管理水平、近期消防演练水平”;第3类为短期指标,包括“昨日降雨量、昨日平均气温、昨日小区总用电量、当日风俗节日类型、昨日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

其中长期指标一年设定一次,中期指标一月设定一次,短期指标除了“当日风俗节日类型”可以从日历数据库中查询外,其它四个指标为环境因子,需要每日观测和采集。在小区建立小型气象站[6],设置传感器采集每日的降雨量和气温。在小区各楼电表安装用电量无线传感器,各楼的每日用电量将被汇兑,计算获得小区总用电量。在小区出入口处的车辆道闸安装门磁传感器,记录车辆进出的频次[7]。同时在小区出入口处的人行道上安装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记录小区居民进出的频次。对各出入口的车辆进出频次和居民进出频次求和,作为居民生产活动频次,换算成居民生产活动频繁等级。各传感器用无线通讯的方式组成无线传感器网,传感器处理模块负责接收各传感器发来的检测参数,换算成火险评价中的第3类指标。

2.2 短信平台的建设

选择“Microsoft Visual FoxPro 9.0”开发短信平台,短信平台负责将15个评价指标组成一条短信,发送给云计算中心。构建短信平台需要一台GSM MODEM(短信猫),GSM MODEM和计算机之间采用串口通讯。调用MSCOMM控件,采用“CREATEOBJECT”函数建立了名称为“SMS”的串口对象,一切短信控制都是基于该对象并调用对象各项方法实现。短信平台的架构见图5。

向串口发送“AT+CMGS=138(0x0D)”,在本文中非可显示字符用括号加16进制码表示。该AT指令命令GSM设备作好准备,即将发送一个总长度为138的短信,约0.02秒后GSM设备回应:“AT+CMGS=138(0x0D)(0x0D)(0x0A)>(0x20)”,其中 “AT+CMGS=138”是AT指令回显。“>(0x20)”是设备进入待接收短信主体状态的标志。从串口读到这个标志后,可继续发送短信主体。短信主体必须进行PDU编码,PDU编码表如下:

当GSM MODEM成功接收到这一短信主体时,先是立即向串口回显原文,约5S后如果发送成功,设备再次向串口返回:“(0x0D)(0x0A)+CMGS 27(0x0D)(0x0A)(0x0D)(0x0A)OK(0x0D)(0x0A)”;如果设备无法执行短信发送,例如短信主体格式或编码错误、手机资费不足、无信号等原因,则将向串口返回“(0x0D)(0x0A) ERROR(0x0D)(0x0A)”,故查询设备返回信息是否有“OK”或“ERROR”的标志就可以判断本次短信是否发送成功。至此短信发送模块开发完成。短信接收模块的编码和通讯开发类似于短信发送模块。短信接收的方式采用每60s循环接收的方式。

2.3 云计算中心的建设

在物流集团总部架设一个小型的云计算中心,并建设一个短信平台,用于接收各小区发来的指标短信。目前云计算有三种类型: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本课题选择私有云类型。私有云是指企业自己使用的云,它所有的服务不是供别人使用,而是供自己内部人员或分支机构使用。待时机成熟后,可以演变成混合云。混合云是指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既供自己内部使用,也可供第三方系统使用。在未来,小区火险评价将纳入城市安防的总架构,系统采集的指标和计算结果将提供给智慧城市的其它系统共享[8]。

3 系统应用实效

系统在某物业集团投入了试用,每天晚上零点过后,各小区结束一天的环境因子采集工作,拼接成携带15个指标的短信,例如:“凯丽花园,4,1,2,1,2,2,1,2,1,2,2,1,3,4,5”。把指标短信通过小区短信平台发送给云计算中心的短信平台[9]。

云计算中心接收到各住宅小区发来的火险因子短信后,对短信解码,取出15个指标,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评估火险等级,并以短信的形式将计算结果发给小区所有安防人员。整个接收、计算与发送工作过程,约耗时15s[10]。

小区安防人员收到小区火险等级后,即可按预案执行应对措施,加强巡逻和演练。并根据火险等级的标识色,在小区大门安放红、橙、黄三种醒目的警示牌,告诫过往的居民,宣传消防注意事项,提高居民火灾防范意识。当一个小区的火险等级一直居高不降时,物业集团可以及时发现并介入管理工作,安排专家对小区的消防工作加以整改,治理小区环境,增设消防器械,减少火灾带来的经济损失。

4 总结

本系统的物联网架构能够实现环境因子的自动采集和指标短信的自动上传,云计算中心能够集中受理多个小区的查询请求,将计算结果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全部安防人员。本系统计算延时小,火险评价准确,适用于各类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林宇洪,景锐,景林.森林防火手机短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9,29(4):59-62.

[2]张英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风险评价[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21-23.

[3]刘娜,赵永乐,邵光成.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7,(1):144-146.

[4]汤丽芝.大学校园“短信文化”的正负效应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高教研究,2005,(3):49.

[5]林宇洪.南方林区林产品物流监管系统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0.

[6]周屹,孔宪军.GSM 短信方式的自动气象站的维护[J].林业机械与设备,2004,32(4):28-29,39.

[7]齐建东,蒋禧,赵燕东.基于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病虫害监测系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4):186-190.

[8]林宇洪,林玉英,胡喜生,等.后林改时期的林权WebGIS管理系统的设计[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7):146-150.

[9]Mohammad S Sharawi, Dennis M. Akos, Daniel N Aloi. GPS C/N0 estim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ference and limited quantization level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S0018-9251), 2007, 43(1): 227-238.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山水诗;辋川集;杜甫;秋兴八首

山水诗,顾名思义就是描绘山水的诗作。林文月认为:“山水诗就是模山范水之类的诗作而言,取之于大自然的山山山水水,及其木草花卉鸟兽者①”。伍蠡甫认为:“山水诗就是要求描写自然景色,进而写景也写人,做到借景抒情,情景合一②”.其他学者认为:“山水诗就是表现自然山水之美和观赏山水时的心境感受为主题的诗歌③”。而唐代白居易在《读谢灵运》中首先提到山水诗。“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④”.《说文解字》中山水:“山宣也。宣气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水准也。北方之行。象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也。凡水之蜀皆从水”可见山水诗作众说纷纭。

然而早在远古时就与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如诗经中:“借彼南山,维石岩岩⑤”出现了山水,但与今天的山水诗却截然不同。正如上面所言,“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诗者,盖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⑥”。诗言志大抵如此。山水诗经过了最早曹操的《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⑦”到谢灵运的山水诗鼻祖逐渐明确了山水诗,这种题材的诗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题材。到唐代出现王籍、张九龄、张说、对山水诗的开拓,最后王维、孟浩然把山水诗发展到极致。而后李杜二人中亦有山水诗,不过各有千秋。其中杜甫虽然不是山水诗的大家,但是杜甫的山水诗尤其特殊之处,与王维的山水诗来比较而言,下面笔者就其二者山水诗在《惘川集》与《秋兴八首》中进行比较。

一、创作背景与感情意蕴不同

王维出生于公元701年,15岁时起游学数年,21岁中进士,后官历太乐丞,司仓参军等安史之乱前生活相对平顺。安史之乱以后,被迫做了伪官,后由于其弟弟的帮助获释,终至尚书右丞。《辋川集》是王维后期的代表作,诗中深刻的蕴含了作者的思想情韵。《辋川集》是一组五言绝句诗,是王维晚年的诗作,写作这组诗的时间大概是741年,时王维有四十岁,“四十不惑”讲求人要对生活中的事物不要在迷惑,一切顺其自然。诗中由二十首组成,涉及二十个地点。作者以每一个地方命名而做的诗,每一首诗作后面均有他的好友裴迪赋做的诗。其序云: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c、宫槐陌、临湖亭、南、欹湖、柳浪、滦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尔⑧。”

可见王维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辋川集》,带着对生活,对社会、直至对生命最清楚明了的阐释,回归自然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早年的王维也曾积极从仕,拜见宰相张九龄求取汲引,走过终南捷径的道路例如;“熟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⑨”。可能与王维的家庭有关,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中,故而耳濡目染的经历促使王维的诗歌中带有了清淡无为,呈现出静远的境界。就如同在啊《辋川集》中的描绘般,“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寞无人,纷纷开且落⑩。”等等无论是静静的空山中传过来的人语声还是幽静的竹林中只有琴声与寂寞的心灵想和还是山间寂寞无人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无不表达了作者的静寂空远的心情。潮涨潮起,花开花落乃属自然现象而作者却能细微的察觉到,体悟出,可见王维所表达的心态在这些山水诗中的情感,寓情于景大概莫不如此。除此静远之外,《辋川集》中的山水诗还表现了另外一种平淡闲适的心态。“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等等。王维喜欢描写花儿的开与落,无论是开且落的花儿还是芙蓉花开似挽留山客,还有慢悠悠的来客从远处乘舟而来,最后还是大家彼此敞开心扉,推杯换盏,伴随着四周的芙蓉花开花落,置于此种情境中,想让人不舒坦都不行。

杜甫生于开元元年,历经前期的从青壮年的吴越、齐鲁、梁宋之游,还是后来的十年长安漫游,及至安史之乱后的流居秦州、同谷,到最后的漂泊在川蜀,最后客死湘江上的一艘破船上。可以明显的看出杜甫一直处于流动的状态,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从“诗是吾家事”到“致君尧舜上,再是风俗淳”杜甫出生在一个传统的诗礼之家,忠君报国是其毕生理想与信念,及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不忘“兼济天下”。古往今来,没有一位诗人可与之相比,可谓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许与王维一样,安史之乱乱倒了大唐盛世,也乱碎了杜甫的心。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西南,进一步看清了社会的现实,也进一步理清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尤其是到了燮州,境况堪忧。头疼齿豁,衰老无力,疾病缠身,多出散发出:“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孤独寂寥的落寞状态。故而在《秋兴八首》中:“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无不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绝望感,思君报国无望,近于垂老病死,只好饱含深情的孤望京华。在回忆中度过,回忆着往昔的京城的繁华,回忆着自己在京城的中种种,有时表达出一种“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的怨刺心情,无可奈何的沉郁心态与风格。

总体上来看人生的经历不同,会反应在作品上。家庭的影响在人的性格上、作品风格上,生存理念上等等各个方面均会涉及到。《辋川集》是王维晚年山水诗歌的代表作,反映了作者笑傲林泉、寄情山水、怡然自得的心态,作者更多的是获取一种欢乐,而这种欢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由内而外的真情流露,不为外物所扰,表达出一种清远静的理念与希望。而杜甫的《秋兴八首》是作者作于人生的最后几年且漂泊与他乡的感受,这组诗作中的山水刻画无不是作者对人生最真切,最深刻、最让人铭记的感受。

二、山水诗的意境不同

什么是意境?王夫之说:“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其景与境不可分也”又如:司空图在《在与王驾评诗书》中“长于思于境谐,乃诗家之所商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林琴南说:“境者,意中之境也”。而王维《辋川集》山水诗中的所要表现的情感与杜甫《秋兴八首》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又有何不同,其借助的方式又是什么?其主要表现在意象方面和风格方面。

(一)意象群的不同

前面已经提到过《秋兴八首》是杜甫在夔州寄居时而作,垂暮之年发出的呐喊,也是接近整个人生的最终总结,其中所蕴含的情韵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道的出的,他在诗作中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借物喻己,试图通过“象外之象,味外之味”来抒发自己沉寂多年的内心,有时会是一种嘶吼,有时又会是一种凄美。纵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泪、渔人、悲茄猿声、舟等等如下表所示:

诗名泪舟渔人声音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二》2

《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其八》2

《秋兴八首其三》《秋兴八首其七》2

《秋兴八首其二》2

从上述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杜甫的《在秋兴八首》中所用的意象多是能够深切的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的代表物。无论是“从菊两开他日泪”还是“听猿实下三声泪”。作者无不从内心深处有感而发流下了泪水。作者写舟,写渔人从侧面抒发了怀乡恋阙的情感,"孤舟一系故园心”“仙侣同舟晚更移”有写渔人渔翁“信宿渔人还泛泛”“江湖满地一渔翁”均是衬托出自己的孤舟亦有仙侣同舟,二者相对比更加衬托出自己的孤独静寂的心态。最后写听到的猿声还有悲笳,连声音都是在哭泣的,在为自己呐喊。总之杜甫在,这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是自己物化之身,更多的是一种萧条的、孤独、表达一种凄美。

然而王维在《辋川别业》中的这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也有舟、声音、颜色。但是总体上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心情,呈现出来的是一种素净淡雅的画面,就如苏轼所描述的:“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下表所示:

从这个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维的意象虽然也写舟,但是他是“轻舟南去”“轻舸迎上客”一切从轻,而不是杜甫的孤舟,同舟。与此同时也写声音,但是是:“吹箫凌极浦”“弹琴复长啸”“但闻人语响”是吹箫之声是弹琴之声,是人语之声而不是凄婉的猿声,是欢快愉悦的琴箫的声音,而不是悲笳的声音。除此之外王维这组诗歌中颜色的搭配较为丰富,例如白石滩、绿蒲、青林、白露、青山白云、绿苔、等等其中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这是杜甫所不及的。二者都在组诗中写了花儿,杜甫写的是“芦荻花”,王维写的是“芙蓉花”,花开富贵也能表现出二者的意象的不同,蕴含的情感不同。

因此通过不同的意象作何反应出作品的风格也是不同的,就如同杜甫的《秋兴八首》这组诗歌整体上是一个连续性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是层层递进的,整体上的风格是沉郁顿挫的。而王维的《辋川别业》这组诗是清新宁静的。故此二者所呈现的意境也是各有千秋的,杜甫是深沉宏阔的,王维是静深致远的。

(二)表现风格和内容不同

二者虽然都是山水诗的描写,但风格大大的不同,杜甫从内容上、体裁上与王维的就大相径庭。《秋兴八首》从内容上既有现实的景物描写,如除了《秋兴八首》其五、六、七外均是现实景物描绘,其余通过幻想回忆而进行描绘,从而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腐朽,体裁上是一组七言律诗。表达了沉郁顿挫的情感及其艺术表现手法。

而王维的《辋川别业》主要描绘的是自己山水庄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园林式的山水内容,更接近于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体裁是一组五言绝句形式。表达出自己甘愿这样的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无不渗透在每首诗作中。但是杜甫却非如此,他是漂泊与此,是不甘愿的,故而写作上多用陈述肯定的方式,王维多用否定怀疑方式。例如:“不知栋里云,樵人不可知。空山不见人,夕岚无处所,遥遥不相识,不学御沟上,古人非傲吏……”表达了一种不确定性,亦有一种内心的挣扎,而杜甫却是十分肯定的方式,不存在外在的干扰物。

三、二者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

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言:“面对如此之缤纷的集大成之诗苑,则摩诘之高妙,太白之俊逸。昌黎之奇崛。义山之窈渺,固然各有其令人倾倒赏爱之处,即使降而求之,如郊之寒,如岛之瘦,如卢仝之怪诞,如李贺之诡奇,也都为无害其为点缀于大成之诗苑中的一些奇花异草。然而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评量,想要从这种缤纷和奇异的风跟中,推选出一位集大成者,非杜甫莫属。”杜甫千百年来的家国情操,心怀天下,忧黎元的情怀深深的撼动者后世的每一位。所以才会有“诗圣”这一称号,足以看出后人对其诗歌的评价,对杜甫的敬仰。杜甫公认的是个风格沉郁顿挫,在宋朝地位节节攀高。李纲:“杜子美诗古今绝唱也。……盖自开元、天宝太平全盛之时,迄于至德、大历干戈乱离之际,子美之诗凡千四百三十余篇,其忠义气节羁旅艰难,悲愤无聊,一见于诗”。可见杜甫诗歌的影响深远,其中白居易、元稹,苏轼、吕大防、陈善、赵彦等等对此均有评价。其山水诗作从魏晋南北朝中的描绘山水中夹杂着写实的态度是其独创,宋诗中夹杂着议论有直接的影响独孤及在《唐故左补阙安定皇甫公集序》中写到:“沈、宋即殁,而崔司殒颢。王右丞维遂崛起于开元、天宝间,得其门而入者,当代不过数人”。可见,在当时没有几个人可以与王维相提并论,尤其在他的山水诗歌方面。代宗称颂王维为:“天下文宗”。

受王维诗歌的影响最大的当属于梅尧臣,其在《田家》:“高树荫柴扉,青苔照落辉。”与王维的《渭川田家》中颇有几分相似。可看出杜甫在宋代以后比王维要受欢迎的程度要高,也许是和宋以后的统治者有关,及其政策。

结束语:

从上面的比较而言,王维和杜甫的山水诗表达在方方面面的各不相同,然而两者却有着相同的特性那就是山水诗本身所能够带来的自我身心的陶冶,以及性情的培养,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哲思,这无不说给予二者一个契机。王维是山水诗的大家,但是杜甫确是集大成者,所以各有千秋。总之,山水诗歌作品中蕴含了作者无限的感情。多数是由于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产生了幽怨的情绪,无从释放,转而寄情于山水。困顿出怅惘,徜徉徘徊,且行且吟,笑傲人生。(作者单位:大学文学院)

注释:

①②③④⑥王刚:《唐前山水诗歌之源起及流变》,硕士研究生论文

⑤林家骊 译注:《楚辞》[I],.中华书局出版社2014年,第483页。

⑦郭兴良、周建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I].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24页

⑧⑨⑩[清]赵殿成著:《王右丞集笺注》1、2、3、4、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

(清)仇兆鳌 注 (唐)杜甫 著《杜诗详注》[I],中华书局出版社,1999年9月,第1-5册

竹亦青著:《诗歌的意境琐谈》[M]重庆出版社,1985年5月,第3-7页

叶嘉莹《迦陵文集.秋兴八首集说》[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2-3页

李纲:《梁G集》[M]卷一百八十三.见四库全书[G]1126册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73页

刘波:《论胡应麟的王维诗歌批评》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孙明君《天下文宗 名希高代――唐代宗期视野中的王维诗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5月

[2]陶文鹏、韦凤娟主编《灵境诗心.中国古代山水诗史》[I],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241-256页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楼宇自控系统;空调系统;监控;

前言

当前,随着建筑物规模的增大、标准提高,各类机电设备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如果进行就地监测和操作的分散管理会花费过多的人力,甚至有时不能实现。基于现代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BA系统可以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测主要机电设备,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稳定工作,提高楼宇的舒适度,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如果发生故障,系统可以及时地处理故障,消除安全隐患。

机电设备中,中央空调约占总能耗的6成,是耗费能源的大户。通过BA系统的控制,确保空调系统、新风机组等在合理的温湿度运行,防止出现夏季过冷和冬季过热这种能源浪费的情况,节约能源。

1.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设计

1.1中央空调工艺系统概述

某大厦安装了比较先进的由空气处理、输送设备,空气分布装置和空气制冷、热源设备等部分组成的中央空调处理系统。其中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加热、加湿、冷却、去湿空气等的热湿处理设备;空气输送设备包含风机、调节风阀等设备。

1.2空气调节的设计要求

一般情况下,根据设计负荷选定空调设备的容量,而实际运行时并不能达到设计负荷,这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节。该中央空调自动控制基于最大限度节能与安全的条件下,对各种装置的实际输出量与实际负荷自动调节,使之符合生产工艺及满足人们在工作、生活对温度、湿度、压力及清新度等空气参数的要求。将室内有害气体跟散发的湿热量排出室内,通过空调及排风设施调节室内的二氧化碳,消除卫生间的难闻气味。为人们营造清新的室内空气环境。

1.3空调自控系统的干扰分析

(1)多干扰性

该大厦的办公室窗户时常开关,太阳辐射热通过窗户进入是时间的函数同时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通过围护结构,室外空气温度影响室温;而室内人流频繁变动,以及开停照明、机电设备产生变化的余热也对室温的恒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空气加热器电源电压的波动和热水加热器的热水、蒸汽压力,温度的波动等也会对室温造成影响。还有干扰的湿度、变动的露点温度、波动的室内散湿量和变化的新风含湿量都会对室内湿度的变化造成影响。

(2)温、湿度相关性

温度和湿度是描述空气状态的两个主要参数但这两个参数并不完全独立。发生变化的相对湿度引起去湿或加湿动作会导致室温波动;而室内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压力随着室温变化而变化,基于不变的绝对含湿量,可以对相对湿度产生直接改变,提高温度会减少相对温(是否用错字)度,降低温度会提高相对湿度,很明显温湿度调节系统是存在着较强的耦合性的。

2.控制方案

2.1新风机组的监测控制

中央空调系统中,为了使室内空气清新度及舒适度等进行提高要补充部分新风,而且在空调冷热负荷中新风量占的比重很大,所以在合适的范围内进行新风量的控制很有意义。一幢大楼可以有多台各自负责一个区域的新风机组,确保这一区域的新风量要求。新风机组温度控制系统由比例积分温度控制器、安装在送风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动调节阀组成。控制器的作用是把置于送风风道的温度传感器所检测到的送风温度传送至温控器与控制器设定的温度进行比较,并根据PI运算的结果,温控器给电动调节阀一个开/关阀的信号,从而使送风温度保持在所需要的范围。通过现场控制器(DDC)设置在新风机房内对各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测:

(1)控制程序随着管理中心操作员根据内部预先编写的时间程序进行风机启动后投入运行。

(2)启动风机时,也对新风风闸同时开启;接收防冻报警信号,进行新风风闸的关闭。

(3)基于送风温度与设定值的偏差,冷、热水回水电动二通阀的开度通过比例积分控制来调节。

(4)基于送风湿度与设定值的偏差按照要求对蒸汽阀的开关进行控制。

2.2全空气空调机组的监测控制

全空气空调系统将盘管内水的冷(热)量以循环方式带入室内,另外将比较少的污浊气体排除并补充合适新风的空调机组设备,不同于新风机组,全空气空调机组以室内温湿度为控制调节对象并要将室内夏季温度及节能的控制方法、变化调节新回风比等加以考虑。所以,在室内设置数个温湿度传感器,控制调节参照值为这些测点温湿度的平均值,在一般情况下,也可以将传感器设置在回风口。通过单独、连续调节新风、回风、排风三个风门可以对新回风比进行调节,所以,每个风门要一个AO点进行控制。空调机水阀开度通过温度进行调节。例如变风量末端装置根据时间程序对末端装置的温度和风量进行监视并启停风机和风门。现场的DDC控制器要完成以下任务。

(1)定时启停风机,或者在监控中心通过人工进行远程启停,反馈风机运行状态回到监控中心。

(2)夏季基于设定的回风温度值及偏差,控制盘管调节阀;冬季,加热器的水阀开度通过回风温度进行监控,确保送风温度的精度;当热盘管后的温度比设定值低时,防冻保护器工作,风机由于DDC控制器控制停止运行,关闭新风和排风风门并且全部开通热水阀避免盘管冻裂和在监控中心报警。

(3)停止风机时,根据送风机状态信号关闭所有蒸汽阀、水阀、风门,联锁启停回风机和送风机。

(4)过滤网由于过滤器两侧压差达到一定数值而堵塞时进行报警及通知BAS中心。监控中心也会对风机过载运行的情况进行报警。

2.3监控中心工作站软件的编制

监控中心工作站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其软件编制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有:

(1) 巡检并记录制冷系统、空调机组等的运行参数,统计处理数据并在数据库存入,工作人员可以对实时和历史数据随时查看;接收到指令,并将各指令如巡检、阀位远程控制等传递给下位机;管理人员通过软件编制连接楼宇网络系统可以实时获得数据并及时做出决定。

(2)对有关参数进行分析,监测并诊断系统可能发生的故障并及时报警将诊断结果显示,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

(3)通过下位机上传的数据优化计算得到调度指令,进而优化管理空调机组,使送风均匀和减少能耗。

利用VB作为平台开发软件,开发出的人机操作界面友好、美观。人机界面是用户和计算机进行交互的桥梁。界面的开发不仅要完成程序的操作和功能,而且要给用户提供一个人性的自然的人机对话环境,从而对程序本身进行有效的管理。人机界面程序对各采集点实时显示数据、运行状态、趋势曲线及对用户的给出的操作指令进行接收并发送,还提供了丰富的对象资源,采用Photoshop 、Word图像处理功能等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图片从而得到满意的图形界面效果。

3.结束语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监控自动化程度高,监控画面友好,对降低能源消耗、创造舒适环境、建立可持续发展社会和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自动化理论,深入了解空调系统,既要重视硬件的配置及联接也要重视软件的设置,协调硬件及软件的工作,优化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2]薛定宁。控制系统方针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辛丽琴。楼宇自控在学校类建筑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02)。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9篇

从上世纪5O年代中期始,声乐界开始了旷日持久、多回合的“土”、“洋”之争,其间,起起伏伏、左左右右,经历了“土洋之争”到“土洋结合”的融合过程。1957年,文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声乐教学会议”,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的历史任务是努力创造社会主义民族的声乐新文化,对西洋欧洲唱法要民族化,对民族传统唱法要继承、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提高”。这次会议指明了民族声乐既要“继承”,又要“提高”的发展道路。民族声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人中国艺术院校高等专业音乐教育的。2O世纪5O年代,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思想的指导下,全国各地音乐院校也成立了民族声乐系或专业教研室,使民族声乐教学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周小燕教授尝试“民族唱法实验田”,开办了“民歌手训练班”。1958年在该系正式开设“民族民间演唱专业”,王品素先生也培养了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汉族歌唱家何纪光等。1958年的时期,下乡采风进入烈焰也燃烧到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大批师生走出校门到农村,使广大师生对民间音乐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同时,学院也增设了戏曲课、民歌课、民间说唱课等。学校风气有了很大的改变。l963年,学校有志于民族声乐的老师,正式创办了民族声乐专业。他们尝试用科学唱法训练发声,演唱民族声乐作品,包括民歌、古曲、戏曲、曲艺选段和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现代歌曲与民族歌剧等,当然,在同时,也教授一些外国民歌和经典的外国声乐作品。冯家慧正是在此历史时期的1957年考入武汉艺术师范学校。3年后,她考入湖北艺术学院声乐系。那时,正值“反右”运动以后,文艺界大力贯彻“为无产阶级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学校也相应调整了教育路线,经常组织师生“上山下乡”,与农民兄弟和民间艺人“边劳动,边学习”;同时,也采用“请进来”、即请民间艺人来校授艺长期住校传授民间音乐。这成为学院重要的教授课程方法之一。在民间艺人中有的教民歌,有的教戏曲,有的教曲艺,包括京韵大鼓、梅花大鼓、湖北小曲、京剧、汉剧、楚剧、豫剧、南曲,以及各地的民歌等。只要是有成就的民间艺人,哪怕是盲艺人,也请进大学的学堂,如教授湖北小曲的艺人中就有一位是盲艺人。艺人或民歌手用他们自己的方法来教授学生,在语言、咬字、唱法、韵味、表演上,与师生们采取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其民间音乐的发声、语言、风格、韵味、表现方法等深入师生的人心。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模式中,学生要严格按照艺人的要求用不同民族的地方方言来演唱风格色彩各异的民间音乐,多种民间音乐在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传承成为活态的元素。冯家慧置身其中,感到当时在艺术上受益匪浅,扎扎实实掌握了汉语语言中“字”和“声”的训练配合。至今,她还能流畅唱出当年学习的敲击竹节鼓打板,用四川方言演唱的四川清音《布谷鸟儿咕咕叫》。此外,在采风记山歌活动中,冯家慧老师在实地采访中寻访了湖北省有特色的地方声腔技术,如湖北西部山区民歌“打啊哈”腔就是代表性的声腔,多年以后她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感悟,写出了《鄂西高腔山歌演唱技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在民间音乐的洗礼中,冯家慧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逐步掌握了这些高难度的音色处理技巧,如民间技艺中的嘴皮训练,包括声音爆破,喷口、舌头的灵活。她逐渐意识到,民族声乐的声带肌能训练中最关键的是“字”,她说:“唱的基础是说”!抓语言,抓字的训练!所谓,“咬字行腔”正是风格的标志。所以,吐字的准确清晰与声、气的配合,才能树立自然的说话和歌唱的正确理念。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的师生在实地搜集整理大量民间音乐资料的同时,也开始整理发掘大量古典戏曲音乐资料,如以戏曲唱腔为核心内容的声乐理论丛书《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等的出版,这套《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就成为日后冯家慧教授溯源中国古典唱论的源泉。当时,武汉音乐学院的师生也把民族声乐的发展与振兴寄希望于冯家慧等一代人的身上。冯家慧也逐渐形成了代表她自己个性特质的声音。从上世纪6O年代起,冯家慧就在很多大型演出中担任领唱、独唱。在京剧《红灯记》、钢琴伴唱《红灯记》中,冯家慧扮演“李铁梅”。她的经典唱段有《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家住安源》、《迎来春色换人间》等。此外,她还在大合唱《我的祖国》中担任领唱,被武汉地区声乐界、新闻界誉为“金嗓子”。

二、“自然”歌唱的参悟

冯家慧早年在武汉音乐学院曾随田寿龄老师、叶素老师和钟碧如老师学习美声唱法。上个世纪8O年代初,世界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基诺贝基来到中国讲学,为我国声乐界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地认识世界声乐发展的窗户。基诺贝基强调发声原则尽量打开喉咙,横膈膜的支持,面罩共鸣,以上3个基本原则是他在讲学中贯穿始终的核心问题,其中贯穿始终的正是“正常的歌唱呼吸”,即唱的时候不要紧张,自然地唱。基诺贝基强调笑在歌唱中也很重要:“你会笑就会唱歌。”要保持笑的感觉来唱歌,外面微笑,里面打哈欠是歌唱最好的放松状态。“自然呼吸,微笑唱!”基诺贝基的启发如拨云见日,使困惑中的冯家慧恍然大悟。无论中外,只要是歌唱,就要自然地呼吸,微笑着唱,用不同语言咬字唱!随着学习的一步步深入,她归结到声乐的一切“必须要自然”。只要围绕“自然”,无论是理论的、审美的,还是生理的、技术的,亦或语言的、风格的等等诸多论而无休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1986年,冯家慧写作《以自然语言元素训练》,认为:“自然呼吸,微笑唱”是一切歌唱的基础。声乐的一切“必须要自然”,因为遵循自然才是科学,只要是有意识地放松,自然、优美、柔和,完美地诠释和表达歌曲的内涵和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那就是正确的歌唱。1979年,冯家慧到北京乐团学习美声一年。当时学习条件和生活很艰苦,且抛下年仅2岁幼子。冯家慧心灵中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在返校后的汇报演出后,时任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蒋箴予教授点评道:“这个、r头这次搞明白了”。孟文涛先生也鼓励她多感悟多写作,清晰阐述总结自己的演唱实践经验。冯家慧甚至意识到,经历了5O年代“土、洋之争”的起起伏伏,许多争论与矛盾使人困惑。经过反思,她认为,对西洋音乐应该采用科学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科学的成分融入到我国音乐文化的精髓,为我们所用。于是她有感而发:审视我国自上世纪初打开西方声乐视野以来,中国民族声乐表演与教育实践是从西洋美声唱法“得益”与“受害”的双重过程中发展而来的。一方面,对照西方声乐学科,她客观审视中国民族声乐之不足。欧洲专业声乐演唱实践和器官解剖医学的发展,较早地把他们的演唱经验加以科学分析,整理成系统的练声方法。如欠缺完整的歌唱生理学方面知识;欠缺气息的训练,共鸣的训练,换声区的训练。中国传统艺术过去大部分靠师傅带徒弟的“口传心授”,给声乐体系的建立带来一定的桎梏;历代声乐理论多为散论,而没有完整的系统化的中国声乐理论文献等。鉴于此,国人更应该去发掘、整理中国声乐的练声方法,总结其科学规律。另外,由于存在语言、文化、风俗习惯、民族审美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欧洲所谓“正统唱法”,决不能机械地移植套用在民族声乐演唱上,民族声乐亦不能盲目模仿西方声乐体系而失去自身的民族特色。所以,中国从事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的人必须半路回头找回属于民族自身的演唱规律。在继承中国传统唱法的技术风格基础上借鉴美声唱法的训练体系,找到两者的平衡点和契合点,即符合我国民族审美范式的声乐理论体系。冯家慧感受到:“无论是何种唱法,歌唱是具有共性的,都是大脑指挥歌唱,大脑兴奋指挥调解肌肉,骨力收缩发力。真假声的混合,中西方都有,美声混,戏曲方法也有,京剧也混。我的声音色彩就是真声较多的混合。我追求声音通透,气息连贯,色彩明亮,吐字清晰,每个字要都交代清晰。只要嗓子、技术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得当,投人情绪就能将演唱推上去了。”目前,我国各艺术院校基本上都遵循和借鉴美声唱法的训练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演唱意大利语歌曲比较科学,但对演唱中国歌曲却不尽完善。我国的语言有自己的规律;我国的歌曲曲调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在演唱歌曲时冯老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歌曲时运用我国传统声乐理论作为指导,与西方的声乐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中国传统声乐理论为主,结合运用欧洲声乐理论中适合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部分,深入系统地将我们自己的文化瑰宝上升到一个科学的高度,进而形成我们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切实可行的训练体系,才能做到符合中国民族审美需求的诠释。在怎样展示音乐风格的多样性、怎样保持歌唱的生命力上,冯家慧教授做出了优秀的示范。她2002年61岁的音乐会曲目涉及京剧、苏卅I弹词、湖北民歌、中国歌剧以及其他各种创作歌曲,多种唱法、多元风格的统一协调,以及她那独特明亮的嗓音和精湛的歌唱艺术赢得广泛的好评,证明了中国的传统发声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三、教师是学生的精神源泉

自留校任教以来,冯家慧老师一直从事声乐教学。她开始在学生声乐专业条件并不优越的师范和附中教学。她多方面吸收知识,业务提高很快。1972年恢复招生,她开始承担大量的教学实践活动。她在教学中强调“说千道万不如示范”,她坚持反反复复为学生示范,展示多种音乐风格的演唱,其教授的师范生余葆红以新歌《森林静悄悄》获湖北省青歌赛美声组一等奖。从此,据不完全统计,在她培养学生的学生中,有39人91人次在国际、国内、省市级声乐比赛中获奖。冯家慧教授认为,老师是学生的精神源泉,是学生的主心骨,而声乐是艺术表演和信心展示。所以老师绝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有调适和保护学生的歌唱心理,才能增强学生演唱的自信心。对于参加各类比赛的同学,她强调比赛不是目的,锻炼才是目的。所以她有16字诀调整心态:“积极参与,认真准备,不计结果,促进教学。”冯家慧教授说:“教学对象是人,我们的对象是活的、有思想的人。教学的过程是主客体互动的过程。老师是学生精神上的支柱,如果学生唱的不好就打击他,这会很快击倒学生。只有激活学生的想象、解放学生的天性,赋予他们歌唱的激情,他们才有舒畅的心情、从内心歌唱的欲望和积极的歌唱状态,才能放开身心由衷地歌唱。”她认为教育应该是“有教无类”,所以她从不挑选学生。她总是用医患关系比喻师生关系,即老师教不好学生,不能像医生治不好病人却怪罪病人病情蹊跷那样,只能归结于老师的教学手段不够多。所以,针对学生的问题,她反复思索研究对象和自己的教学问题,以至于“麻子教麻子,跛子教跛子。他们唱不好,是我没有教好。有时吃饭都不快乐——因为我在为他们寻找更对路子的教授办法。”她坦言,从条件差的同学身上,她得到的教学反馈更丰富。她说:“教师是快乐的事业,教学相长。师生只有抱成团才出成绩。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我也在解自己的困惑。我感谢学校的信任,给我这么的学生要我教授,这是我人生的幸事。与同龄人相比,我知足快乐,因为精神上富裕,正如孟子所说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今年70岁的她还是一周38节课。她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不断进取,淡泊名利,德艺双馨,2002年获文化部教科司第二届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正如她在《心曲》个人独唱音乐会里的一句独白:“我心里始终想的最多的是怎样与你们的心贴得更近一些!”她始终与她的学生心心相依。她的学生冯冰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冯家慧老师:“可以说像母亲,或者更高一些,她是一种精神源泉,很长时间如果不跟她沟通,就觉得很苍白。”

四、以中国传统唱论指导当代民族声乐的艺术实践

目前,关于“中国民族声乐”的界定,其内涵和外延是有争议的。广义地讲,“中国民族唱法”是指《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所称的“中国歌唱艺术”:“植根于中国的土壤,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伴随着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它体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积累了浩瀚的曲目,形成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中国式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并造就了无数深受人民爱戴的演唱家、声乐教育家。它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l1狭义地指“现代民族唱法”或日“学院派民族歌唱法”等。如丁雅贤在《民族声乐教学曲选》的前言称:“民族声乐,并非泛指我国民歌、说唱、戏曲和新歌曲等各种演唱技术之总称,它是一较狭义的概念。具体说来,它是以我国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是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和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基础上,借吸取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歌艺术。”0所以,姜家祥在《民族唱法探索》指出:“民族唱法,广义地讲,可以包括戏曲、曲艺、民歌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这里所指的民族唱法则是作为狭义的理解,只要是唱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所用的技术方法及一些规律。它们即是从戏曲、曲艺、民歌这些唱法中提炼和继承下来的,同时又借鉴和吸收了西洋唱法中优秀的结果。”l3在偏重传统性、民族性的表述中:王品素教授指出:“什么是民族声乐?民族声乐就是扎根在民族语言基础之上的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富于民族风味的歌唱。”邹文琴指出:“如今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在继承传统的戏曲唱法,曲艺民族声乐艺术,唱法精华的基础上,并且借鉴美声唱法科学的训练手法,比方说它的呼吸,它的位置,它的声音的穿透力而形成的一种混声唱法。当然,它绝对不等同于美声唱法。我们这种唱法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独特的行腔韵味为特点,以演唱和形体相结合的一种声情并茂的,综合性的形式。”_4冯家慧教授的观点主张民族声乐的根在传统,根在民间,所以她强调民族声乐的3个层面的因素:一是中国古典声乐理论。

中华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中国古典民族声乐艺术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它从《诗经》、《楚辞》、《乐府诗集》、唐诗曲子、宋词乐,一直发展到元杂剧、明清昆曲京剧等声乐实践与理论,并以民族言语为基础的行腔韵味中国式的歌唱方式,包括词乐、琴歌、戏曲等典型的古典声乐演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总结,文人的参与,总结了如“歌诀”、“唱论”等声乐理论,成为承载中国“母语音乐文化”艺术精神传统的中国古典唱论。二是活态的各类民族民间唱法,包括活态的各民族、各品种的民间活态唱法。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上,首次单设了原生态唱法,从此原生态民歌在声乐比赛的舞台上有了自己的位置。现如今,被称为“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民歌、戏曲、曲艺等,都是我们关注和发扬的内容。三是“中西融合”的现代民族唱法。指借鉴了西方美声发声技巧并植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之上的“学院派”的民族唱法。中国声乐家把西方演唱技法和中国民族民间唱法相结合以来,逐渐形成了以音乐学院声乐教育体系为载体的声乐学派和教学体系。正如中国音乐学院院长金铁霖教授总结出的“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中国民族声乐已经成为一种中国独有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科学发声技术的新型声乐艺术。我国培养的新一代民族声乐歌唱家,一直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如:、宋祖英、张也、黄华丽、吴碧霞、阎维文、王宏伟、汤灿等。他们的演唱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的特性。冯家慧教授认为这3个层面都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组成部分。它是以汉藏语言为主兼及各少数民族语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以古典唱论为审美追求,并以形体表演融为一体的情、声、字、腔的综合演唱艺术。

在教学之余,她发扬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探索中国古代唱论和总结民族声乐艺术的特征,发表了《歌唱的自然美一谈鄂西高腔山歌演唱技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云南彝族著名歌手白秀珍演唱技法的学习应用》、《以情代声——歌唱训练五字法:情、形、字、气、声》、《以自然唱法为元素训练真、假声结合》、《民族唱法漫谈》等学术论文;主持或参与了文化部科研课题《湖北鄂西高腔山歌演唱技法在歌唱中的应用》、省级科研课题《附中声乐教学研究》以及一批院级科研课题。在教学中她十分重视以民族传统声乐理论为指导,从各种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并以各类民间歌唱方法的研究为课题,将其上升为理论并应用于民族声乐的教学。提出了在现阶段我们应如何继承古代声乐理论与借鉴西方演唱技巧?如何将两者有机的、科学的、系统的融汇结合?如何建立起具有中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声乐理论系统?这些一直是冯教授在4O多年声乐教学中执着探索和深入研究的。我国有着博大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色丰富的声乐文化传统。有关民族声乐唱法特征和规律的理论著述仍然极其丰富。它们散见于千百年来形成的各类典籍中,如先秦时期的《礼记•乐记》、唐段安节的《乐府杂录》、宋陈呖的《乐书》、元燕南芝蘑的《唱论》这些学术瑰宝不仅对构建中国民族声乐的理论框架不可或缺,即使在日常的声乐训练及其表演中,仍可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冯老师特别关注对各朝各代声乐理论的研究,并卓有成效。在担任研究生导师工作以来,致力于《中国古代唱论》的研究梳理工作,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冯老师的历届研究生们先后对元代燕南芝蘑《唱论》、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张炎《词源》、陈元靓《事林广记》、明代魏良辅的《曲律》、清代徐大椿《乐府传声》等古代声乐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把这些声乐理论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理论总结,使之进入了一个由理论指导实践的高层次的艺术境界,指导我们现今的歌曲演唱。在她指导下的历届声乐研究生都在研究中国传统唱论上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如:冯冰的《字音清真五音四呼》一文针对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中“五音”(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和“四呼”(开、齐、撮、合谓之四呼)这些发声部位动作,。对出字、归韵、收音这些语言部位的动作,将中国传统声乐咬字诸法与现代中国民族唱法诸要相关联,从中国传统声乐理论的角度,进一步对中国声乐歌唱中的咬字问题加以阐述,以为中国声乐及其演唱的学科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技术参考。刘亦群《浅论姜白石词调歌曲的演唱》一文,。从姜白石词调歌曲的风格和词意人手,从咬字、气口、行腔等方面对它的演唱进行研究和探索,旨在掌握并表现出姜白石词调歌曲的独特艺术风格和魅力。

张莺燕在《宋代唱论歌诀研究》选择宋代唱论歌诀体裁作为研究对象,0重点对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张炎《词源》中的《讴曲旨要》以及陈元靓的《事林广记》中的《遏云要诀》出现的重要歌唱术语进行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考查了歌诀在宋代的传播,总结了宋代唱论对演唱方法的追求包括“字正”、“腔真”、“气盛”三大部分,对演唱的最高要求是“无磊魂”。近年来,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探索了一条由专业导师和音乐学系理论导师密切合作共同指导声乐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培养模式。这一模式正在不断提高声乐学习者和表演者的理论素养和演唱水准。除以中国古代戏曲声乐理论著述为对象外,活态民间音乐说唱、民歌、戏曲、歌舞等与歌唱相关联的研究,以及对当代民族声乐代表性人物、角色、唱腔和现象的演绎,都是冯家慧师生关注的重要内容。冯教授认为在传统音乐理论中,有相当多关于歌唱的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去发掘、整理和吸收,使之指导我们今天的声乐实践和教学。这样不仅有益于我国古代歌唱艺术的传承,有益于我们对古代歌唱理论的梳理,还有益于当前歌唱者对中国歌曲历史的研究,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演唱风格。当前,正是我们在努力构建我国自己的民族声乐理论体系的时候,研究与总结古代唱论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声乐理论在民族唱法中的作用,它能使我们在合理汲取西方发声法的同时学习和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弘扬光大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让华夏古老的声乐理论能为今天的声乐教学和演唱服务。在现今的声乐教学中要在学古变古的基础上,从形式上加以选择、琢磨、添加和改换,在内容上又作了建设性地嫁接、交融、借鉴、整合。

五、“情一形~字一气一声”五字循环教学法

从教4O余载的冯家慧教授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和理念,并将其运用到El常的声乐教学和声乐实践之中,创立了独特的“情~形一字一气一声”五字法循序渐进教学模式。0这一体系强调母语化声乐教育,同时又以开放的姿态吸纳西方声乐教学体系的综合教学法。所谓“情一形~字一气一声”五字法循序渐进教学模式,冯家慧教授的阐释是:发声归于“自然”,语言依自“讲话”,表现源于“情感”。她特别强调这五字的顺序,当以“情”为首。发声技术始终为表达情感而服务,是为了感情的表现才寻求技术的支撑。当以“自然”为原则后,调制人声这件“乐器”,最为关键的部位即在调节再塑性很强的咽管腔体,随着高、中、低音声势的抑扬起伏,喉形喉位的稳健把持,咽管“喇叭筒”的自如拉收等便是“形”、“声”的基础要素;又如五字中的“字”,注重的便是“喷吐的字头,扩展的字符,高位归韵的字尾”来加以认识和运用;再如“气”,在气息上要敏捷地贯穿“吸一憋一吐一叹一保”等完整流程

第一,“情”指发声归于“自然”,语言依自“讲话”,表现源于“情感”。歌唱发音是语言发音的艺术化,发声技术始终为表达情感而服务,是为了感情的表现才寻求技术的支撑。“情”对歌唱具有积极的作用,因为歌唱是精神与生理密切结合的活动。“声情并茂”的歌唱才具有艺术感染力,才能让发声技术得到充分有效的展示。正如《乐记》日:“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我国清代声乐论著《乐府传声》中《曲情》指出“必唱者先设身处地,摹仿其人之性情气象,宛若其人之自述其语,然后其形容逼真,使听者心会神怡,若亲对其人,而忘其为度曲矣。”例如训练学生演唱悲歌时的音色处理,要求学生体会哭腔的情技结合。同学们将这种技巧用于演唱《孟姜女》、《兰花花》、《江河水》等歌曲悲伤处的处理,就会悲从声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情绪,情、技并茂是声乐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衡量声乐教学水平的最终标准。

第二,“形”对获得良好的共鸣相当重要。声乐演唱当以“自然”为原则,调制人声这件“乐器”,最为关键的部位即在调节再塑性很强的咽管腔体,随着高、中、低音声势的抑扬起伏,喉形喉位的稳健把持,咽管“喇叭筒”的自如拉收。要做到在自然放松的基础上,随着母音的变化,声区的不同做相应的调整。声音一定要通过适当的正确的“形”作为通道,这是正确发声的基础。除了将人体作为乐器一样追求声音通道之“形”,人的形体表现也是重要的表演要素。戏曲演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无处不在声乐的演唱中表现出来。这套基本功也是当今音乐院校形体课程的主要内容部分。所以,在声乐教学中还要追求戏剧化的声乐表演,吸收戏剧化丰富的表演技巧并融人声乐教学,这就成为她教学的重要特色。例如,她利用戏曲念白、甩腔的抑扬顿挫来训练真假声的混合,就很有效果。

第三,“字”。民族声乐一定要强化声乐母语化教学体系。将发声、咬字、吐词和母语的歌唱表达有机的结合起来。“字”注重的便是“喷吐的字头,扩展的字腹,高位归韵的字尾”来加以认识和运用。在我国的传统声乐理论中,早就提出了“字正”。燕南芝庵《唱论》说“字真、句笃、依腔、贴调”,即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歌唱,指的是通过声音的训练来掌握音色变化的技能,靠语言音色的变化、声腔的起伏来塑造声音,以丰富人物的情感。“以字行腔”是民族声乐教学的关键,冯家慧要求以字带气、以字带声、以字带腔、以字归韵,做到字正腔圆。“喷吐的字头”是指在演唱中要清晰短促的把字头唱准确;“扩展的字腹”是指在演唱中要把母音大幅度的展开、并调动各共鸣腔体使母音圆润而通畅。“高位归韵的字尾”是指在收音时要注意声音位置的保持。声乐是语言与音乐相互结合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有一种独特的功能,是任何乐器都做不到的,那就是通过歌声发出传情达意。歌词是富有歌唱性的语言,歌唱发音是语言发音的艺术化、科学系统化。语言发音是歌唱发音的基础,把每个字咬得准确、吐得清晰,再加上高超的发音技巧,这样,唱出来的歌声才能真正悦耳动人。

第四,“气”。“气”与歌唱息息相关,是声音的动力。这里的“气”并非指单纯的口鼻呼息之气,而是指“丹田”之气。“丹田”一词源于道家。《抱朴子》日:“在脐下者为下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两眉之间为上丹田。”《资生经》日:“丹田在脐下三寸,方圆四寸,著脊梁而中央是也。”显然丹田以脐下丹田最为重要。只有发自“丹田”的气息之“深”,才有用气“通”的可能。正确的歌唱发声方法是建立在良好的呼吸基础上的。气息的正确运用是演唱歌曲的前提,对气息运用控制能力的训练是歌唱的基础。呼吸技术不仅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它本身也是一种表现手段。只有在良好的呼吸的状态下,才有气息的饱满、喉头的稳定、明显的呼吸支点、声带振动与呼吸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动作。真正建立丹田支点,除了呼吸肌肉群的协调外,还要依靠喉头、声带与它的配合。

第五,“声”。中国古代歌唱家很早就自觉地注意到歌唱的字声与乐调的结合、以及声韵的规律问题。我国古代的声乐著作对声乐演唱中的咬字、换气、艺术风格等问题均进行了深邃的论述。如沈括《梦溪笔谈》中“当使字字举本皆清圆,悉融入声中,令转换处无磊魂。”以及张炎《讴曲旨要》中描述的“举末轻圆无磊魂,清浊高下萦缕比”,这些传统声乐理论,都说明了行腔讲究抑扬顿挫的重要性。特别是一些具有各种地方风格的古典歌曲,在演唱是更要注意唱出歌曲的特点,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

结语

气象研究生论文范文第10篇

我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根据党组书记、检察长的安排,我主要协助分管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侦查、预防职务犯罪和监所检察工作;主管院工会工作。

我自担任现职以来,在区委和上级院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社会各界人士和本院党组书记及干警们的理解、帮助、支持下,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投身于“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牢固树立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思想,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刻领会“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的内涵,忠实履行检察职责,严格执法,狠抓办案,廉洁自律,较好地完成了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现就自己这些年来的政治思想、执法工作、勤政廉政和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强化人大意识,自觉主动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

我在思想上是始终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牢记党的基本路线;充分认识检察工作,特别是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对维护稳定、保障改革、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感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而要坚持党的领导,则要做到坚持党委的领导,不断增强坚持党委领导和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一致性和认识;同时,必须做到下级院自觉服从上级院,坚持请示、报告制度,正确处理“条、块”关系。

我知道,权利一旦失去制约,就会滋生腐败,更感到检察机关接受监督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重要原则。为此,我对人大性质有着非常明确的认识,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通过普选,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基本政治制度。它是国家机构和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是其他政治制度的核心,因此,又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同时,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享有最高的决定权,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在职权范围内有权决定本地区的重大事务,有权组织本地区的其他国家机关,并监督他们的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是闭会期间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它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具有同样的监督权。所以,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主动地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基于此,我在工作中做到了:(一)认真贯彻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二)对具有重大影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以及有关重大问题,能够亲自或通过检察长及时向人大报告;(三)高度重视人大交办、督办案件或其他有关工作任务,能够迅速、及时、全面细致地办理;(四)认真虚心听取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代表的意见、建议,并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五)对个别人大代表因涉案需要采取拘留、逮捕的强制措施的,能够严格按照规定,依程序向人大常委会请示,待同意后,再按相关法律规定办理;(六)注意加强与人大和人大代表的沟通与联系,作好解释、宣传工作,求得人大代表对检察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总之,我对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做到了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全面贯彻执行,无论是办案还是其他工作方面,都能够自觉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代表,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虚心接受批评,积极改进工作,不断增强人大意识。

二、加强政治理论和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三、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式、分析问题,作出决策,在事关大局、事关原则的问题上,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和政治坚定;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党性锻炼,努力增强群众观念,坚决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作为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为了推动检察工作向前发展,我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自身修养建设的同时,能够积极带头参加学历教育和各种培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领导水平、执行能力。如我在以优秀成绩通过省委党校法学研究生论文答辩,取得毕业证书后,仍继续参加属国民教育的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学习,目前正在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总之,我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在思想政治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并为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政策水平和执法水平,增强驾驭事物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三、摆正位置,认真协助检察长抓好分管工作。

作为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我认识到,首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当好检察长的参谋和助手——这是班子团结、战斗有力的重要保障因素。为此,我坚持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从全局着眼,不计较个人得失,加强请示汇报,遇事不擅断,认真搞好所分管的各项检察业务工作。

(一)认真协助检察长抓好反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侦查工作

根据党和国家惩治腐败的总体思路,按照上级院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协助检察长认真组织自侦(反贪、渎侦)干警查办了一批在当地较有影响的经济、职务犯罪案件,有力的打击了侵吞国有资产和的犯罪行为。

查办案件的具体情况是:200*年7月至2009年9月,我院共受理贪污贿赂类犯罪案件线索168件,通过组织开展初查,立案52件59人。所立案件中,贪污案件38件43人,占立案数的73%,受贿案件8件8人,占立案数的15.4%,挪用公款案3件4人,占立案数的5.8%,私分国有资产案件3件4人,占立案数的5.8%;大案41件45人,占立案数的78.8%,要案13件13人,占立案数的25%;已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50件55人,结案率为96.2%;人民法院已作有罪判决的42件45人,占立案数的80.8%。同时期,初查渎职侵权案件线索9件9人,立案7件6人,分别为案2件1人,案3件3人,环境监管失职案1件1人,以事立案1件;其中大要案3件4人,目前除一件以事立案的案件外,其他案件均已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其中,1件1人已被人民法院作了有罪判决。我院所查办的案件中,较为典型的有:区妇幼保健院原院长陈蓉芳挪用公款案,成都桥梁厂供应处原处长文遗泰受贿案,区沼气办原主任冯祥立受贿案,原龙粟米业有限公司经理何远俊贪污案,原华严乡永红村党支部书记范林福、村主任钟先明贪污案,区房管局原局长王静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案,工行××*支行原行长罗华乾、原副行长徐忠生、辜淑秋私分国有资产案,攀成钢公司动力分厂燃气车间原副主任黄先福等人共同贪污案,区国土局原局长张仁军等人贪污受贿案,川化集团公司环安部原部长李远云、气体厂原副厂长赵勇贪污、受贿案,乐山市沙湾区原区委书记张大常受贿案,区环保局环境监理所原所长张山环境监管失职案,等等。而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二千三百余万元。

四年多来,我始终站在办案的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无论是初查方案的指定,还是侦查工作的具体开展,我都要认真仔细研究,集思广益,周密布置,关键时刻做到了亲自主持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主要证人;做到了危险时刻冲在前,加班、熬夜带头干,坚持与干警同甘共苦,从不搞特殊。如200*年8月,我亲率案侦干警冒着瓢泼大雨赶赴广元山区,在公安民警的协助下,将潜逃近三年的挪用公款犯罪嫌疑人杨潮海追捕归案;又如,200*年5、6月,我院在侦办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省检察院挂牌督办的原区农行职员黄友香伙同谭强共同贪污公款709.3万元,并携款潜逃的特大案件时,我作为“5.15”专案组副组长,始终与专案干警战斗在案侦一线,在连续奋战的三十余个日日夜夜中,几乎每天只能休息4—5个小时,甚至有时连续通宵地工作。该案因及时、成功破获,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农行的损失,受到了社会的好评。“5.15”专案组因此被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授予集体二等功,我院被区委、区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我本人也被区委、区政府授予个人三等功。近年来,针对受理线索有所下降,且成案率低的状况,我多次召集自侦部门负责人反复研究,分析情况,提出对策,统一干警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强化侦查意识,主动出击,在初查和侦查工作中注意蛛丝马迹,发现有关涉嫌犯罪信息,掌握案件线索,努力开辟案侦。可以说,经初查立案的线索有近50%是我们自行发现的。尤其是在2009年,我和全体自侦干警响应市院号召,克服“非典”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力投身“百日办案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我院也因此被市院评为200*年度反贪工作“百日办案活动”先进集体和200*年度渎侦工作“百日办案活动”先进集体。今年,我院还成功立案侦办了四川省汉源县原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现人大副主任夏懋林贪污案和汉源县移民局原局长张秋林受贿案,受到了省检察院在全省的通报表扬。总而言之,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固然有上级的正确领导和检察长的果断决策,但与我和全体自侦干警的共同艰辛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了进一步规范侦查行为,公正执法,文明办案,严把案件质量关,努力提高侦查水平和办案效率,不违反办案规定和程序,自觉遵守办案纪律,高度重视办案安全工作。特别是在侦查工作中,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发现能力、推进能力、查微能力和证明能力,也是我院自侦工作能够上台阶,特别是反贪工作继200*年以来,能够连续三年保持全市先进的重要因素。

(二)认真协助检察长抓好职务犯罪预防和监所检察工作。

大力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遏制腐败要从源头抓起的具体体现。我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在区委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结合形势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主要做法是:通过认真总结各种职务犯罪的特点、手段,剖析发案发因,充分运用检察建议,积极开展个案预防;通过与有关单位共同组织中层干部或全体干部到金堂监狱参观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场所,听取管教干警介绍有关情况、服刑人员现身说法以及检察官评议讲解,开展形式新颖的警示教育;通过共同签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意见,召开联席会进行经验交流和法制专题讲座等方式,认真抓好系统预防工作;通过介入重点建设工程,立项开展预防工作,为相关建设工程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要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通过撰写理论调研文章、经验材料和创办《职务犯罪预防》专刊,切实抓好预防调研、宣传工作。这几年,我除指派职务犯罪预防科的干警到有关单位开展专题讲座外,我也以“当前金融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小金库’中的职务犯罪问题”和“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等专题,亲自到国有企业、金融部门、教育系统及其他相关单位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讲座,得到了有关领导和同志的肯定。

我分管监所检察工作以来,坚持派出两名检察人员常驻区看守所开展检察工作,对刑事判决、裁定执行和看守所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坚持一年两次对监外执行、缓刑犯等的回访考察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换押制度的规定,坚决防止和杜绝超期羁押现象的发生。我曾亲自协调有关法院和监狱管理部门,将长期被拒收的短、残犯交付执行,减轻了区看守所的监管压力;通过我的努力,督促公安机关将一名因违反行政法规已被决定劳动教养的缓刑犯,依法报请法院撤销缓刑,收监执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注重驻所检察室规范化建设,通过努力,200*年,我院驻所检察室被省检察院授予“省三标”检察室称号。目前,我们正在开展达省二标的申报工作,虽然困难不少,但我们将加倍努力,争取顺利通过验收。在我院监所检察科、驻所检察室和区看守所的共同努力下,在押人犯不仅被管得住、控得严,而且这几年从未发生过“跑风漏气”的问题,也未发生过脱逃等监管事故。由于监督、监管工作成效明显。200*年在全国“双加强、双保障”活动中,我院驻所检察室与区看守所共同被确定为全省五个示范单位之一,这也是成都市唯一的一个示范单位;我院驻所检察室因在“活动”中成绩突出,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称号。

(三)坚持在院党组和检察长及区总工会的领导下,依法开展工会工作。

我院工会始终自觉地置于党组和检察长及区总工会的领导,切实履行维护干警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保护和调动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干警主义翁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积极推进民主管理;按照党组部署,坚持以院工会为中心的群团系统网络,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干部队伍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增强了干警的向心力,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此,我院工会于2009年4月被区工会授予了“先进职工之家”称号。

四、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干警思想教育,认真协助检察长抓好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检察工作的根本,队伍的好与差事关检察事业的兴衰,而队伍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全体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一方面,从建章立制入手,完善和规范各种学习制度、纪律;在办案的同时,坚持政治学习,组织干警经常性的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领会党的十六大(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报告和十六届(提醒您:请根据实际修改)三、四中全会精神。另一方面,结合近年来开展的“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文”、“两项教育”、“争创一流”和“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等活动,特别是“先进性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人民服务等宗旨教育和职业纪律教育,促进干警牢固树立“清正廉明,护法为民”的职业风尚,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廉洁勤政,不忘检察宗旨,努力提高自身及干警的政治素质。同时,我还针对所分管的部门新进人员比例较大的情况,既专门安排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又采用传统的“以老带新”的方式,寓教于办案过程中,寓教于讨论案件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

每年,我都要与检察长、所分管的部门中层干部分别签订《领导干部执行“一岗双责”制责任书》,并认真检查落实情况。我要求队伍在干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保证不出任何问题;要通过教育活动深入查找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铁的纪律塑造铁的队伍,在思想、纪律、组织、作风等方面都有极大的转变,成为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队伍。为保证干警为检清廉、秉公执法,我比较注意与干警交心谈心,了解和掌握干警的思想状况,分析并制定措施保证干警能够以“一流”的精神面貌开展工作。我也常在分片会上强调办案纪律和廉政规定,并在交待工作的同时,反复叮嘱办案纪律,强调办案安全以及要注意尊重和保障犯罪嫌疑人、证人及相关人员的人权等合法权益问题。由于将预防工作做在了前面,又开展了经常性的教育,干警的整体素质都有所提高,队伍中不仅未发生违法、违纪问题,而且呈现出一派讲奉献、讲团结、比干劲的好气象。

五、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要求自己,保持清正廉洁。

作为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不仅能够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而且能够忠实地履行检察职能,正确地实施国家法律,严守党和国家秘密,做到了令行禁止、听指挥、服管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秉公办案,不枉不纵,公正执法,绝不以案、。坚持以身作则,注意从点滴入手,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接受批评和监督,做到警钟长鸣。

通过对照《廉政准则》和中央、省、市、区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的要求,结合区纪委、市院纪检组的部署,认真开展了“领导干部收受礼金专项清理”、“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进行清理”等工作;通过检查,我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而对责任范围内的干部,能够严要求、严监督、严管理,做到了及时研究、部署、落实分管工作和重大问题;每年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四次(每季度一次),并督促干警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每年还听取分管部门负责人汇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七次,并与所分管的多数干警廉政谈话每人一次,完成了分工负责的廉洁自律,不正之风、源头治理等工作任务。

总之,这些年来,我能够结合本单位和分管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分析研究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状况,研究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我自己也能自觉模范遵守《廉政准则》等党风廉政专项规定;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按要求参加和开好民主生活会,切实自查自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坚持标本兼治,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防火墙”。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学习和研究缺乏应有的深度和系统性;驾驭全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工作中有时不够细致,方法比较简单,还有急躁情绪。

3、自我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时还会强调个人意见,存在骄傲自满思想。

4、由于全局观念不够强,一盘棋的思想树得不够牢,自己在抓工作时有所偏重、有所突出,致使所分管的工作发展也不太平衡。特别是对有些部门的综合工作,如调研、信息、宣传工作重视得还不够。

(二)今后打算

上一篇:气象观测论文范文 下一篇:气象科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