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演唱中的科学美

时间:2022-07-06 02:26:30

浅谈声乐演唱中的科学美

摘 要 声乐演唱艺术,有其自身特有属性并刺激着社会中人的审美要求。声乐演唱的存在向社会反映着其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因此,我们要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发现研讨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声乐演唱中的“歌唱表演”是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要以自然科学的形式展示给欣赏者,以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关键词 声乐演唱 审美 科学美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科学美是一种反应美,是人类在探索、发现自然规律过程中所创造的成果或形式”。声乐演唱表演是用人声的歌唱并加上表演者内在情感和外部情绪来表现音乐的艺术形式。在音乐艺术形式的表现过程中演唱者要通过演唱和表演把词曲作家的创作变得栩栩如生,不仅使欣赏者得到听觉上的享受而且感受要有视觉上的震撼。这一完美艺术的表现要通过表演者以科学的学习态度,将声乐演唱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结合起来,在声乐演唱的实践过程中理解掌握科学原理进行严格有序的科学训练,探求于掌握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方法,从而驶向声乐演唱艺术的理想彼岸。

自18世纪初,就有一些医生和声乐教师开始探索人声的奥秘,直到20世纪以后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科学和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观念的进步,许多的科学家对嗓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致力于嗓音的科学研究,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不满足于经验主义的教学现状,他们主张并热衷于探求歌唱发声的科学原理,期望声乐理论研究与教学的科学性。特别是近五六十年来,各个领域研究学家的共同努力使嗓音科学及歌唱发声原理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遵循科学发声的基础上,声乐演唱过程中还要对原作理解和表现的准确程度进行把握,即原作的忠实再现。它体现着表演者的感受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也体现着表演者的艺术修养。对于演唱过程,笔者认为感知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准确的感知过程才能正确反映音乐作品的真实内容,才能进一步的分析、理解、想象等理性的心理认知活动。这对声乐演唱的真实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像歌剧、清唱剧、音乐剧等综合性比较轻的声乐形态更离不开表演者在主观上的积极探索,其真实性,就是演唱者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展现,对作品再现的真实程度相对要求较高,并且要求演唱者能够真实的入戏,把自己全身心投如到扮演的角色中做到入境、入情、入景,以戏中的“假我”的情感来替代“真我”。从这个意义上讲,剧中人物的情感完全是演唱者自身情感的外化或对象化,如歌剧《白毛女》中喜儿的情感变化、《原野》中金子的人物性格、《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的性格特征等,都要严格要求表演者遵循真实性的原则,将“真我”的感受和情感,外化到扮演角色的身上,从而完成和达到作品真实性的要求。

在真实性的原则下,也要避免另一种极端化的倾向,把乐谱的存在视为其真实性所必须依据的唯一标准,严格要求表演者逐字逐句、一字不差根据乐谱所写内容演唱表演,这样同样是不可取的。德国音乐家韦伯对歌唱中的节奏问题是这样认为的“对所有的人来说,最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一首乐曲的节奏运动中把嗓音和乐器结合的浑然一体,而使乐器支持并增强嗓音的表情;因为嗓音和乐器就其本质来说是相互矛盾的。由于呼吸和咬字的关系,歌唱时要求小节中有一定的起伏,就像波浪有规律地冲击着海滩一样。乐器(特别是弦乐器)则把时间分成截然分明的部分,仿佛钟摆的摆动那样。表情的真实性要求这些大不相同的特点相互融合。节拍不应该成为专横的限制,或是像磨坊锤子那样的敲击。相反,节拍对于音乐应该像脉搏对于人的生命一样。任何一部慢速度的作品,其中都会有某些要求进行较快的乐段,从而防止产生使人感到拖拉的现象。反之,也有需要在其中较慢地演奏某些乐段的快速作品,这样才不至于因过分热情而破坏了它的表情。”由此看来,演唱者仅仅关注乐谱的存在是远远不够的,真正把握作品的表现意义要以乐谱存在的各种提示和速度、力度、强弱变化的要求为基础,拓宽表演者广阔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声乐作品,只有对声乐作品有了一个清晰地理解和认识之后,才能将作品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表现再现出来,才能获得声乐演唱中的真实性。

出色的演唱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音乐表现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没有演唱技巧根本谈不上艺术表现,脱离了艺术表现,演唱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二者的统一,是音乐演唱又一重要美学原则。

科学美在各门自然科学中是广泛存在的。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界,它既繁纷复杂、又和谐统一。千百年来,各门自然科学正是从不同侧面去揭示大自然的内在秩序和奥秘,形成各自学科的科学理论。既告诉人们真理,也展示美的光辉。科学美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事物作用于审美者,经过其感知、分析、逻辑思维从而激起内心世界愉悦和享受等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科学学习就不单单只是科学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审美感知的过程。在声乐演唱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求知和审美结合起来,以审美的态度来对待学习,便会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探求科学知识的欲望,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较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宗华白.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 赵晓生.表演艺术研究卷[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

[4] 王次.音乐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5] 凌继尧.美学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现代汉语字母词略论 下一篇:国内实证类英语硕博论文与国外期刊论文结果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