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时间:2022-07-06 06:02:39

浅谈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摘要】在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应伴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注重辅导员队伍建设,坚持以学生为本,教育和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措施

0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办学主体逐步多元化,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在校生数量显著增加,学生的学习基础、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90后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导致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方面出现多元化倾向。因此,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上要摒弃传统模式,与时俱进,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措施,才能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贡献社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

辅导员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一种使命,因为肩负着育人育德、塑造灵魂的职责。作为辅导员,要充满使命感,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排头兵,责任大、任务重、要求高,因此,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思考,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领悟,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工作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力争成为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才。辅导员工作是一项事业,彰显着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作风。作为辅导员,要牢记责任感,真心对待学生,真诚对待工作。辅导员工作具有很强的的流动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指导,思想的沟通、心理的疏导、活动的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需要在8小时以外去开展,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牺牲奉献精神是做不到的。因此辅导员工作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立实功,脚踏实地,恪尽职守。辅导员工作更是一种享受,因为体现了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魅力。因此,培养高素质辅导员和建立高素质辅导员队伍是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中坚力量。作为辅导员,要增强荣誉感,与学生同成长,与学生同进步。由于辅导员工作特殊性、崇高性和光荣性,将以自身为楷模引导学生,虚心学习,深入实践,踏实做人,教育、引导、影响学生为日后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学生为本,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

对于刚刚步入校园的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尚未完全正确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爱情观,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功利心强、偏激、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感恩心等。因此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以学生为本,以人性化引导教育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正确认知、做事、做人和与人共处。目前诸多高职院校在每学期举行以班级为单位的诸如拔河的各项比赛,作为以团队合作为模式的课外活动,比赛不仅加强了锻炼,增强了学生身体素质,更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在活动结束后,学生纷纷反映在思想上、精神上收获颇丰。此外,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和诚信为主题的演讲、征文等,以潜移默化的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写作技能,更加学会了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和社会。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社会上一些不良信息和错误价值观通过各种途径渗透进大学校园,对于尚无正确分辨能力的高职学生产生误导,一些学生变得越来越现实,言谈举止严重背离社会道德和精神文明的方向。例如有些学生加入群团组织的目的不是为了服务师生,而是为入党增加筹码;积极要求入党也不是出于理想信仰,而是为毕业时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特别是在面对奖(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涉及相关切身利益的事情时,学生们自身的功利心和自私心理则更加凸显。针对这种现实状况,日常管理工作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疏导,让学生远离狭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以班级为形式的集体宣传和与一些思想较为极端的学生单独谈心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和树立学生长远、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逐步减少和消除学生的功利行为和不良心理状态。

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学习上常常表现出自信心不强,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再加上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特别是社会中企业对高学历的要求,这种“高门槛”的社会现象严重打击高职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主动性,同时造成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压力,甚至对未来充满迷茫。此外,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学习习惯,加上就读高职院校后脱离了父母的监管,更容易受外界媒体的不良影响,把精力过多投入在玩乐享受方面,不分昼夜沉迷于“泡网吧”、玩游戏的虚幻世界,更有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则经常出入娱乐场所,荒度时光。尤其在学生步入大二后,学生对学校及周边场所逐步熟悉和掌握,少数问题学生则成为学校周边玩乐场所经常出入的常客,迟到、逃课现象屡禁不止。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领导、老师,特别是辅导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千方百计正确引导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召开主题班会以及每周制定不同的班会内容。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寓教育和交流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迟到、旷课的严重性,以专业特色、事业前景等为话题与学生深入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人生、事业前景的展望制定自己科学具体的规划,使学生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完成学业。其次,举办成功人士报告会。单纯的说教对于90后新生是片面的。在学生课余生活期间,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成功人士开展主题讲座,畅谈人生经历,以真实生动的实例打开学生的心结。当今社会,职业资格证是进入各个单位的敲门砖,诸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需求,组织专业方面的学者、教授为学生进行了职业资格证重要性专题讲座,讲座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效果空前。第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定期举办师生共同参与的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和学习能动性。目前,高职院校时常举办各规模专业技能大赛,如 “建筑CAD与手工绘图大赛”。大赛分为班级组队的团队竞赛和个人竞赛,从准备到比赛历时两个月,呈现出老师认真辅导,学生踊跃参加的良好氛围,从而在竞赛中学习、锻炼、和实践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此次大赛,学生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更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既达到了以赛促教的目的,更达到了以赛促学的良好效果。通过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勤恳、科学的态度去完成专业知识的了解,成功地把学生学习动力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主动阶段。

4开发学生的潜能

在引导式教育、开放式管理的科学模式下,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创造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使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高职学生有着跳跃性的思维和活跃地表现自我才能的天性,特别是在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方面有着突出的潜质。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去除以点概面的思维模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利用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培养学生的特长,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自我锻炼、自我提高。高校学生日常管理中,采用以专业技能和学生活动模式相结合的策略,不仅举办了文艺体育活动如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歌咏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各项赛事,而且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口号,成功举办了建筑CAD与手工绘图竞赛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竞赛,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挖掘出学生在文艺、体育上的潜能,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巩固了专业知识。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在劳逸结合、寓教于乐的模式下,使学生更容易进入角色,更加主动地完成任务、发表观点。同时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对社会、政治和职业爱好认知的最佳途径,学生通过课外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时间管理、责任意识、交际能力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其深层次潜力得到很好地挖掘,最终获得宝贵的专业财富和社会经验,为日后步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而现代大学生则是这些人才的有生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则必须发扬传统管理模式的长处,摒弃传统管理工作的不足,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确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理念,把学生认知为既是管理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在管理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增强管理的实效性。同时增强管理队伍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的符合当代社会的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教育管理理念和手段,使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逐步科学化,制度化。相信高职院校通过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不断学习和勇于探索,一定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要求,为我国21世纪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改[2005]2号文).

[2]栾雯惠.“80后”教师与“90后”学生构建的新型师生关系心理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许庆瑞.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黄健琳,侯卫国.人本思想在高校学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7).

[5]孙加兴,周素萍.高校学生工作应以人为本之我见[J].科技咨询导报,2007(13).

上一篇:中国矿业大学全校公共选修课学生选课及上课冷... 下一篇:对高职学院篮球选修课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