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供水情况汇报范文

时间:2024-03-22 15:50:01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1

一、监测对象及方式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按照统计部门制定的《企业一套表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全覆盖监测。

规模以下工业中小微企业,进行抽样监测,按统计部门确定的方法,获取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产值、增加值等指标数据。

二、数据采集及报送时间

全县中小微企业运行预警分析数据援引统计部门核定数据和第三方数据;由各乡镇汇总后的数据和各单位统计后的数据,于每季度10日前报送民营企业管理局经济发展股。

三、工作要求

(一)明确监测目的。利用经济运行监测的方法,能科学、准确的分析全县工业中小微型企业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报告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二)落实责任分工。各有关单位应积极配合县民企局,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省、市安排的各项信息采集工作。县民企局负责本县企业基础数据的搜集、整理、汇总、上报工作。县统计局负责按季度提供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型企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统计调查队按季度提供规模以下工业中小微企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工商局按年度提供工业中小微企业工商注册时营业执照上确定的法定名称、商标等信息;质监局按年度提供中小微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和品牌等信息。供电公司和自来水公司按季度分别提供工业中小微企业的用电、用水量。国税局按季度提供工业中小微企业的工业增值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不包括商业增值税)的税收情况;地税局按季度提供工业中小微企业的城建和教育附加税、契税、资源税、房产税、城市地产税、土地使用税等税收情况;商务局负责按季度上报工业中小微企业的出口创汇额。人民银行支行负责按年度提供工业中小微企业中已上市和拟上市名录信息。科技局按年度提供工业中小微企业中拥有市级以上部门认定的高新企业信息和获得专利情况。农粮局按年度提供中小微企业中农业龙头企业等信息。财政局负责中小微企业预警分析工作经费。

各乡镇按季度提供本乡镇的工业中小微企业主要经济运行指标。

(三)制定监测制度。县民企局要定期对中小企业现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同时结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中小微企业运行情况调查,走访样本单位,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运行状况,为增强本县数据代表性打下基础。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2

为提高全县应对暴风雪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暴风雪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工作运行机制,迅速、有序、高效地开展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依据《*市应对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除雪规定》,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2适用范围

我县所辖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暴风雪预防与应急准备、预警与信息报告、应急处置与救援、灾后恢复与重建等活动,适应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暴风雪灾害应急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实行分级管理,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坚持军地联动,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共同完成暴风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指挥部组成

应对暴风雪灾害实行各级人民政府(管委会)行政领导负责制。县政府成立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总指挥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县政府分管城建、公安、民政、交通、农业、工业方面的领导担任,有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主任由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

成员单位: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县城建局(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县交通局(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县委宣传部、人武部、县公安局、县发展和改革局、县财政局、县工商局、县气象局、县农电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经济局、县农村经济局、县物价局、县卫生局、县粮食局、县旅游局、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县广播电视总站、中国网通公司*分公司等通讯部门、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县自来水公司、县房产管理处。

2.2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全县暴风雪灾害的防御和救助工作,研究解决抢险救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各乡镇(开发区)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灾害防御和救助工作;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灾情并决定请求市政府支援等。

2.3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指示和命令;具体协调处理应对暴风雪灾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暴风雪灾害发生发展趋势进行研判,对暴风雪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负责暴风雪灾害信息的接收、汇总,起草灾情报告;完成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应急办):负责综合协调全县抢险救灾资源,及时传达县暴风雪灾害应急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负责灾情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承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县城建局:负责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城区除运雪的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向县应急指挥部汇报灾情及除雪抗灾情况,适时提出抗雪救灾建议及启动相关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专业力量清除城市主要桥梁和交通干道积雪,确保城市交通畅通;协调保障城市供水、供热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对临时建筑物、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县交通局:负责县除雪指挥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公路除运雪的指挥、协调、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交通运输保障工作,组织调配好足够的客、货车辆,并根据需要确定运营时间;安排调度好客运公交车辆,确保不因车辆滞留造成除雪阻碍;负责向被困在公路上的车辆及人员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

各地区除雪指挥部:要及时贯彻落实县除雪指挥部命令;负责发动本地区力量,调集足够的人力、车辆战胜雪灾;遇有紧急情况时,负责对各类事件和事故组织处置工作,并及时向县除雪指挥部上报;按照县除雪指挥部的要求,定时反馈所辖区域内的除运雪进展情况。

县委宣传部:负责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协调抢险救灾的宣传报道工作。

人武部:负责指挥所属民兵、预备役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根据灾情和地方政府(管委会)需要,协调驻军参加除雪救灾。

县公安局:负责消除灾区和除运雪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参加除雪联合执法队伍的检查处罚工作;负责交通疏导和调流工作;按照县除雪指挥部要求,对必要的桥梁、街路实施封道除雪。

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救灾项目的安排,协调有关方面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县经济局:负责救援物资、药品和医疗器械储备的综合管理,负责组织救援物资的生产和调运,组织县农电局制定电力系统暴风雪应急预案。负责保证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做好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部门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维护市场稳定。负责统计中小企业的受灾情况。

县财政局:负责救灾资金下拨、管理、监督;负责除运雪物资、机械设备资金的筹措,追加除运雪资金投入,并保证及时足额拨付到位;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县工商局:负责加强市场管理,维护市场的正常交易秩序,对哄抬物价、强买强卖、掺杂使假、缺尺少秤、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

县气象局:负责暴风雪的监测、预警工作;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为启动和终止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提供政策依据和建议;根据指挥部指示及时预警信息。

县教育局:负责学校险房、危房除雪加固工作,确保学生及学校的安全;根据灾情调整学校教学工作;负责协调中、小学校内除雪工作。

县民政局:负责灾民安置和灾后困难群众的生活救助;核查和上报灾情;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工作;参与灾后恢复与重建规划的编制工作。

县农村经济局:负责制定和实施农村雪灾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农业受灾情况,分析雪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组织专家对受灾农户给予技术指导和服务;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统筹安排农业救灾资金;负责核实农业灾情,及时报县政府。

县物价局:负责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物价监管工作,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县卫生局:负责灾区的医疗救援和食品与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广播电视总站:负责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暴风雪预警信息和宣传报道救灾工作,恢复灾区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等工作。

县粮食局:负责向灾民提供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等物资保障工作。

县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实施对因雪灾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负责向本行业雪灾预警信息;负责组织制定旅游系统防御雪灾应急预案。

县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畜牧业雪灾应急预案;组织因雪灾被困畜禽的紧急救助工作;负责组织力量向重点场户运送饲草、饲料;采取措施预防动物疫病发生,对患病畜禽及时救治,对因灾死亡的畜禽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网通*分公司等通讯部门:负责通信系统的抢险和恢复工作,确保救灾指挥系统和重要部门的通信畅通;及时恢复雪灾损毁的通信设施。

县农电局:负责组织实施电力系统雪灾应急预案;负责电网供电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保障城市居民及工农业生产安全用电。

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负责做好社会化除雪工作中的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除雪和除雪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县自来水公司:负责组织实施自来水系统雪灾应急预案;负责自来水管网设施、设备的抢险抢修工作,防止跑、漏水事故的发生;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

县房产管理处:配合城建部门工作,指导住宅小区的除雪工作,对危房进行安全检查,防止房屋倒塌事故的发生。

3应急准备

3.1资金准备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要建立应急储备金制度,一旦发生暴风雪,要及时安排和下拨救灾资金,确保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3.2物资储备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部门应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救灾物资动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除雪机械设备,为所在地除雪和道路除雪配备必要的专用车辆、专业除雪物资和设备,保证除雪工作需要。

各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购置和储备一定数量的除雪专用工具,为全民参加除雪行动提供保障。

民政部门要储备棉帐篷、棉被等必要的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交通部门要保证紧急情况下优先调用交通工具,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和人员能够及时、安全到达。

能源电力部门要做好正常供热、供电所需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工作,确保在雪灾中供热、供电正常运行。

通信部门要储备必要的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抢险救灾行动通信畅通。

3.3应急联络

各级应急指挥部应建立联络员制度,明确联络员的工作职责、通信方式、报告程序、报告内容等,确保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沟通联络畅通。

3.4预警

气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预警信息系统,按相关规定及时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广播电视、网通等公共事业运营企业及城管等部门和单位,应按有关要求及时、无偿播报和转发暴风雪天气预警信息。

3.5应急队伍

公安、交通、城建、城管、电力、通信、卫生、农业、动物卫生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种应急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分工,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实施。

4预警级别

根据中国气象局2007年6月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办法》,暴风雪灾害分为四个等级,按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依次分为暴雪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预警信号。

4.1红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2橙色预警信号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4.3黄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者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4.4蓝色预警信号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者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5应急响应

5.1响应原则

暴风雪预警信息后,对可能出现的暴风雪灾害,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先主后次、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坚持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密切配合,军地联合救灾,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联动机制。

5.2响应条件

暴风雪预警信息后,各级政府(管委会)和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充分预防和应对准备工作;雪情发生后,对雪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全面部署抢险救灾工作。

5.3应急行动

雪灾发生后,县政府要及时预警信息,下发紧急通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指挥除雪救灾工作。

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明确的职责,组织开展除雪救灾工作。

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要及时收集和掌握灾情信息,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协调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组织专家对灾情进行分析研判,汇总和起草灾害报告,编辑灾情专报,做好灾情评估总结工作。

各地区除雪指挥部要及时所在地除运雪预警,全力以赴做好除运雪的指挥、调度、监督、检查及预警规定的各项工作。

城建部门要认真落实除雪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快速调集一切除运雪力量和资源,在48小时内打通城市主要交通干道。要迅速组织协调自来水、供热等部门及时抢修受损公共设施,保障城市供水、供热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

交通部门要认真落实除雪指挥部的工作部署,迅速调集人员和除雪机械设备,清除公路积雪,72小时之内打通辖区内国道、省道,保证主要交通干线畅通,对被困公路上的车辆和人员提供必要的救援。

宣传部门要组织新闻单位及时播报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广泛宣传抢险救灾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宣传和动员群众参加除雪救灾行动。

公安部门要根据实际需要部署警力,加强灾区的治安和交通疏导工作,维护灾区正常的生活秩序。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城区干道、高速公路、普通公路的交通管制和疏导,维护正常交通秩序,避免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

气象部门要加强监测、预报、会商和研判工作,及时提出气象决策建议,按规定预警和防范信息。

财政部门要及时收集汇总灾害损失情况,根据县政府决定及时安排和下拨救灾资金,根据灾情及时向上级报告和申请救灾补助资金。

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除雪指挥部的要求,及时开展社会化除雪执法检查工作,对拒不除雪质量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处罚。

发展和改革局要及时安排救灾项目,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并做好督促和检查工作。

经济局要制定实施物资保障计划,协调有关单位按时完成所需保障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拨。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校园的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对危房进行除雪加固,确保在校人员安全;根据灾情调整学校教学工作;组织学校师生参加除雪工作。

民政部门要迅速核查、汇总和上报灾情,及时向重灾地区下拨棉帐篷、棉衣等基本生活保障物资,解决因灾困难群众吃饭、取暖等问题;组织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对口申请专项救助物资和资金支持。

旅游部门要及时向旅游经营单位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妥善安置被困游客;组织协调有关专业力量对遇险游客实施紧急救助。

电力部门要适时监测电网运行动态,组织专业力量对受损电力设施进行抢修和恢复,全力保障电网正常运行,保证居民和企业正常用电。

通信部门要组织调动通信专业抢修队伍和电信运营企业,及时恢复雪灾损毁的通信设施,确保通信畅通。

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指导畜牧企业和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协调有关部门开通饲草、饲料绿色运输通道,保障畜禽安全度灾。组织力量预防和控制动物重大疫病发生,及时消除动物疫情隐患。

经济局和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启动肉、蛋、菜和粮油等市场监测机制,密切跟踪上述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做好货源组织和调运,保证市场供应,维护价格稳定,防止出现断档、脱销。

农业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设施农业受灾和损失情况,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卫生部门要组织医疗救护力量,配备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及时救治受伤和冻伤人员。

需驻军部队支援的,由人武部协调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企事业单位、学校、乡镇(开发区)、村屯(社区)等基层组织,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组织参加抗击暴风雪行动。

5.4响应终止

暴风雪天气结束、灾情和救灾工作稳定后,由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建议,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并立即向社会。

6灾情报告和评估

6.1灾情的责任报告和评估单位

各乡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暴风雪灾害报告的责任主体,县发改、公安、经济、教育、民政、财政、城建、城管、房产、交通、物价、工商、农村经济、卫生、广播电视、粮食、旅游、动物卫生监管、气象、通信、电力、自来水等部门,按行业归口调查、收集、整理、上报灾情评估报告。

6.2灾情报告时限要求

雪灾发生后,各级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应立即调查、了解、统计受灾基本情况,将初步灾情迅速报告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并跟踪了解、掌握灾情动态,及时续报受灾情况。

灾情报告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小时。

6.3灾情报告和总结评估

灾情报告的基本要素包括:时间、地区、范围、强度、人员伤亡情况、交通、电力、农业、通信等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和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地区直接经济损失情况,当地政府(管委会)组织救灾的基本情况。

救灾工作结束后,各级政府要及时总结、评估灾害损失、救灾情况、经验教训,及时向上一级政府报告。

7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一)灾区政府(管委会)要尽快对房屋倒塌和受损居民、重点受灾企业、受灾农户、养殖户等实施有效救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

(二)民政、财政部门要全面启动灾情核查机制,统筹安排救灾资金,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三)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对损毁校舍进行修复,恢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四)发改、城建、房产、自来水、交通、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要组织做好灾区供电、供水、供暖以及交通、通信、广播电视设施的恢复工作。

(五)县经济局等部门要积极组织工业企业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生产。

(六)经济、粮食、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做好粮油及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测、供应和调控工作,加强市场监督管理,维护价格的基本稳定和正常的市场秩序。

(七)农村经济、动物卫生监管等部门要组织畜牧企业和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协调有关部门确保饲草、饲料及时供应。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灾区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八)卫生部门要做好因雪灾冻伤、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及受损医疗场所的恢复工作。

8附则

8.1奖励

(一)各级政府(管委会)对有效监测预警、预防和应对、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对因参与雪灾抢险救灾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8.2责任追究

对不按法定程序履行工作职责、不按规定及时预警信息、不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单位和有关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8.3预案管理、解释与实施

(一)本预案是县政府指导暴风雪灾害救援工作的专项预案,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暴风雪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县政府应急办备案。

(三)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和乡镇(开发区)、村屯(社区)应制定雪灾应急行动预案和各类保障计划。

(四)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五)本预案自之日起实施。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3

我个人担任了五个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现在,我就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和月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与会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其他三个项目分别由和为大家汇报。

一、绿色经济长廊

工程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建设绿色经济长廊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挥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县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现已由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到各单位组织实施。《方案》对各项建设内容和目标进行认真的梳理,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洁净一条江,绿化两条路,重点建设十个节点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程项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为下一步迅速启动、尽快推进绿色经济长廊各项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紧密跟踪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对照《实施方案》中的工作职责,继续梳理可以申报的项目名称和资金规模,积极开展项目的申报工作,建立了项目开发申报半月汇报制。10月16日统计:2012年可开发申报项目单位共有17个,申报项目总数64个,资金总额达3.7亿多元。项目涉及农、林、水、环保和民政、文化、教育、旅游等众多单位,都可以在绿色经济长廊范围内实施,为下一步各专项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10月31日统计:又新增了6个项目,使项目总数达70个,资金达到6.2亿元。

三是科学规划设计。厦门格林贝尔设计公司对两岸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研和踏勘。11月1日初步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已提交县有关会议讨论,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改。

四是开展了生态休闲区地形测绘工作。10月6日,赣南测绘院一行9人进场进行地形测绘。目前,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测绘地形,已完成90%的工作量,预计本月20日前完成,为下一步编制生态休闲区298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服务;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根据《县绿色经济长廊实施方案》,11月底前做好、做细一条江、两条路、十个节点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建设工程项目落实到具体的地带、落实到具体的年度,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开工、如期竣工。

2.各单位密切配合,认真梳理项目、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施计划,做好做细各专业规划设计和资金预算,形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向上争资争项。

3.11月20日前底完成生态休闲区地形测绘工作,并尽快制定该区域建设方案。

4.督促规划设计单位12月底完成《县绿色生态经济长廊总体规划》。

5.督促规划设计单位11月底完成生态休闲区的修详规;12月底完成筠门岭历史文化名镇、(小鱼潭)高速出口道路、小鱼潭至县城出入口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6.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生态休闲区建设。打算引进福建著名品牌“招宝-刘老根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到投资兴建生态休闲农庄,缓解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二、月新区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进展情况

1.10月31日上午,在县规划建设局召开座谈会,对月新区城市设计及行政中心、展示中心、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进行讨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当日中午,就以上规划设计方案向傅春荣书记、县长、副书记作了汇报,汇集了县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修改意见。

2.11月10日,安置区规划总平面图及效果图由设计单位按照我方意见作了修改,经请示县领导,安置区规划总平面图及效果图最终确定,11月14日前可将大型喷绘效果图在安置区建设现场进行公示。

3.已委托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协助规划设计单位做好月新区防洪堤及滚水坝规划设计。

4.行政中心、接待中心、展示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已起草,可供设计单位参考。

存在问题

新区城市设计及行政中心、展示中心、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还需一定时间,对其他工作进度有一定影响。

三、近期工作计划

1.11月下旬结合我方修改意见,由规划设计单位将规划方案修改到位,形成专家评审稿,进行新区城市设计的专家评审。为此,我方将派人到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面对面沟通,将修改意见逐一落实到位。

2.12月初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由规划设计单位将规划方案修改到位,把新区城市设计报县规划委员会审定,形成最终稿,并按法定程序进行报批。

3.11月底完成安置区施工图设计,使安置区土地平整及基础施工在12月上旬具备开工条件。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4

Wang Zhengwen; Wang Weimin

(①Handan City Bureau of Parks and Woods,Handan 056000,China;②Handan Water Supply Co.,Handan 056000,China)

摘要:地下水的私采滥用已成为保护地下水的大敌。通过法律手段和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将城市供水管网覆盖的自备井全部实施关停封填。确保了城市用水安全,有利于城市供水设施的充分利用。

Abstract: The abuse of groundwater has become the enemy of groundwater protection. Through legal means and strong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shut down the homemade well in area covered by water supply network, to ensure that the urban water supply is safe and be conducive to the full utiliza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主题词:地下水资源 自备井 漏斗现象 关闭 封填 行政措施 长效管理

Key words: groundwater resources;homemade well;funnel phenomenon;shut down;seal and fill;administrative measures;long-term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1-0095-01

0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涵养地下水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必由之路。邯郸市属于地下水资源匮乏的区域之一,由于近年来人们通过自备井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市区及周边地区开始出现水位下降,形成漏斗,漏斗面积最高时期达80平方公里,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地面沉降等恶性地质现象,危害建筑及地下各类管线的安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1邯郸市关闭自备井情况

1.1自备井及城市供水情况经过调查摸排,截止2008年底,邯郸市主城区使用自备井的单位约196个,有自备井311眼,主要有工业企业、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洗浴、部分小区和城中村家庭等,每天通过自备井取用地下水约10万立方米。另外邯郸市的城市公共供水,设计供水能力47万立方米/日,实际供水,18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未充分发挥。

1.2关井原则及范围根据城区自备井和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分布情况,按照“限期关停、边查边关、先通(水)后填(井),长期监管”的原则,对主城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所有自备井实施关停封填。

1.3关井的相关政策凡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关停封填任务的用水单位,公共供水涉及的新铺市政供水管网设计费、工程费等费用全部免除,且三年内可按趸售价格计交水费。在庭院内部供水设施改造工作中存在技术、施工困难的,由产权单位出资,可由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按工程成本造价帮助实施。对少数具备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条件的自备井,经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联合确认后,报市政府确定,可不予封填,但必须先行关停,并将产权移交城市供水管理部门,由公共供水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以备应急启用。特殊行业的单位生产用自备井,须提前向市关停封填自备井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经专家论证,确需保留的,报市政府确定,并加装计量装置,办理取水许可证和排水许可证,按表计量收费。

1.4自备井关闭情况由于自备井的隐蔽性(在关井中发现有的设在办公室内、有的设在已硬化的广场下面、有的设在废弃的不注意的地方)和利益驱动性,虽然自2006年起就已开展关闭自备井工作,但三年来,只关停了一些用水量小、城建拆迁或实际已经报废的自备井,效果并不理想。 自2009年8月开始,结合城市三年大变样,利用一年半时间,除市政府确定保留的20眼应急备用水源外,邯郸市主城区的自备井基本实施了关停、封填。

2具体措施和做法

2.1纳入邯郸市三年大变样的工作内容关闭封填自备井工作,邯郸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全市“三年大变样”的内容进行安排部署,各级、各部门也将其作为年度的重点工作贯彻落实。

2.2成立高规格的领导机构由主管市长任组长,相关区县、部门和市大变样办公室共同组成的领导机构,下设四个工作推进组分赴各区县进行督导、协调。

2.3区县政府为关闭自备井的实施主体由于自备井分布比较凌乱,隐蔽性较强,且涉及单位、集体、个人的切身利益,仅靠市直部门,关井不够理想。2009年,邯郸市借全省三年大变样的东风,将区、县政府作为关井的实施主体,全面发动,层层分解任务,并明确时限,压死责任,限期完成。

2.4加强督导,强化落实采取多种方式,运用各种机制,加强督导,调动区、县的工作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变困难为机遇,充分发挥每个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展示各自的能力。

2.4.1召开调度会一是根据关闭自备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区、县及市直部门召开了“管井”调度会,听取汇报,发现问题,统一思想,解决问题,并提出下步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时限;二是每两天召开一次“四个推进组”组长的碰头会,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下步工作方案。

2.4.2加强督导一是市委、市政府督察室、市三年大变样办公室和新闻单位独自或联合对各区县、部门的工作进行明察暗访,对问题较多,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区县,公开曝光或以督导专报的形式直报市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二是分包各区县的“四个推进组”,每天与各区县一起工作,现场督导、现场协调、现场审核,既帮助各县区工作,又形成压力,形成强势,保证关闭自备井工作真关实填,且底数清,情况明。

2.4.3开展日报制和三日比比看从2009年8月中旬开始,承担任务的区县,每天上报进度,且要求主管领导签字、盖章。每三天进行汇总、排名,开展比比看,并将排名表下发相关区县的区(县)委书记、区(县)长、主管区(县)长、区(县)三年大变样办公室,或者在媒体上公开公布,使各区县清楚任务,知道差距,变压力为动力,形成“比、赶、超”的浓厚氛围。

2.5加强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关闭自备井的意义和保护地下水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赢得全市百姓的认同、理解和支持。同时还通过邯郸市“百日攻坚专刊”及时报道各区县的举措、进度及好的典型,弘扬正气,打击歪风。

2.6坚持依法关闭和行政手段相结合按照“水法”,对使用自备井的单位和个人,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法律、讲政策、讲道理,不厌其烦,和谐工作,直至拆除;对个别蛮不讲理,拒不关停封填的单位和个人,在依法行政的同时,采取果断的、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加以解决。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5

今年6月18日,永定县突降特大暴雨,造成特大洪涝灾害,县电网遭受全面冲击,电力设施损毁严重。由于汛情突然、来势凶猛,永定电力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抗洪抢险保供电预案,很快建立了全县电力抗灾组织体系,21秘书世纪网公司相关部门干部职工全部到岗到位进行值班,全面投入抗灾救灾工作。永定县电力公司卢永平、张活贞副经理分别在第一时间内赶到重灾区抚市镇、陈东乡指挥抢险工作。因县城通往湖雷的道路中断,公司苏立祥副经理带领有关人员从罗滩经铁路徒步赶到湖雷变电所处理灾情。公司农电科、安监科、生技科、供用电科等部门也及时组织人员赶到现场协助抢修。同时,由于通讯断、路不通,各受灾变电所、供电所不等增援就地快速组织电力抢修。

18日凌晨4时10分,县城10kv北路6号杆倒杆断线,引起城区28台配变停电,由于该条线路供电的有县防汛办、县医院等单位,情况十分危急。接警后,永定电力公司城关供电所一方面采取临时措施,启动柴油机备用电源,保证县防汛办用电,另一方面及时组织抢修人员在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迅速抢修,于当日下午4时恢复了县防汛办及县医院的供电。18日上午11时,持续的降雨,导致永定河水暴涨,城区部分街道进水,深达0.5米,城区部分变台拉线被洪水、大树冲刷割断,造成城区19台配变、城郊乡供电区的86台配变和龙凤开发区、圣兴鞋厂等21台配变停电。险情就是命令,城关供电所立即组织抢修队伍冒雨赶赴现场抢修,并于当晚5时许恢复了该片区供电。

与此同时,永定县大部分乡镇也受到洪灾的严重影响,18日凌晨5时开始,坎市洽溪村、新罗自然村山洪暴发,洪水吞没良田、房屋。7时开始,坎市镇中心地带进水,洪水节节上涨,街道被淹,坎市供电所、变电所进水达80多厘米深。12点多钟,洪水慢慢退去,永定电力公司坎市供电所立即派出所有的外线职工组成3支抢修队伍20多人分赴各地巡查抢修,半小时内就恢复了镇政府的供电。同时供电所营业人员,办公室人员也全部归位,清扫供电所。在坎市埯排村,一户民房倒塌,压断低压线,造成附近十几户居民停电,坎市供电所共产党员卢玉进接到情况后,立即背上工具箱,带领一队人马来到现场检查抢修,爬杆接线,检查电表,2个小时后,就恢复了该处供电。18点多,文管村一用户正在办丧事,此时天色逐渐暗下来了,而他家却还用不上电,很是着急。坎市供电所所长江忠立即亲自带一名电工一同前往查找故障,发现是进户线被风刮断,很快就把进户线接好送电,用户对此非常感激,连连称赞电力职工是一支为民办实事的好队伍。

受洪灾影响,永定县变电站和供电所大部分通信联络手段中断,公司主要领导在调度所通过电话与站所唯一能通信号的"133"手机指挥各站所开展抢险工作。同时迅速启动危机管理预案,实行每4小时汇报和调度的制度,及时将灾情和抗灾情况送达省电力公司、龙岩电业局和县府县防汛办等部门,并按上级指示要求,根据各乡镇灾情,统一部署事故抢修工作。

洪灾发生后,永定电力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保供电抢险中,共组织抢修队伍39支,出动抢修人员1125人次。为在较短时间内修复被毁供电设施,公司从没有受灾的高陂、下洋、古竹、湖坑、大溪、湖山等供、变电所抽调人员支援受灾站所。公司物供部门加班加点,及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以最快的速度保证抢修物资和材料的供应。参与抢险救灾的广大员工不畏艰难、连续奋战,克服道路不通、通讯不畅的实际困难,极尽所能抢修受损电力设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灾区供电,努力将供电造成的受灾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在抗洪救灾保供电抢险期间,公司苏立祥副经理带领安全督察人员自始自终深入抢险现场督查安全,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了抢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

在与洪魔抗战中,永定电力公司的职工做到了哪里有险情,那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涌现了一大批抗洪救灾保供电抢险的动人事迹。公司副经理张活贞的老家一楼被淹,家里人几次打电话催他回去抢险,但他却舍小家顾大家,只简单向家人交待几句,一直坚持在重灾区陈东乡指挥抢险;线路工区外线工作负责人王革风的家乡--抚市镇里兴村遭遇灭顶之灾,铺天盖地的洪水吞没了里兴村的很多房屋,王革风的家也被洪水冲走,一片瓦砾都看不到,连地基也被洪水冲走,他年迈的父母及亲属被迫投奔县城住在他家,在大家与小家面前,王革风同志已顾不上家人,带着外线班人员冒雨奔走在崇山峻岭中巡查线路,排除险情;抚市供电所所长黄铭彩的老房子已经全部被洪水冲走,新房子也泡在足足一米高的淤泥中,窗户塞满了垃圾,一片狼籍。尽管如此,黄铭彩同志仍一直坚守在抢修一线,至今还未来得及回家清理受灾的房屋;陈东供电所所长卢福林家中受灾也很严重,但他没有先回家抢险,而是迅速组织全所职工投入到抗洪抢险中。

"6.18"特大洪灾发生后,永定电力公司共有96位职工家中受灾,其中6位职工家里房屋全部倒塌。公司领导对此非常关心,公司党总支书记范小平、工会主席游大新亲自带领有关人员到受灾职工家中问候,了解受灾职工的受灾情况,并送去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广大受灾职工深受鼓舞,纷纷表现出了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舍小家顾大家的风格,在自家受灾严重的情况下,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保供电工作中,为尽快尽早恢复供电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在抗洪救灾抢险保供电期间,特别令人感动的是重灾区抚市供电所有8位职工家中受灾,其中有4位房屋及一切东西都被洪水冲走,陈东供电所也有7位职工受灾,其中1位职工猪场进水损失严重,但是他们无一人请假缺席,始终坚持在抗灾的第一线,每天早上6点就到受灾现场抢修线路设施,到晚上8点多才收工。由于超负荷的工作量和长时间的抢险,有些职工已相当疲惫,但他们无一人有丝毫抱怨,无一人退出抢险现场。同时,公司派出增援的湖坑、高陂、下洋、大溪、湖山、古竹供电所,抚市、歧岭变电所等人员,在这次抗灾救灾工作中,表现出无私奉献精神,始终战斗在一线,为公司快速恢复供电起着积极重要作用。特别是湖坑供电所所长江云振、高陂供电所工会主席陈宪武、古竹供电所所长苏高枫、抚市变电所所长赖文荣、岐岭变电所所长游瑞平、下洋供电所所长周松华、大溪供电所所长游宏佳亲自带队支援受灾供电所,湖坑供电所所长江云振还亲自登杆参加抢修,用实际行动体现了电力职工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筑起了一道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抗击洪魔保供电的钢铁长城。

经过永定电力公司广大员工日夜奋战,该县供电受影响的10个乡镇136个行政村已全部恢复供电,抗洪救灾保供电抢险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时,在这次抗洪救灾保供电工作中,由于组织有序、安排得当,在整个电力抢修过程中未发生人员伤亡事件,该公司被龙岩电业局推荐表彰抗洪抢险先进集体,有2名职工被龙岩电业局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6

一、目的和意义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福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按照全国统一技术规程,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查清全市范围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的准确数据;查清全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编制规划、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开展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全市基本农田调查,掌握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市、县两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城镇、村庄以外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市辖五区及福清市、长乐市、平潭县以1:5000比例尺开展调查,其余县以1:10000比例尺开展调查,查清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我市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基本一致。各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同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开展补充调查,做好地类衔接工作,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从现有的土地分类(三大类)衔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十二大类),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对城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查清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集镇、村庄内部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每宗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状况;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范围的城镇、村庄内部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住宅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用地以及村庄内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已经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县(市)区,应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完善。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图上,逐片落实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权属等状况,并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上,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对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进行补充调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成果,并对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等发生变化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登记。依法调处原历史遗留和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不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及时依法进行裁决。

5、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全省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采用GIS软件建立市、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

(2)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整合,建立市级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

(3)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应使用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开发、管理。通过福建省国土资源网络和数据中心,参与全省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包括影像、图形和属性)的交换与共享,实现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存储、查询、汇总、更新及汇交的网络化。

6、成果汇总

各县(市)区土地调查获取的各类成果要按规程要求进行接边、汇总与分析,形成市级调查成果,并参与省级接边汇总。

(1)数据汇总

借助数据库技术,按照要求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在县级数据汇总基础上,通过接边、整合,形成市级和省级相关数据成果。

(2)图件编制

在县级标准分幅图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对土地调查图件进行整理缩编,编制不同比例尺、不同要素内容的系列图件成果,主要包括市、县、乡三级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

(3)成果分析

利用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是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状况,提出合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建议;二是分析各类土地数量、分布及其变化情况,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三是分析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分布情况和集约程度,提出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4)报告编制

编制市、县两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综合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自检报告、成果分析报告)以及专题报告(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7、建立成果应用、变化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变化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在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成果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土地调查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按照土地调查成果更新制度,继续采用3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调查技术手段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成果变更工作,保证成果准确、客观、现势。

三、技术依据、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一)技术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07年)。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2007年)。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2007年)。

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6、《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年)。

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

8、《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9、《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年)。

10、《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12、《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6月)。

13、《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规范(试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7月)。

14、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

15、其他有关土地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的文件、规定等。

(二)技术路线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目标要求,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综合应用3S技术,通过全野外调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获取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并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土地利用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技术方法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影像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DOM),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底图。

(2)采用全野外调查方法,应用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仪器设备进行新增地物补测。

(3)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借助GIS软件,依据外业调查信息,在数字正射影像图中直接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录入工作。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1)应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在开展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的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用解析法,运用内外业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及权属调查,准确确定宗地的位置、界址等信息。

(2)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勘测定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大比例尺图件成果,通过调查和数字化手段,完成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为底图,借助GIS软件将基本农田资料上图、建库。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将已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套合到正射影像图中,制作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按照有关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土地权属变更信息;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方法,完成调查信息的转绘;整理、编制土地权属变更调查成果。

5、土地利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设

(1)采用空间数据库和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多源影像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建立市级数据中心,利用全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形成上下互联的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地利用信息更新、交换与共享服务。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取得一系列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市、县、乡、村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市、县、乡、村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市、县、乡、村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市、县、乡、村飞入地面积汇总数据;

5、市、县、乡、村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数据;

6、市、县、乡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汇总数据;

7、市、县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县(市)区外业调绘原图及外业成果图;

2、各县(市)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3、市、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市、县、乡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5、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图件;

6、土地权属界线调查底图及成果图件;

7、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相关记录簿册

(1)外业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及相关文字记录;

(3)相关修改情况记录。

2、综合报告

(1)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自检报告;

(4)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3、专题报告

(1)市、县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市、县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果

1、市、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市、县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3、市、县基本农田数据库;

4、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市、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及《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应于200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任务,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2007年6月-7月

(1)开展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准备工作,成立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福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各县(市)区成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开展业务培训与宣传;

(3)加快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进度;

(4)开展全市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5)县(市)区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包括本辖区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2007年8月-12月

(1)基本完成全市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

(2)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3)完成基本农田现状分析工作;

(4)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

3、2008年1月-4月

(1)全面完成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2)完成市级土地调查数据接边汇总及分析工作;

(3)完成市、县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4)完成市、县级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

(5)完成基本农田上图、建库任务;

(6)完成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

(7)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验收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不含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4、2008年5月-2009年12月

各县(市)区继续全面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机构

为保证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福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一名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市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一名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审定实施方案、经费安排和重大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工作,及时提供相关适用资料。市民政厅负责提供各级民政勘界相关资料;市建设局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建设、规划相关资料;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提供海域勘界相关资料。

2、职责分工

市政府负责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检查督促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3)对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行预检,督促有关单位按照省级检查、验收意见和市级预检意见整改到位;

(4)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本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设计书;

(2)组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作业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3)对本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自检,上报市预检、省验收,按照省、市级检查意见完成整改工作。

(二)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意义,报道调查内容及工作进度,宣传典型经验及做法,提高全社会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县(市)区参加省国土资源厅的培训,并根据福州市实际情况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对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专业队伍的技术骨干开展土地调查规程、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技术保障

1、严格选择技术队伍

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有土地调查工作经验并经过省国土资源厅资格审查的专业队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承担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同时还应根据各专业队伍的生产能力,确定其能承接的任务数量,确保生产单位能按时保质完成所承接的土地调查任务。

2、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应严格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做好检查验收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实行调查成果分阶段检查制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试点验收、外业验收、内业验收暨总验收。各县(市)区外业调查工作必须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试点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开展外业工作;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并对验收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后,方可转入内业工作;内业工作完成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成果总验收。

(2)实行严格的分级验收制度。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省级汇总成果进行验收的要求,我省采取省、设区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的办法,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由县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组织验收。

(3)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对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在检查验收时,发现人为篡改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不通过,调查的所有成果必须按步骤重新进行核实、修改;若连续三次发现同类性质问题的,该成果不予验收,同时要追究主要当事人的责任。

(四)经费保障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各级政府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将调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列支,确保土地调查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任何单位、部门不得截留、挪用和坐支。对弄虚作假、截留和坐支资金等违法违纪行为,将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7

一、指导思想

工业园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为龙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规划科学、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突出”的总体要求,把园区打造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平台,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大发展。

二、组织机构

成立工业园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确保此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责任分工

(一)县发改委:牵头负责我县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材料汇总,进行初步审核并上报;负责工业园区“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的初步审查;负责会办相关县直部门扩区调区的初步审查意见并督促相关部门上报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关于扩区调区文件的起草、上报工作。

(二)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拟扩区调区的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负责拟扩区调区的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材料编制并上报;负责拟扩区调区的工业园区土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压矿评估报告的编制并上报;根据省政府核定的我县工业园区土地利用面积,负责工业园区的四至范围(拐点坐标标明)测绘汇集材料并上报。

(三)县城乡建设局:负责拟扩区和调整区位的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并上报。

(四)县环保局:负责拟扩区和调整区位的工业园区污染减排任务完成情况的材料编制并上报;负责拟扩区和调整区位的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意见编制并上报。

(五)县商务局:负责提供拟扩区调区范围内的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审批等所需的相关资料,相关项目数据指标的编制并上报,招商引资工作评价的初步意见并上报。

(六)县科技局:负责拟扩区调区的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及项目的编制并上报。

(七)县工信委:负责提供扩区调区的工业园区相关数据指标编制并上报。

(八)工业园区办:负责我县工业园区扩区和调整区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拟扩区调区可研报告、中长期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集约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四至范围勘测定界等工作的基础数据编制,积极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完成扩区调区申报的11个材料的编制工作。

四、工作经费

按照上级的统一安排和布置,按期达标完成扩区调区的各项工作,扩区调区工作的各项工作费用由县政府财政资金统一安排解决。

五、工作内容

按照省、市关于省级开发区的扩区和调整区位工作布署,严格按照时间节点、高质高效地完成以下工作:

(一)扩区调区的工业园区所在县“十二五”规划的编报(由县发改委负责)。

(二)工业园区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编报(由县工业园区办负责)。

(三)扩区调区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报(由县工业园区办负责)。

(四)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县国土局负责)。

(五)工业园区环境保障规划(由县环保局负责)。

(六)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由县城建局负责)。

(七)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更新报告(由县国土局负责)。

(八)工业园区新四至范围勘测定界报告(由县国土局、县工业园区办的负责)。

(九)工业园区基本情况登记表(由县工业园区办负责)。

(十)工业园区隶属本级人民政府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由县工业园区办负责)。

(十一)县城市(镇)建设规划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园区调整规划图(分别由县城建局、县国土局、县工业园区办负责)。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扩区调区工作是当前工业园区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时效强、要求高、工作量大。县发改委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确保扩区调区工作顺利进行。

(二)密切配合、抓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规定的责任分工,落实专人专职组织编制好相关材料,积极主动同上级部门汇报沟通,各司其职,抓好落实。

(三)统筹兼顾、注重实效。县发改委要统筹兼顾做好扩区调区的各项工作,县工业园区办应集中人力、物力组织好各项材料编制工作,区分轻重缓急,注重实效,防止盲目和低水平的扩区和调区。

县城供水情况汇报篇8

汇报人:***

为了积极做好县内项目建设用地报批工作,全力保障项目建设依法用地,根据当前用地报批的有关政策和程序要求,结合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布局、现有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上级下达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情况,**县自然资源局召开用地报批专题会议,拟定了元江县2021年首批用地报批计划,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拟组织上报用地相关指标保障情况

1、规划符合情况。除南溪变电站因原来提供的用地范围坐标偏移,导致已布局规划建设用地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在重新选址外,其他项目均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规划的符合情况,待县政府原则同意该报批方案后,根据上报用地范围组织各部门联合审查确定。

2、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情况。按照现行指标管理政策,市级预分配到**县的2021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为16公顷(240亩),市级预留1810亩统筹调剂使用,分配的指标要求各县于2021年10月底前使用完毕,过期未使用的指标市级将收回统筹使用,优先满足报件资料齐全的用地报件,先报先得,用完为止。在使用完已分配到各县(市、区)2021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后仍然有需求的,可向市级申请统筹指标,市级将优先保障具备报批条件的项目。

3、现有耕地占补指标情况。全县入库的占补平衡三项指标分别为:耕地数量187.8146公顷(2817.219亩),水田规模123.6051公顷(1854.0765亩),粮食产能287.4373万公斤。根据《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补充耕地指标欠账归还有关问题的通知》(云自然资耕保〔2020〕623号)要求,将我县历史欠账指标和市级统筹指标提取至市级指标库统一清算归还后,我县耕地占补指标库现有指标为:耕地数量62.4193公顷(936.2895亩),水田规模0公顷(0亩),粮食产能117.5580万公斤。经初步测算,我县还有历史欠账指标和市级统筹水田指标34.9041公顷(523.5616亩)待归还,2020年市级拨入县级财政指标统筹收入资金10472.4041万元。现正组织实施的***土地整治(提质改造)项目等3个项目预计今年6月可入库耕地数量指标489.9885亩,水田指标1441.899亩,粮食产能57.4987万公斤,扣除市级统筹40%部分和现有欠账指标,入库后预计县级可用水田指标还有22.7358公顷(341.0384亩),耕地数量指标95.1256公顷(1426.8835亩),产能指标175.0567万公斤。

(二)拟上报用地项目基本情况

2021年首批拟组织上报4个项目用地,总面积:52.9936公顷(794.9045亩);其中,以城镇分批次方式上报用地项目3个,总面积:50.4619公顷(759.9285亩);以单独选址方式上报用地项目1个,总面积:2.5317公顷(37.976亩)。4个项目共需报批费用7494.343万元,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738.2508万元,耕地占补平衡费用6478.5532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保安置补助费277.539万元。拟上报的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如下:

1、**县2021年度第一批城镇建设用地需进行集体土地转用征收报批,项目总面积6.7196公顷(100.794亩),占用耕地(旱地)3.1732公顷(47.598亩),涉及报批费用934.8098万元,其中: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90.4148万元,耕地占补平衡费用642.807万元,被征地农民社保安置补助费201.588万元。批次项目包括的具体用地项目为:那诺35kV云海输变电工程、南溪35kV变电站、气象站搬迁项目、羊街派出所扩建项目、**社会福利院、西门村小组**会堂旁集体建设用地、单米祖小学扩建项目、龙潭乡中心小学扩建项目、锅底小学运动场、曼来棚改项目集体土地、曼来自来水厂、游客接待中心、**乡广场、**中心小学扩建项目、**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理站共17个项目。/亩,产能指标1万元/亩/百公斤。其中,未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的建设项目的耕地占补指标,如果县域内不能实现占补平衡,就需通过协议和公开方式购买指标解决,原则上所需费用均高于基准标准(近期省自然资源厅指标交易平台上水田指标挂牌价为15万元/亩,是基准价的3倍)。

(六)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条关于征地范围的规定,今年的首批用地报批计划仅考虑了不需要做成片开发方案的项目用地,需要做成片开发方案的项目计划待完成成片开发方案审批后再行拟订。

三、意见建议

(一)根据我县当前用地报批上报各项要素现状情况加快组织上报用地报卷,抢夺先机,争取市级预留年度计划指标,保障项目用地。

(二)基于我县财政现状,建议各具体项目用地单位配合县自然资源局做好项目用地范围和面积的核实工作,并负责筹备征地和报批费用。用地面积、地类确定后,由县土地储备中心通知各用地单位缴纳相关费用,费用不能落实的暂缓上报用地。其中,按供地政策应按招拍挂方式供地的征地和报批费用由县财政统筹安排。

四、需要会议研究确定的事项

是否同意**县2021年首批用地报批计划和有关费用筹备办法。

上一篇:绿色金融经济范文 下一篇:经济纠纷与诈骗的界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