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评价”与“激励”

时间:2022-07-06 11:22:17

浅谈“评价”与“激励”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

听过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大多是课前精心策划,课上老师尽情表演,赞扬的话语层出不穷,“好的、很好、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想的和老师一样……”热闹的课堂气氛,使许多听课领导、老师为之喝彩。如案例中设计的匠心独具、答案的开放多样、评价的妥贴自然、学生的成功快乐,使很多老师赞赏有加。然而,如学生再说出“1002、2001”等答案,教师又该如何编织出“美丽的谎言”来“替学生找出成功的理由”呢?如果学生的答案毫无道理,教师是不是也应该表扬他“想法独特”呢?虽然教师的表扬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但是,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容易滋生学生的骄傲情绪,廉价的表扬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要有导向性。教师的评价应该在正确处激发潜力,在错误处鼓舞信心,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学生由于提前预习了,题做得非常正确,可这样评价学生:“你的回答太棒了,老师知道你一定回家预习了,对吗?真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这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肯定。再如:“这个小组长真不错,已经把小组的工分好了。”这是对合作学习方法的介绍。这些贴切的有针对性的语言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大的。所以,有效的评价,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语言要简洁明了,不冗长,不含糊,对于着意要强调的某个方面,更要讲得清清楚楚。准确性是评价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评价语言就没有生命力,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多么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在倡导评价的激励功能的同时也不能放弃评价的甄别功能。

二、教师的评价应符合生活实际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与成人已相差无几。如案例中一部手机的价格肯定不会是个固定不变的数,甚至在一天里就有可能上下浮动。这就是我们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生活原型。这种教学设计在我们教学工作中应该提倡。然而,日常生活中人们询问一部手机的价格,无特殊需要,一般不会问到去年的价格。这样看来,教师的巧妙应对就脱离了生活的实际,合情但不合理。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建立的联系,找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结合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教学内容的源泉和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引导。只有教师课前做到熟知实际生活情况,课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正确评价。

三、教师的评价应关注思考的过程

新的评价理念认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被用来辅助教育,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因而,评价应该贯穿教学的始终,课堂评价不能游离于教学活动本身而存在。评价的实质不在于满足学生一时的虚荣,引发他们短暂的愉悦,而在于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引导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案例中提到:“同学们意见不同,互不相让。”学生为什么争论不休?原因是答案与别人不同。但又为什么满意了呢?原因是自己的答案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关注的是老师的标准答案,而根本没有兴趣去关注同伴的思考过程,学生还不知道悦已纳人,还没有体会到开放思维的妙处。课上,如能让学生听一听其他同学的思考过程,引导理解后而不同守自己的答案,把争论解决在老师的巧妙回答之前岂不是更好吗?其实,这既是思维水平的问题,也是思维品质的问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解得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利用适时评价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乐于倾听并关注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要作出及时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时,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老师的作用是把学生“散乱的思维”在学生中加以糅合,因为,只注重求异不注重求同的思维也不是健康的思维。在注意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的同时,还要发挥评价的引导功能。

评价是学习过程的一个环节,是教学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让我们通过课堂教学的评价激励、评价甄别、评价引导等功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兴小学)

上一篇:读写互动拓展延伸 下一篇:古典乐如何走进盲童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