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插画教学实践

时间:2022-07-06 01:08:09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插画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试图梳理与插画相关的知识背景和精神诉求所触及到各种联系,以求得到较为清晰的教学理念。通过对中国美术教育诟病的简要剖析,联系现代艺术生发和终结的过程,再结合版画的语言逻辑和技术理念,引出当代艺术在插画教学实践中的可能性以及意义。

【关键词】插画;图文互证;综合版画;叙事性绘画

近年来,“现代插画”流行于坊间,犹在艺术院校的学生中成了一个热门话题。较之于严肃艺术的沉重和现代艺术的哲学思辨而言,现代的插画无论是其通俗浅显的内容,还是绚丽的色彩以及新奇的造型和表现形式,对年轻人来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个最早应用在古代书籍中的艺术样式,其本意原是用来增加文字阅读的趣味性,起到说明和艺术欣赏的作用。中国和西方的古代插画都经由手绘开始,在印刷术发明之后,版画才成为了插画复制重要的手段,能够配合书籍印刷提高传播效率。现代印刷的普及,各种绘画形式的运用使插画风格、表现形式更具有多样性。时至今日,更为便捷地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实现数字图像的生成与转换。以此而制作的矢量图、CG、3D等数字插画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出版、商业广告、动漫游戏和其他商业领域,渗入到大众的日常文化消费中。

中国的美术学院教育一直延续着“徐悲鸿教学体系”的“现实主义传统”,在经历了近四十年的社会变革之后,不论是引入“苏派”教学模式,还是在积极接受西方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这种现象始终没有得到实质改善。虽然开放的路径能够使我们及时了解西方艺术教育的现状,但教育者似乎更容易按照实用主义的逻辑去思考,所以,在经历了85年、89年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之后,我们更喜欢躲在由伪经典编织的谎言里,普遍的艺术行为和方式离艺术也越来越远。西方文明的“现代”特征,已经不仅是在物质层面上对我们产生影响,对物质的迷恋和贪婪正在通过艺术的手段获得实现,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结合体构成了目前美术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在上个世纪,中国的现代艺术的教育和实践普遍比较缺失,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直是作为主流艺术形态流布于市,兴起于法国印象派之后以野兽派和立体派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只在1930年代有过昙花一现的表现,经过了30年的历史变迁,当我们在积极投入意识形态斗争的时候,曾历经百余年发展的现代艺术,开始逐渐被当代艺术所终结,时间锁定在了1966年。

1969年,哈罗德・泽曼(Harald Szeemann)在纽约策划《当态度变为形式:作品-观念-过程-情景-信息》展览,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里程碑。作为当代艺术的起点,从“外在形式”到“内在观念”,它都强调无论是作品、观念,还是过程、状态、信息等艺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表达艺术家的立场和态度。

现代艺术转变到当代艺术形态与相关社会背景对它的影响分不开。比如以作为现代艺术中心的美国为例,一方面反战情绪高昂;另一方面也开始对工业文明提出质疑;另外,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空虚,加速了社会问题的出现;哲学新思想对当代文化的新看法,关注多元,拒绝任何终极判断。除此之外,现代艺术的过分理性和工业文明特征也是内在质变的原因之一。

而当代艺术试图突破审美范畴,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从传统艺术、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用艺术表达多种思维方式;从强调主观感情到转向客观世界;对个性和风格的漠视或敌视。当代艺术首先是对现代艺术的反叛,发展了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新方法。观念的更迭,技术的转换,以及它所代表的公众意识、多元价值观和自由创造精神,都集中体现了西方当代文化中的发展趋势。人类的精神世界和自然生态一样,既富于变化又需要相互平衡。就艺术而言,理性控制和技术操作对艺术干预的越多,反理性、反科学的力量就会越发高涨。

当代艺术的语境已经在全球覆盖、侵染了半个多世纪。作为观念艺术形态,插画成为教学核心的关键,首先是取决于对插画概念的定位和本质属性的判断。决定于技术手段的实现与思想意识观念的个人自觉体验,能否被恰当地提取出来。与版画学习相关的专业技术和手段,会直接影响到插画创作对材料的运用以及所采取的表现方式。

艺术发展史,并非全都是被艺术技巧左右的历史,艺术观念也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插画自身具有传达、说明的功能,从叙事角度来讲,也包括很多美术作品其实也都属于插图范畴。翻开西方的插画发展史,也能够比较清晰地解读到,在艺术演变的各个不同时期,都会看到插画在其中所做出的反映。我们总能看到版画的在场。德国画家丢勒的《启示录》,西班牙戈雅的《战争的灾难》,法国画家多雷的但丁《神曲》插图,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神曲》插图,等等。任何讲述故事和描述物体图像都是说明性的,无论它是否简约或复杂。

在西方,许多知名艺术家都有用版画为文学名著制作插画作品的经历,依照文学作品的叙事文本,其中一个重要的知识功能是文图对应的形式描绘历史,以文本构成的社会体验和经验出发,经由形象思维的延伸扩张而和借助印刷制版的工艺手段进行技术转化,实现与叙事性文本的有机结合,从而使插图的意义不再停留在单纯的视觉元素的组合关系上,而是呈现出以图证史、文图互证的“文献载籍和图像遗物”的意义。文本是插画概念的重要元素之一,文本原是用文字写出来的,但往往能够直接理解的并不是“文本”。文本需要通过解读去理解,“文本”有多种含义,远古时期的艺术作品、历史遗迹等都可以成为文本。

一般说来,文学叙事常由文本层面与故事层面的叙述者构成陈述关系,用来表现不同的意义和功能。而绘画的叙事性则受制于视觉元素的静止瞬间和审美感受,叙述者即创作者借助绘画元素的构成关系,来引导读者对作品进行释读,引发人们对图像语义表达意图的准确性和歧异性等问题的思考和关注。人物、动态、背景以及顺序等叙事元素,经由创作者通过记录、排列、转换而进一步展开,但是,视觉元素不会呈现自始至终的故事脉络。叙事性绘画与叙事性文学一样,需要惯例与“语法”。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由组建之初以木刻教学为主,逐步扩展、健全了平、凹、凸、漏四大版种,建立和完善了版画实验室,实行工作室制教学,明确了各自不同的的教学内容和专业发展方向。近年来,在版画专业常规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综合材料版画”实践教学。由过去凹凸原理的综合,发展为以材料、印刷原理、材料性能的艺术表现为基础的多元化课程体系。版画系教学模式的形成、发展和不断,体现了一个动态的和有活力的艺术教学实践过程,克服了由于专业分工过细所造成的在创作意识所形成的自闭和狭隘。

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将“插画专业方向”设在第三工作室,这是在新时期,版画教学体系由古典艺术向现当代艺术转换的背景之下,旨在依托版画系的现有教学资源,确立版画教学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寻求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能够从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上有突出表现的新的教学路径。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插画教学并不普遍,除了个别院校(如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已经开设相关专业之外,其他的艺术类院校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出插画也基本上以文学作品的插画为主,按照传统造型艺术创作的规律进行,在题材和主题上的选择很重要。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翻新,插画从造型语言到艺术表现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的风格面貌。

动手能力的培养,使手绘的技术性因素能够控制视觉效果,成为解决造型与色彩问题的手段之一。

插画教学与创作究竟有没有当代性,除了把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现成品艺术看作是当代艺术形态之外,实际上还有一种以文本为基础的概念艺术实验。

插画如果仅仅作为插画教学的目的,并无多大意义,这在设计专业的插画作品中可以得到验证。作为以造型艺术和技术方式支撑的插画创作,不可能离开艺术表述的形式而陷于数字技术的追求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危险而且能够误导插画发展的陷阱。当然,我们不是排斥这种制造插画的手段和方法,也不拒绝这种表现形式。插画教学的另外一部分内容就是“图文互证”的问题,是它不是简单地回答图文互补的问题,深含复杂的历史哲学问题。艺术的风格,通常不与时代俱进,其变化也不一定反映时代和民族的精神。艺术具有自身的传统与程式,它的形式语言可以落后于时代,也可以走在时代的前列,甚至超越时代。

版画与插画的互动可以寻找可能性,方法论通过技术来实现。“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法国科学家狄德罗给技术所下的定义,基本上指出了现代技术所具有的目的性、社会性、多元性等主要特点。插画教学课程在版画语言的展开方式中,主要通过综合版画的观念延伸解决,技术观念、材料和反技术,借助于印刷基本原理实现插画的语言纯化。技术以方法与工具成就认识世界的诸多手段,材料体现人类精神物质化的载体。显然,概念中的技术和操作的技能,都会在插画实践过程中留下个人化的痕迹,这也决定着版画语言在插画实践当中运用的叙述形式。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不论是插画自身诉求的历史传统,还是现代意义上的当代性,抑或是版画语言的形态和对材料的认识以及由技术所引发的“插画”概念,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插画”教学体系所能够给予的。由手工制作展开的对传统的认识,能够保证取得专业技能、印刷技术和工艺手段的支持,也使当代艺术的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成为插画实践的必要条件和优势而得以较为完备的呈现。那么在此基础上,我们有理由将插画教学更好地引向与之相关的其他课程,也包括创作书、独立插画和独立连环画,甚至也能够触及动漫的造型,甚至是纯粹的艺术创作,这也是我们今后需要积极努力地方向。

上一篇:浅谈英语歌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下一篇:比较法视角下两大法系检察机关职能差异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