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界定方法`

时间:2022-07-06 06:35:23

浅谈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界定方法`

摘 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和界定方法还存在许多问题。介绍美国、OECD对高技术产业定义和界定方法,借鉴他们的方法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及界定方法,并介绍高技术产业的特点。最后,介绍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 定义 界定方法

中图分类号:F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4-150-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许多国家把高技术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扶持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1999年全国技术创新大会召开以后,我国各地政府非常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和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自此,国内相关专家和学者纷纷开始了对高技术产业动态的研究。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我们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和界定方法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研究探讨。本文通过借鉴国际上有关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和界定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和界定方法进行探讨。

1 美国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

美国对高技术产业的定义一般采用两种指标来界定。第一种是研究与开发(R&D)强度,即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总额、工业增加值的比值;第二种是科技人员密度,即专业科技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等)占就业人数的比值。其中,研究与开发强度是测度产业技术含量的重要指标。但是就这两个指标而言,它们有各自本身的优点和局限性。

(1)R&D强度。R&D活动是一个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此外,R&D相关统计指标在国家间有较为一致的定义和统计范围,因而具有一定的通用性。从这两点来看,R&D强度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指标,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经济周期变化等许多因素都会引起R&D经费的变动,因而要正确评价R&D经费,必须能够控制其他经济因素对产业技术成果的影响,这是把R&D强度作为指标的难点所在。

(2)科技人员密度。科技人员密度反映了一个产业在研发活动中利用科学和技术的能力的强弱,密度大意味着生产产品的工艺和技术较为复杂。但是这个指标的局限性表现为:由于科技人员内涵很广泛,它包括了多种职业范畴。因而,科技人员范围的确定,本身就是比较困难的。

2 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

1986年,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第一次正式地给出了高技术产业的定义,确定把R&D强度(R&D经费占总产出的比值)作为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标准。OECD对当时的13个成员国的22个制造部门的R&D强度做出了分析研究,把相对于其他部门而言,R&D强度较高的六个产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这六大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科学仪器仪表制造业和电器机械制造业。1992年,OECD依据新的数据,重新计算了R&D强度,但结果未变。由于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各个产业的R&D强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1994年,OECD利用10个成员国22个产业的数据,并且调整了计算方法,考虑到间接的R&D经费支出,重新计算了R&D强度。根据新的计算结果和定义,OECD将高技术产业目录原来的六大类调整为了四大类:航空航天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OECD界定高技术产业所选取的指标和界定的方法具有国际可比性,为国际比较带来很大的便捷。另外,OECD的界定方法充分考虑到高技术产业这一概念的相对性和动态性,能够根据R&D强度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及时修正高技术产业的分类、目录。因而,OECD的界定方法得到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认同。

3 我国有关高技术产业的定义

3.1 我国定义高技术产业的方法

由于我国高技术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定的规模,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和统计工作也不够成熟。但是国外界定高技术产业所采用的指标、方法为我国的高技术产业界定工作提供了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选定界定指标应当选取具有国际可比性的,例如R&D强度;然后,高技术产业的划分应当遵循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尽量保证产业类别的完整性;另外,由于高技术产业是动态的相对概念,应当依据产业R&D强度的变化及时调整高技术产业的分类。

依据上述原则和我国的国情,参照OECD于2001年重新确定的高技术产业分类标准,我国将R&D经费占产品销售总额的比值超过7.1%的产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根据此标准,我国高技术产业分为五大行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

3.2 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高技术产业的特点如下:

(1)技术密集程度极高。与传统产业不同,高技术产业汇集了众多高技术人才,需要尖端科学理论以及新技术的支持,除此之外,高技术产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也大多来自尖端领域。

(2)高投入性。高技术产业生产产品前期需要投入巨大的研发资金,包括雇佣、培养高技术人才,购买尖端设备及知识产权,购买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3)高收益性。高技术产业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尖端的知识产权,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因而通常高技术产业具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性。企业发展初期,其他企业很难进入市场与其竞争,这段时间内企业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利润。一段时间过后,慢慢会有一些企业进入,但是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具有规模经济、技术熟练和经营经验丰富等优势,依然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收益。

(4)高风险性。高收益一般也意味着高风险。高技术产业发展最主要依靠研发创新。但是,新产品的研发会面临着研发周期长,投入非常大,还有研发结果的不确定性等。因此高技术产业的风险系数很高。

(5)高渗透性。高技术产业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高技术产业一般采用新材料、新能源,可以节约能源的消耗,加速产业的优化升级。另外,高技术产业的知识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极高,不管是从知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都会渗透到相关行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6)动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会老化,产品也不断地更新换代。高技术产业要发展下去,必须适应新的需求,不断更新技术,推出新的产品。

3.3 高技术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

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英译均为“High Technology Industry”。事实上,国际上并没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提法,相反,本文上述部分已提到,OECD提出了比较公认的高技术产业的分类。因而,“高新技术产业”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高新技术产业包含“高技术产业”和“新技术产业”两个部分。“新”是与“旧”相对应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存在于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概念。总的来说,高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划分的标准不同。高技术产业的划分是依据技术密集程度,而高新技术产业是依据“新产品”来划分的。

(2)可操作性不同。高技术产业可以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划分,高新技术产业要采用定量的方法很有难度,它是用对象的特征来划分。

(3)分类范围不同。高技术产业可能只涉及少数几个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所涉及的行业众多,甚至还包括传统行业。

(4)可比性不同。高技术产业是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提法,具有国际可比性,而高新技术产业没有国际标准,可比性受到限制。

参考文献:

[1]卜洪运,吕俊杰.我国高技术产业界定方法的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1):80.

[2]连燕华.试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界定[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9(01):93-97.

[3]武星星,苗维亚.我国高技术产业特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6(S1):115-119.

[4]何锦义.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及在我国存在的问题[J].统计研究,1999(7):16-20.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阶段质量、投资、进度的监理控制... 下一篇:浅谈复杂地层条件下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浅埋暗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