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时间:2022-07-06 12:27:55

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其讲话内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必然抉择;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抉择;中国面貌翻天覆地变化表明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中国命运 关键抉择

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他在讲话中重申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深刻理解其讲话内涵,不难看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抉择

建国之初,由于缺乏经验,我国照搬了苏联模式。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开始考虑突破苏联模式,提出“以苏为鉴”,探索自己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1957年2月,在全面分析我国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这两个讲话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受历史局限,等人的探索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的复杂情况使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偏离了正确方向,直至发生“”这样的严重错误。尽管如此,以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后人的探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就是在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取得的宝贵经验基础上进行的。

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时期,正是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由于错失良机,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据世界银行报告,195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7%,而1980年下降到2.5%;196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与日本相当,而1980年只占日本的1/4。①结束后,中国急需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重新奋起。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改革开放是摆脱“”造成的困境和实现国家发展的唯一选择,也是追赶时代潮流、缩小同世界发展差距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认识深化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但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首次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但遗憾的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科学认识,其理论研究成果未能在实践中得以正确实施。邓小平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了的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提出了判断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标准,应该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而不是单纯追求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其次,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断言:“至于什么是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也就是目前时期全党和全国人民所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或中心任务,由于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来,实际上已经解决了。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②这样就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从而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面貌翻天覆地变化表明改革开放是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下,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缺乏活力,发展迟缓,甚至一度停滞、倒退,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制结构由单一的公有制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转变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我国经济以世界罕见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9.8%(是同一时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的3倍多);外汇储备从1.7亿美元增加到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位次从第10位上升到第3位;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长到1378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长到4140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947年7月,到延安考察的黄炎培与交谈时,谈到了“兴亡周期率”,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个人崇拜、以及封建腐朽思想残余的影响,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看三条:第一是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第二是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第三是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③

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立足于基本国情,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确立;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自由和人权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使人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上一篇:走向有效的习作评讲课 下一篇:重视应用文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