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看为什么要保增长

时间:2022-07-06 10:36:52

从数字看为什么要保增长

一年来,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从“双防”向“一保一控”和“保增长”的转变,充分显示出我国政府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前瞻性、及时性和灵活性。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提出经济上的“保增长”,又会如何呢?有一组明显的数据可以说明,放弃了“保增长”,我国每年新出生的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人口的温饱问题将得不到解决。如果我们不“保增长”,任由经济增长下行,那么现有人口的生活水平将会大打折扣。

近几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左右,即每年新增人口平均1500万左右。根据经济学家的计算,人口增长1%,则需要国民生产总值增长3%左右,才能维持现有人口的生活水平。

近期三度降息意在“保增长”

10月30日,我国央行做出了在两个月内3次下调利率的举措,其政策力度之强历史罕见。从降息的频率与力度来看,这也在向市场与社会传递积极的信号,即我国保经济增长的意愿和决心非常明确。

从国际背景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减速甚至出现衰退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首选。我国进入降息期的策略是主动和正确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防止经济减速。

正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教授所强调的,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出当前通胀压力正有所缓解,同时中国经济正面临下滑风险,这就需要出台更多调控政策拉动经济增长。

“老龄化”和就业压力让“保增长”成必然

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迅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根据有关人口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4,即4亿左右。其中70岁至79岁的“中老年”人口将近2亿,80及80岁以上的“老老年”人口也将达5000万。如此庞大的“中老年”和“老老年”人口数量无疑会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

我国每年用于养老等方面的资金在经济总量中也是占有一定分量的。如果经济不增长了,国家用于养老的专项资金也势必不会有大幅增长。在这种状况下,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将对人们现有的生活水平造成极大的压力。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经济增长速度越高,社会需求越大,新的投资和工程就会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反之,经济增长速度趋慢甚至负增长,带来的就业机会就少,会造成失业率居高不下。我国“十一五”期间就业的特点之一就是新增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超过1000万人,加上城市中接纳的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我国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每年将近2000万人。在这样的就业压力下,要降低失业率,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只有靠经济增长来拉动。这样看来,“保增长”就是保就业、保城市化、保发展以及保稳定。

国内外形势要求我们“保增长”

国家提出“保增长”是有其深刻背景的,原因就在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在去年,全球经济稳定,我国出口需求强劲;国际油价还没有像目前这样达到历史的高位,对我国产生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不大。因此,在当时情况下,我国以减缓经济增长速度的代价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可行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目前的全球经济衰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变化下,如果还采取紧缩政策,势必重创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会积累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如果现在经济增长忽然减速,那么以前积攒的各种矛盾也将随时涌出。从目前形势看,先保经济增长是我国最为稳妥的方法,也是唯一的方法。

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小意味着经济增长的快慢,也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所需的时间长短。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副研究员何海峰透露,“保增长”是政府从经济稳定和关注民生的角度来讲要稳住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让其降下来。

“保增长”呼唤新思路

在国内一些专家看来,外需的下降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毕竟,无论我们如何鼓励出口,都可能只是制造新的过剩产能,而不能实质性地推动经济的增长。

因此,当前,我们的“保增长”应该主要致力于保内需,通过消费增长来带动投资,推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然后再消费,再投资,从而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循环态势。这样的观点经过国内专家们的评论,几乎已无可指摘。但是,“保增长”的新思路到底在哪里?新思路的突破点究竟隐藏在何处?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介绍,“我们必须本着如何保证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角度,去完成从一个落后的经济变成一个富强的经济的历史过程。”

不久前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要看到,经济增长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已经提了很多年了,经济如果能在增长的同时保证可持续发展,那将是所有人都乐见其成效的。

历史上我国具有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度过经济周期的成功经验,“保增长”的政策方向也不要被财政收入的增减所限制。经济增长不一定非要走以前靠刺激投资来拉动内需的老路,如果转而致力于解除制约消费的瓶颈,大力加大民生的投入,或许即使为此而增加了财政赤字也是值得的。况且,通过财政赤字的方法渡过经济危机,也是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常用手段。

(摘自11月4日《中国经济报道》)

上一篇:专家解读十项措施 下一篇:危机中的2009:中国经济面向深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