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体会

时间:2022-07-06 09:21:2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 评价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 应用盐酸莫西沙星400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10~14 d,观察盐酸莫西沙星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16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细菌清除率92.3%,不良反应发生率4.76%。结论 盐酸莫西沙星治疗COPD感染发作期具有良好的临床细菌学疗效和安全性。

【关键词】议盐酸莫西沙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疗效 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13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其病因复杂、症状重、病程长,而且治疗难度大[1]。笔者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治疗了168例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用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和(或)住院的168例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诊,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且为急性发作,所有病例均经过其他抗生素治疗1周以上无效。排除标准:对喹诺酮类过敏,肝酶升高,光敏性皮炎病史,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56岁,男120例,女48例。

1.2 治疗方法

盐酸莫西沙星(拜复乐,Avelox,拜耳医药公司生产)400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10~14 d,治疗过程适当加用解痉止咳祛痰药物(沐舒坦、阿斯美等)。

1.3 观察方法

观察与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的体温、症状、体征等及恢复至正常的天数。及时采集痰标本送检培养,细菌阳性者要做药敏试验,治疗前后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和X线胸片。密切观察并记录可能与使用药物相关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出现时间、类型、程度、持续时间以及处理和转归情况,程度按照轻度、中度、严重、极严重记录,不良反应与药物关系分为有关、可能有关、无关、可能无关、无法评定。

1.4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四项均恢复正常;显效:病情明显好转,但上述四项中有一项未完全恢复正常;进步:用药后有所好转,但不够明显;无效:用药72 h后病情无明显进步或加重者。痊愈加显效合计为有效,并据此计算有效率。

1.5 细菌学评价

细菌学评价分五级。清除:疗程结束后第1天标本中原有病原菌完全清除;部分清除:原有多种病原菌中仅有1种被清除;未清除:治疗结束后原有病原菌仍存在;替换:疗程结束后第1天标本中病原菌清除,但分离出新的病原菌,无任何临床症状,亦无需治疗;再感染:疗程结束后第1天标本中分离到新的病原菌,并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需要给予治疗。

1.6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分四级。轻度:感到不适,但可耐受;中度:不适稍影响正常活动;严重:感到不适影响了正常活动;极严重:尽管进行了对症处理,仍严重影响活动。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168例患者中痊愈116例(69.05%),显效44例(26.19%),无效4例(4.76%),总有效率95.24%。

2.2 细菌学疗效

168例患者,痰标本阳性104例,痰菌阳性率61.9%,共分离到104株细菌,在分离到的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64株(肺炎链球菌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表皮葡萄球菌12株,屎肠球菌8株,卡他莫拉球菌8株);革兰阴性杆菌40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流感嗜血杆菌16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大肠埃希菌4株)。治疗后,96例致病菌被清除,细菌清除率92.3%。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8例铜绿假单胞菌未被清除。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只有8例出现头昏、恶心,无须停药及特殊处理即可自行缓解,临床用药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76%。

3 讨论

COPD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反复发作使老年人生活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经济负担严重。本组168例COPD患者,大部分为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合并感染,病程长,病情严重,且反复感染,使用其他抗生素效果不佳,研究表明,COPD反复发作可导致患者肺功能发生不可逆的下降,降低发作次数及缩短发作持续时间可预防COPD疾病的进展[2],所以,快速而有效地控制其感染发作期是治疗COPD的关键所在。

盐酸莫西沙星是新一代的8-甲氧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具有广谱和快速、高效抗菌作用。莫西沙星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从而影响细菌DNA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达到抗菌目的。除保留了以往喹诺酮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良好的抗菌活性外,还增加了对革兰阳性菌、非典型病原菌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它的这种抗菌活性来源于C-7位上阿扎环的取代,而C-8位上的甲氧基团更是其具有杀菌活性的原因。由于在C-8位引入甲氧基团,C-8-甲氧基团降低了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倾向,莫西沙星增强对难治性和对β-内酰胺酶类抗菌药物耐药不断增加的病原体的抗菌能力,体外实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的突变率很低,特别是化脓性肺炎链球菌。此外,莫西沙星对拓扑异构酶Ⅱ和拓扑异构酶Ⅳ均有抑制作用,故不易产生耐药性,对耐青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菌株仍然有效。莫西沙星易于胃肠道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高(91%),无明显的首过效应,组织渗透性强,分布广泛,口服后在组织中迅速达到有效浓度,在呼吸道的浓度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半衰期长,适合于每日给药1次,而且服药时间不受饮食影响,且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斯达;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发展方向建议[A];创新药物及新品种研究、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176-191.

[2]李双;吉米沙星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A];2008年山东省医院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188-189.

上一篇:期前收缩临床分型证治 下一篇:巨大儿9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