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创新教学

时间:2022-07-06 12:34:12

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化学创新教学

摘 要:初中化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下,基于此课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在初三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初中化学教学结合,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新思维 新课改 实验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手段,也是使学生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素质教育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立足于化学实验这个基础,努力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大厦”。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创新思维培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宽松氛围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有利于消除课堂上过分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种氛围里,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培养。例如,老师可经常设计一些典型的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到讲台上当“老师”,而其余同学则坐在下面当“评委”。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旁边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用语:“你说得真不错,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你回答得很对,看来,你不仅思考了,而且思考得很认真”等等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唤醒、激励。这些语句可形成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碰撞,为学生搭建信心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与实践的热情才被充分地激发。而实验是激起化学兴趣的首要外部因素。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巧妙地安排一些简单易做、色彩鲜明、变化莫测甚至让人匪夷所思的小实验,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如九年级化学第一节绪言的教学中,可以首先展示一张白纸(在课前用酚酞溶液画过漫画的),然后喷洒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显示出画面,学生看到这种现象既兴奋,又好奇,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将学生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

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三、指导观察方法,引发创新能力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高级知觉形态;是创造的眼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基础。因此,实验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爱观察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观察,使学生观察的注意力始终处在有意无意的状态中,并通过学生已获得的化学知识来培养学生敏锐、精确、独到的观察能力。

在学生眼里化学教师好象一个魔术师,化学实验好象是在变魔术,实验中观察到的那五颜六色的变化,爆鸣的声响,奇异的气味,都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镁条燃烧、喷泉实验、爆炸实验。

四、开展实验设计,激发创新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验探究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不仅会启发学生的新思维,更能引发他们的创新情感。教师要根据化学的学科特点,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设计、操作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实践是创新的摇篮,实验设计是一个动手动脑并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过程,是学生运用已有的化学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构思问题解决方案的本领。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操作、观测记录、对比分析、得出结论、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最后提出改善环境建议,既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此设计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这些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起引导、点拨、评价的作用。

创造性教学的一个基本观念:要时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说创新意识是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创造性思维则是创新能力的“内核”,即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五、实施开放教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思维是创新的核心,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现象发生的原因,通过分析让学生体验创新思维的技巧,并训练创新思维的方法。许多化学实验存在一定的深化空间,教师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启发引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从多角度、多方位、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也能起到启迪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若投身于实践中,能获得更多的创造想象能力。为此可充分利用九年级学生好动的心理特点,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试验等活动,使其在这些活动中,尽情展开创造想象的翅膀。初中化学新教材虽然增加了一些的实验,特别是家庭兴趣小实验,但同理论部分相比,所占总课时还是偏少。所以开展课外活动,扩展实践和创新的空间势在必行。再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产生实验探究的源动力和内在需要。为了巩固实验探究意识或检验探究效果,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反应机理的研究,本身就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们的创造想象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在其开端或准备阶段总是受到类似事物或模型的启发,所以在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当碳酸钠和盐酸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实验结束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发生偏转,问:可能有哪些原因导致这一结果?再问,既然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如何改进这套实验装置呢?这样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爱因斯坦讲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像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要培养想像能力,学会联想。例如讲到CH4气体燃烧的焰色时,要联想到H2、CO气体燃烧的火焰也是淡蓝色。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注意联系社会实际。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到工厂、农村、商店等地进行参观、访问、调查。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条件许可的可以进行研究方案,并帮助实施。

上一篇:心理方法在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化学高效课堂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