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

时间:2022-07-06 08:25:43

【前言】县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管理 第四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须遵循统一规划与配套建设、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城区污水排放系统规划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编制,经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

县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管理,保障城市排水设施正常运行,有效控制城市水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省市政设施管理条例》和《城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52号)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城市规划区(以下简称城区)内污水排放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县建设局是城市污水排放行政主管部门;县污水管理处是城市污水排放的具体管理机构,负责城市污水排放日常管理工作。

县环保、市容、规划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管理

第四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须遵循统一规划与配套建设、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城区污水排放系统规划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编制,经综合平衡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编制污水排放系统规划应当按照地形、地质、污水量和水环境等要求进行;新开发地区必须实行雨水、污水分流。

第七条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按照污水排放系统规划,分期安排公共污水排放设施的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以下统称排污户)对其排入污水主管网的污水排放设施负有建设责任,所建设施须符合城市建设详细规划和污水排放系统规划。无城镇工业集中区、商业、旅游及其他用地的自建污水排放设施建设计划,须纳入其建设规划;住宅区自建污水排放设施,须纳入住宅区配套建设计划。

接入城区公共污水排放系统的自建污水排放设施建设计划,须报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项目竣工后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九条县建设及规划部门在审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时,涉及公共污水排放系统的,应征求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第十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的建设资金,采取政府投资、贷款、受益者集资、单位自筹等多种方式筹措。

第十一条现有的和经规划确定的污水排放设施用地不得改变用途,确需调整的,须经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按法定程序调整规划。

第十二条污水排放设施的建设须遵守国家和本县规定的技术标准,并符合保护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等相关设施的技术要求。

在实行雨水、污水分流制的区域,雨水和污水管道不得混接。

第十三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须委托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单位承担。禁止无证或超越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施工。

第十四条接通城区公共污水排放设施的排污户,须按照规定建设相应的污水预处理设施,并在排放口设置具有格栅、闸门和计量等设施的专用检测井。

第十五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项目竣工后,由建设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验收。

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建设单位须建立完整的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建设项目竣工档案,并在竣工验收后6个月内送交县城市建设档案馆。

第三章排放管理

第十六条排污户排放的污水须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等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十七条排污户须按规定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污水排放许可证。

排污户提出申请时,按照城市排水许可证告知单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受理后,须征求养护维修责任单位意见,并在20日内给予排污户书面答复,对批准的核发初审批准文件。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污户提供的有关资料,应按照保密要求严格管理。

第十八条排污户须持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初审批准文件办理接通手续后,方可进行有关工程的施工。

第十九条排污户如不能提供环保部门达标排放监测报告的,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自排污户提出污水排放之日起10日内进行试排污监测。

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核发《排水许可证》;不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不予发放《排水许可证》。其中对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不致造成严重损害,经治理可以符合污水排放标准的,核发《临时排水许可证》,并限期治理。完成治理的,须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排水许可证》。

县污水排放管理部门在办理城市排水许可过程中不得收费。

第二十条因建设工程施工向污水排放设施临时排污的,须取得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临时排水许可证(施工)》。

各类施工作业临时排污中有沉淀物,足以造成污水排放设施堵塞或者损坏的,须由排污户先行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方可排放。

第二十一条《排水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排污户须在《排水许可证》有效期满30日前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临时排水许可证(施工)》有效期不得超过该项工程的施工工期。施工排污户需要延长排水期限的,须在《临时排水许可证(施工)》有效期满30日前重新申请。

第二十二条排污户须按照《排水许可证》或《临时排水许可证》规定的排放口数量和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排放污水。

第二十三条排污户需要变更排污主体或者污水排放许可内容的,须提前15日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污水排放许可变更登记,经原发证机关批准后方可排放。

第二十四条在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覆盖范围内,排污户应当按照城市排水规划等有关要求,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第二十五条在污水排放量超过污水排放设施受纳量的区域,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须采取控制排污量和调整排污时间的调度措施。

排污户须服从调度,不得强行排放。

第二十六条县污水排放管理部门实施合流污水输送干线中段放泄的,须报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紧急排放口排放污水的,须报县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二十七条县污水排放管理部门须对排污户排入污水排放设施的污废水排放量和水质进行检查、监测和控制,并且建立排放的污水监测档案。

第二十八条县污水排放管理部门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二)要求被检查排污户出示城市排水许可证书;

(三)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材料;

(四)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就有关问题做出说明;

(五)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行为。

第四章设施养护管理

第二十九条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养护维修责任按照下列规定划分:

(一)城区污水处理厂内的设施,由**现代污水公司负责;

(二)城区公共污水排放系统内污水管网,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养护维修;

(三)单位和住宅区内的污水排放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物业管理单位负责;

(四)自建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被委托单位负责。

养护维修责任单位须加强对污水排放设施的养护维修,并且接受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养护维修责任单位须按照国家和本县有关污水处理厂、泵站和污水管网等养护维修技术标准,对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进行养护维修,保证污水处理和排放设施完好和正常运行。

第三十一条养护维修责任单位须在发现污水冒溢或接到报告后两小时内赶到现场,及时进行维修、疏通或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第三十二条污水排放设施发生事故,养护维修责任单位须立即组织抢修,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及时向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三十三条抢修污水排放设施或特殊维护作业时,养护维修责任单位须向沿线排污户通告暂停排放污水时间,并尽快恢复正常排放。对生产、生活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大范围的暂停排放,须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通告。

沿线排污户须按照通告要求暂停排污。

第三十四条对有可能影响污水排放设施安全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须按照规定提出保护方案,并征得养护维修责任单位的同意。

第三十五条排放设施须设置安全保护区。安全保护区的范围、识别标志和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排污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未取得城市排水许可证书,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二)超过城市排水许可证书有效期限,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三)违反城市排水许可证书规定的内容,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污水;

(四)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排放剧毒物质、易燃易爆物质和有害气体等;

(五)堵塞城市排水管网或者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内倾倒垃圾、渣土、施工泥浆、易堵塞物;

(六)擅自占压、拆卸、移动和穿凿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

(七)擅自向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加压排放污水;

(八)其他损害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正常运行的行为。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前款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由其上级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排污户未将污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排污户违反本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县污水排放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准予排水许可的;

(二)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不予核发排水许可证书或不在法定期限内准予许可决定的;

(三)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不予受理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其他好处的;

(五)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一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为县城市污水排放管理办法

上一篇:衍生企业机制发展研究论文 下一篇:现代和谐观管理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