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

时间:2022-07-05 10:58:3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

[摘要]从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重要性入手,深入分析了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四大基本原则,包括效率性原则、规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协调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具体构想,包括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信息收集系统、评价与诊断系统等。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教学 质量保障 组织体系

[作者简介]陈张杰(1979-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朱志海(1981- ),男,江苏如皋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助理研究员,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江苏 南通 226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立项课题“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C-c/2011/01/5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029-02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具体表现,也是高职教学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并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当前,高职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内涵建设阶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但是到目前为止,实践教学质量仍然是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从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要提升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体系,因为实践教学涉及学校多个部门,而且其运作过程也很复杂,高水平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可以促使学校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原则

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目的在于实现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高效、可行、经济,从而切实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而要建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就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进行,这不仅关系到所构建组织体系的完备与否,更直接关系到整个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其构建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四个:

1.效率性原则。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级别、多环节的复杂组织系统,涉及学校的诸多部门和运行环节。因此,要实现整个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行,就必须对所涉及的各部门、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使他们相互分工、相互协作,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有序、协调、高效。一般来说,效率按层级高低,一般可分为低、中、高三层。低层是指个人的效率,主要包括组织体系中个人完成的相关任务情况;中层是指组织工作的管理效率,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监督、激励、协调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高层是指组织的决策效率,考察的是组织今后的发展情况,包括制定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等内容,其目的在于推动组织更快更好的发展。

2.规范性原则。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该组织体系的高效运行,就必须对其工作环节、工作过程进行规范。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组织运行程序的规范化,组织在运行过程中的所有工作都得有严格、规范的程序文件和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而各项工作也都得按章办事,不得随意改变;二是组织运行文件的规范化,所有工作的过程和结果都要留有书面资料,要做到有据可查,有迹可循,便于发生问题时查找原因,总结经验。

3.适应性原则。高职院校是一个群体性概念,各具特色且水平有高有低,每一所高职院校都有其特点,每一所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有的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区域内甚至是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已处于“内涵建设”阶段,而有的高职院校则是刚刚成立,仍处于“外延扩张”阶段。所处阶段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不同。在“外延扩张”阶段,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外延的扩张,其组织结构应更简单、直接;在“内涵建设”阶段,则要求其组织结构严谨、内涵丰富,以提高内涵建设的质量。

4.协调性原则。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包含很多子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子系统的改变都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协调性原则就是要保证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影响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降低或消除他们相互之间的制约因素,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内容

众所周知,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其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了这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高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作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制度性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就必须坚持效率性、规范性、适应性和协调性四大原则,以“目标明确、程序规范、全面高效”为指导思想,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管理规范、可操作性强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切实提高全员的实践教学水平,从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可由六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审计系统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辅助系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1.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指挥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结构复杂、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必须有一个高水平、高效率的指挥系统。该指挥系统是整个组织体系的核心部分,也是整个组织体系能否顺利运行、完成预期任务、实现预期目标的关键,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一般来说,指挥系统应由院长或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其成员包括教务处、学工处、组织部、纪委、人事处、院办、各教学系部等部门负责人及教学督导组成员,也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教育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指挥系统的主要任务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制定适合本校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具体目标和标准;第二,制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程序文件;第三,指挥与协调六大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解决存在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第四,制定与实践教学质量控制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

2.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收集系统是整个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该系统应由教务处和各教学系部共同管理,由专人负责,以网络化的形式,以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动态信息和教学活动后的反馈信息为主要内容进行收集,定期有关的状态数据和活动信息。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收集与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以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和准确度,为学校制定出符合本校实情和实践教学需求的正确决定,提供准确的事实依据。

3.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评价与诊断系统的任务是对信息收集系统提供的各类信息进行整理、分类、存储、统计、分析,对一些信息的具体内涵进行定义与说明,找出信息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反馈给实践教学活动。因此,评价与诊断系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由一些熟悉实践教学内涵的专家组成一个团队,由分管教学副院长负责,让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各学科的资深专家、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参与进来。此外,该团队还应该有一些从事教学统计、测量与评价的专家。

4.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系统是将评价与诊断系统所得出的结论反馈给指挥系统、相关职能部门和具体的教学人员,用以调整、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解决存在的问题。因而,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系统是稳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其反馈信息的及时、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运行的效率和状态。该系统一般由教务处负责,各教学系部负责人牵头,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构成。由于反馈信息不仅关系到学校层面的政策调整,也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实践教学老师和学生的个人利益,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甚至出现很严重的教学事故。因此,对反馈的信息必须严格要求,要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基础上,以最快的速度向指挥系统和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信息,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5.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审计系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审计系统实际上跟实践教学中的具体教学活动或学习本身没有直接的联系,从根上讲,它其实就是一个监督系统,是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再评价,相当于我们工作中常碰到的“元评价”。该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跟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系统里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没有隶属关系,其人员组成应该是一个专家团队,除了包括本校实践教学方面的专家之外,还应有相当比例的代表来自校外,包括一些质量评审和鉴定方面的专家。该系统的职责就是要看学校是否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这个体系的运行是否有效、持续。值得注意的是,该系统并不对具体的质量保障活动进行监督,也不对学校所设定的质量保障目标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它只关注学校为达到质量保障目标而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有多高。

6.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辅助系统。要建立一个完善、高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辅助系统,就要发展学校的质量文化,这是有效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也是国外很多高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所得出的成果。这是因为,一方面,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部分人的事情,而应该是全校所有人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当前高职院校所建立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组织体系,是从制度的角度对实践教学活动以及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只是一种外在压力的表现,还未内化为学校所有人崇尚的价值标准。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辅助体系,该体系应由党委、宣传部负责,团委、相关职能部门、各系部共同参与,其目的是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质量宣传,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培育一种积极向上、质量立校的学校质量文化,将全校师生员工对于质量的认识从制度驱动层面提升到精神认同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学校教学质量保证体系[M].北京:出版社,2005.

[2]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同济大学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项目组.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余嘉强,吴结.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质量保障组织体系的构建[J].高教探索,2008(4).

上一篇: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下一篇:sac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