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超募"现象与资金流向分析

时间:2022-07-06 12:12:10

创业板

【摘要】自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成功启动以来,超募现象比比皆是。如此规模巨大的超募资金产生的原因以及资金的流向,令人高度关注。本文提出创业板市场的“超募”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其资金流向及效率。最后提出缓解超募现象及合理使用资金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创业板,超募,资金流向,净资产收益率

一、创业板“超募”现象

我国于2009年10月30日推出了创业板市场,自设立以来,先后有130多家公司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然而,不可忽视的现象是,创业板上市公司绝大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资金超募现象。根据WIND资讯统计,从创业板开市以来,比起同期A股其他板块,市盈率一直是高高在上的。

截至2010年9月30日,123只创业板个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66倍,远超主板新股的37倍和中小板新股的53倍,发行市盈率超过60倍的个股有70家,占比近57%。12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发预计募集资金合计287.59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841.32亿元,超募资金共计553.73亿元,超募资金是预计募集资金的1.93倍。平均每家公司募集资金净额6.84亿元,超募资金4.5亿元。

二、创业板“超募”原因分析

1、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得投资者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高回报的预期增强。近年来,我国确立了以新能源、新材料等六大产业为核心的战略新兴产业,从政策层面给予大力扶持。与此同时,我国创业板历经十年准备,审批程序严格,对于这些严格筛选得以上市的公司,投资者认为这些公司的股票能够分享公司快速成长过程中所带来的超额回报。

2、金融市场充裕的流动性为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奠定了现实基础。2009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实行的货币财政政策给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同时,伴随着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增强,大量国际热钱流入国内。在此背景下,创业板的成功推出无疑会吸引大量投机资金,从而使得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需求增加。

3、中国股票市场有追“新”传统也是创业板超高募集比例最重要的现实条件。我国股票市场素有的炒“新”传统也促使创业板巨额“超募”得以实现。创而二级市场的爆炒必然会抬升一级市场的价格,从而直接导致超募率一波高于一波。

三、创业板“超募”资金流向分析

截止2011年4月,全部超募的201家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主要流向七个领域:补充流动性、银行还贷、放于募集资金专户中、研发投入、股权收购、圈地买房买车、市场推广及营销网络建设。其中,创业板上市公司将超募资金放进募集资金专项账户的达到80%以上。接下来,将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还贷的企业也高达50%以上。只有少数创业板公司将超募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刘玥,方先明(2011)对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家公司超募资金经验数据研究,得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普遍低于主板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高超募比率与相对较低净资产收益率并存的现象,说明存在创业板超募资金的迷失。

从数据上来看,2010年3月31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上证A股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44.19%,低于深证A股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03%。进一步地分析还可以发现,在总体上,创业板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低于主板A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幅度在25%~35%左右,而这一现象,在此后的几个季度内并未有所改变。由此可知,创业板上市公司并未将超募资金真正投资于产生高额回报的项目上,即不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

四、缓解创业板“超募”现象及合理使用超募资金的建议

1、缓解创业板“超募”需恢复有弹性的“窗口指导”。我国创业板正处于市场建设初期,发行定价有必要恢复“窗口指导”,因为一级市场发行定价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二级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对于如此不正常的高倍发行市盈率,“窗口指导”的无原则退出,意味着发行机制市场化价值方向的迷失,也意味着市场监管机制的失职。

2、加强信息披露,降低超募比率。创业板上市公司相较于主板上市公司均存在较高的超募比率的原因之一是投资者普遍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具有高成长性,能够带来高额的回报。加强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克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羊群投资效应,使得投资者对创业板上市公司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3、增加股票供应量,考虑存量发行,降低超募比率。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成交量大于美国主板市场。正是庞大的规模,避免了投资者对新股的盲目追捧。扩大创业板规模,可以缓解由于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少、盘子小,十分便于游资操纵的问题。另外,创业板可考虑实行存量发行。存量发行意味着首发可流通股票的数量增加,等于提供了更多的上市流通股份,在发行定价上将促使股票价格更为合理。

4、公司需提交明确的超募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虽按照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却没有真正明确的超募资金投向计划。因此,公司在应对超募资金的使用有明确的安排,并在实际操作中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冯晓,崔毅.创业板超募现象的制度性思考[J].财会月刊,2010,(8)[2]蒋欣,李全.创业板超募现象解析[J].中国金融,2010,(2)

上一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的几个统一 下一篇: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