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优质护理对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效果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7-06 01:07:35

实施优质护理对耳石复位法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效果的调查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效果,为护理工作的推广做出指导。方法 选择我科自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BPPV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 结果 ①护理组治疗的有效率达97.0%,其中治愈率78.8%.对照组有效率为72.7%,治愈率60.6%,两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osition for benign paroxysmal vertigo patients the effec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make guidance to the nursing work. Method selection in July 2013-2013, the records of 66 patients with BPPV ma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completely random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care, nursing groups in the control group given on the basis of high quality care, compare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the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Results (1) the efficient nursing treatment group was 95.0%, and the cure rate of 77.5% in control group cure rate 45.0%, effective rate was 75.0% for two weeks w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2) nursing group of patients to nursing job satisfaction was 96.9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as 60.61%,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the otolith reduc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PP clinical effect is remarkab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efficient of nursing and patients satisfaction, worth clinical popularizing widely.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与重力作用方向相关的头部运动或身体姿势变动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约占眩晕患者的1/3[1]。目前治疗多采用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行耳石复位法[2],临床上患者常因不能耐受反复头位改变引起的眩晕而难以坚持。该研究为了探讨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中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对我科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的66例BPPV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收治的66例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护理组3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3例,年龄21~76(54.0±0.8)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22例,年龄19~78岁(53±0.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患者入院后护理工作人员及时全面的了解患者病情,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环境。复位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本病相关的知识的讲解,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针对情绪特别激动或低落的患者,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工作,过于紧张的患者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以保证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告知患者在治疗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诱发头晕,甚至加重,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均为一过性,取得患者的配合和理解,提高复位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护士床边办公及责任制管床,每个责任护士每天管床7~8例,全程为患者做护理工作。复位时:护士在旁边握住患者的手,让患者有安全感,嘱患者全身放松,及时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呼吸、脉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予以适时的指导、协助与鼓励。复位后:指导患者采取半卧位卧床休息,缓解复位后治疗过程中诱发的眩晕反应。对于需要多次进行复位治疗的患者,在复位时依然要注意剧烈的改变诱发眩晕的可能。要避免易诱发眩晕的改变。观察复位治疗后病人眩晕发作的情况及是否需要再次进行复位治疗。对年老体弱的患者,需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基础疾病情况,以防意外发生。康复指导: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胀、头重的感觉,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是非常有必要的。指导患者在治疗后两天内睡眠时垫高枕头,尽量避免向患侧卧位,在半月内避免头部剧烈运动或弯腰低头过多。由于BPPV患者的植物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嘱患者减少脑力劳动,活动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开朗,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要少食多餐,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机体提抗力,促进机体康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两组都在接受治疗后2周进行效果评价。痊愈: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验阴性或仰卧位侧头试验阴性。改善:仍有眩晕,每日发作次数治疗前减少50%以上,或无眩晕,但存在程度不等的头昏不平衡感或Dix-Hallpike试验或仰卧位侧头试验诱发眼震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前后眩晕发作无变化。痊愈及改善者均有效[3]。

②该次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根据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将其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统计患者对本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总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组别 n 痊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

例 % 例 % 例 % 例 %

护理组 33 27 78.8 5 15.2 1 5.0 32 97.0

对照组 33 20 60.6 4 12.1 9 27.3 24 72.7

P

两组病例均完成耳石复位治疗。护理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教原来更显著的眩晕、呕吐和眼震;而对照组有5例在完成耳石复位治疗过程中出现上述症状加重。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的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护理组 33 32(96.97) 1(3.03) 0(0.00) 32(96.97)

对照组 33 27(60.60 ) 9(27.27) 4(12.12) 20(60.61)

P

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耳石复位已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复位的过程中,患者头晕的症状被诱发甚至加重,感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紧张恐惧,使之难以准确有效完成整个操作,影响到复位的成功率。

该研究中使用的优质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护士责任制管床并采用床边办公制度,严格落实护理职责,使病人在整个护理工作中得到优质、全面、满意的护理[4].从患者入院开始,一直到患者康复出院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练运用专业护理技术,而且还要对患者全程进行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整个住院过程中享受到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该研究显示采用耳石复位法同时实施优质护理,使治疗的有效率达97.0%,其中治愈率78.8%.对照组有效率为72.7%,治愈率60.6%,护理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60.61%,两周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对耳石复位法同时进行同期优质护理治疗BPPV的近期效果是肯定的。

[1]张素珍.眩晕症 诊断与治疗[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43

[2]李雪松,宫旭海,张继红,等.颗粒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应用医学,2010,4(9):192-193.

[3]汤巧敏,叶小云,葛柳雅.Epley手法复位治疗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30-1631.

[4]陈湘玉.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护理管理杂志,2010(5):312-313

上一篇:浅谈56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