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生命的灵性

时间:2022-07-06 05:07:57

人文课堂,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生命的灵性

【摘 要】 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强调学生的情感,打造人文课堂。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人文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思想品德课更富有生命的灵性!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人文精神;人文课堂

作为德育教学的第一线,思想品德课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这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思想品德n,尽可能打造人文课堂,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一、目前思想品德课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初中思想品德课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师没有合理地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教学理念错误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学习不能获得应有的收获,接下来我们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1.不重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不能自由地表述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效率极低。

2.不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只是照本宣科,照搬书本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养成是十分不利的。

3.不重视课堂教学气氛的营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由于课本内容比较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显得过于沉闷,学生在课堂上不能积极地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不能提高学习兴趣,也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因此,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创立人文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创建人文课堂,提高人文素养的方式

(一)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因素

在苏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很多蕴含了人文精神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挖掘出来,启发学生,让学生对人生、生活进行深入思考,使学生建立健康积极的情感和人文意识。

1.反复品读,体验课本中的人文内涵。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本中蕴含人文精神的内容,让学生体味这种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也要抓住那些精彩的内容,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内容中蕴含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第二单元《善于交际》中的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助人为乐的故事,并且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本中的例子,并且让学生表达自己在听到这些故事时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体会助人为乐的好处,学会在生活中帮助他人,热爱生活。

2.通过朗读体验人文精神。在课本中存在很多具有人文精神的例文或者是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比如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思念亲人等等。这些情感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这些故事或者是例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比如说在学习爱我中华、亲近师长、合作诚信等课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本中的内容,对于那些可以配乐朗诵的文章,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打造人文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是主要的阵地,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要尽可能地建立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体会人文精神的魅力。而建立人文课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投入到人文精神的学习过程中。

1.平等待人,为学生创立展示平台。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建立平等的展示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充分展示自我,发表自己的建议,这样学生才能在成功的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比如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举办一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或者是对于某一问题可以开展辩论赛。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说在学习复兴中华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举办演讲比赛,让学生独立写稿,并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之中。这样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既可以自由地表达自身的意见,也提高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除了教材中已经蕴含的故事和知识,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启迪。比如学生通过阅读《西游记》可以学习不怕困难与艰险的精神;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同情弱者,善良待人才能使生活更加幸福。这些课外阅读虽然与课本存在一定差别,但是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本中所蕴含的精神,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点评和学习时事新闻,比如在课前五分钟或者是课后五分钟阅读近期的时政新闻,让学生针对这些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能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这一问题,不要照本宣科,这样不仅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还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做到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尤其是对一些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更应该予以足够的关注,让这些学生可以重拾信心。

人文精神在学生的成长阶段是十分重要的,而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园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人文课堂的打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体会人文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性,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灵动的生命!

【参考文献】

[1]施风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8-49

[2]张喜梅.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之我见.[J].神州 下旬刊 2011-04

[3]李英杰.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考试周刊.2012-40

上一篇:特色小镇的“生命力”之开发架构及投融资模式 下一篇:以赏识促自信,走轻负高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