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跨径连续梁支架法施工控制

时间:2022-07-06 11:03:33

浅谈大跨径连续梁支架法施工控制

摘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简称大跨连续梁桥)因其刚度大、伸缩缝少、行车平顺舒适等优点,成为连续梁桥的主要结构形式,目前我国很多跨度范围在30~150m内的桥梁,都采用此形式。本文就将结合实例对大跨径连续梁施工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大跨径;连续梁;预应力;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钱江通道南接线工程03A合同段,工程全长2453.4m,全部为主线高架桥工程,上部结构为20联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箱梁采用单箱五室斜腹板形式,箱梁顶宽33m,顶板与底板均设置2%横坡;其中等截面箱梁共17联,梁高为2.0m,(4*30) m连续梁 13联,(3*30) m连续梁3联,(4*31.1) m连续梁1联;变截面连续梁共3联,(45m+75m+45m)连续梁2联,(40m+60m+39m+30m)连续梁1联。

2、具体施工要点

2.1、方案选择

对于控制支架法预应力砼连续梁的质量,首先需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按照施工的设备、设计的文件及施工场地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相对应的具体支架模板、方式,以及最重要的地基类型,并充分利用力学相关知识进行详细分析,从而确定模板的厚度、支撑梁类型及型号、支架步距,以及基础的厚度,以最终达到对模板、支撑梁强度及刚度、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的验算。

2.2、地基处理

在对地基进行处理之前,首先应对施工的场地进行大致的测定,以更好的控制处理标高和范围,然后再依照施工的要求对地基进行合理处理。而在处理时需尽量使地基均匀、连续,以确保地基处于均匀水平状态;对顶面处理需进行设坡、整平,并于两侧进行设计一条纵向排水沟,以更好的进行排水,从而保证处理后地基的稳定性。在处理完地基后,则开始对地基承载力进行试验,具体的试验方法为:在施工场地安装承压板,按照计划分级辅以竖直荷载,以确定承压板的压力和地基变形,最后以压力--沉降关系曲线图P--S将结果表示出来。观察P--S关系线是否接近直线,若是直线,则此地基中各处的剪应力比抗剪强度低,地基处于稳定状态。

2.3、线形控制

线形控制技术是连续梁建设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要使用的一种技术,在每个环节的施工中,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是要做好模板的定位工作,在定位时要根据事先设计的拱度和标定高度来测量,测量完成后要记录底模标高;其次要在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做好每个已经完成施工的梁段的测量工作,并对模板的定位再次进行测量,对于复测的结果进行分析,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调整,并且对调整过后的位置进行记录,确定测量完成后,可以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次日对已经完成的梁段再次进行测量,建立测点和梁底标高的关系。最后要对所有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根据上一周期的具体情况来对下一施工环节进行设计。

2.4、波纹管安装

对于预应力施工来说,波纹管安装当然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施工技术一定要达到精确要求,保障其拉张功能达到最优。具体来讲,安装技术如下:首先要在安装之前做好材料的检查工作,通过抽样试验和比对,确认材料达到使用要求;在铺设过程中,要事先做好精确的定位,并严格按位置点进行铺设,其中直线段每道为五十厘米,曲线段的数值则较小,这里要特别强调,在安装的过程中,如果出现误差,千万不能通过管道变形来调整位置;管道的连接要做好精确计算,防止缝隙的产生,避免漏浆;管道曲度不能大于九十度,一个管道的弯曲次数要控制在三次以内,所以前期一定要做好计算和设计工作。

2.5、孔道压装

孔道压浆是避免梁内预应力钢筋出现腐蚀生锈的一种常见技术,它还具备混凝土与预应力筋相互粘合的性能,使其保持良好的整体稳定性。但是其也有一定的缺陷性,比如在对孔道内进行灌浆后,可能会出现裂缝,又比如出现强度不够或漏浆现象,所以这一技术要视实际情况进行运用。在压浆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比如对孔道进行检查,保障灌浆泵和真空泵能稳定运转等等,对于压浆材料的选择和配比,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

2.6、张拉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预应力筋实施张拉,可以在内部结构中产生新的预应力,再将压浆工艺结合起来,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材料的强度,更好的提升预应力筋的性能。张拉施工的大致流程是:首先对钢绞线进行加工处理,然后预留孔道,之后进行穿束和张拉,最后进行孔道压浆。在进行张拉施工前,要选择专业的工作人员组成小组,专门负责张拉工作,要事先对设备材料进行准备,比如钢绞线的数量要备足,锚具的规格要合适等等,同时,还要对张拉的材料进行检测,保障材料合格,而且每批钢绞线的重量不能大于50t。

3、施工控制方法

连续梁桥是施工监测识别调整预告施工的循环过程,其实质就是使施工按照预定的理想状态(主要是施工标高)顺利推进。而实际上不论是理论分析得到的理想状态,还是实际施工都存在误差。所以,施工控制的核心任务就是对各种误差进行分析、识别、调整,对结构未来做出预测。

3.1、预测控制法

预测控制法是指在全面考虑影响桥梁结构状态的各种因素和施工所要达到的目标后,对结构的每一施工阶段(节段)形成前后进行预测,使施工沿着预定状态进行。由于预测状态与实际状态免不了有误差存在,某种误差对施工目标的影响则在后续施工状态的预测予以考虑,以此循环,直到施工完成和获得与设计相符合的结构状态。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桥梁,而对于那些已成结构状态具有不可调整性的桥梁施工控制必须采用此法。

3.2、自适应控制法

鉴于连续梁桥已完成节段的不可控性以及施工中对线形误差的纠正措施有限,控制误差的发生就显得极为重要,所以,采用自适应控制法对其进行控制也是很有效的。

3.3、线形回归分析法

线形回归分析法是通过对悬臂箱梁挠度与悬臂长度、悬臂重量的一元线形回归处理或二元线形回归处理,总结建立挠度线形回归数学模型。它可以用于分析箱梁挠度变形的规律,也可以用于预测待施工梁段的挠度。但它无法对温度和施工引起的误差进行修正,并且要求有较多有规律的数据才行,在梁段数比较少时所得到的回归曲线的精度难以保证。

4、工程实例分析

本工程所处位置为软弱地基土层,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将之作为满堂支架基础,在支架作用下土体产生较大变形,形成相当大的沉降量,对支架的沉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支架施工前需对原地基进行处理[3]。采用换土垫层法进行地基处理,挖除2m深范围内的砂土,换填级配碎石分层碾压,碾压完毕后上部浇注30cm厚C15混凝土,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承载能力验算,满足承载能力要求。

本工程采用满堂碗扣式脚手架支架,支架钢管间距顺桥向与横桥向间距0.6m,竖直方向步距取1.2m。钢板垫片采用长度为15cm,宽度为15cm,厚度为1cm的钢板,底模与侧模采用钢模板,内模采用木模板。在满堂支架的外侧四周及内部纵、横向每6m由底至顶设置连续竖向剪刀撑,底部、顶部及竖向间隔8m分别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与竖向剪刀撑斜杆相交平面设置。从现场施工情况来看,未发现和支架有关的工程质量问题,证明上述措施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金基模,龚德华.满樘支架法在大跨径现浇连续梁设计及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市政工程,2014,05:82-83+87+119.

[2]刘军霞.大跨径连续钢箱梁钢桥面铺装设计[J].山西建筑,2014,33:154-155.

[3]李新刚.桥梁建筑中预应力连续梁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4,22:197.

[4]黄清华,张.大跨径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内容与方法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1:309+340.

[5]李文飞.深水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梁施工新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4,23:173.

上一篇:如何有效控制建筑装修工程的造价 下一篇:智能变电站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