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论文

时间:2022-07-05 08:05:33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论文

一、让诗歌教学变的厚重

诗歌教学之所以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在高考试卷中,有诗歌阅读这个题型,说实话,教师在教学中有不得已而为之的嫌疑,并不是出于诗歌本身的魅力而主动去探索。面对这一文化瑰宝,其实不应该由高考来作动力,他应该是一个举国上下达成共识的自发的爱国行为。就单个人而言,力量毕竟是单薄的,但只要有人为此努力,就是值得鼓励和赞扬的。这坚定了我为之努力的决心。如何让诗歌教学变的厚重?其主旨就是要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我国灿烂的传统文化,民风民俗,提高学生本身的国民素质和爱国情怀。例如:在诗歌教学中渗透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古人在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其中,《元日》就是一首这样的古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爆竹是古代驱年兽的必燃物,将竹子置于火上,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的清脆的响声,用以驱邪,后来逐渐演化成现在的鞭炮。屠苏是什么呢?当我问起这个问题,学生一时蒙住了,不知屠苏为何物,为此,我让学生查阅资料,自己解决这个问题,经过查询,学生们恍然大悟,了解到原来屠苏是一种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祛病消灾。为此我给学生们讲到古人的生活习惯,有些是很不错的。比如这种屠苏酒,就是一种药酒,它能祛病消灾,强身健体,而且酒能舒筋活血,再加上屠苏的药用价值,人们自然身体康健,并逐年流传。像这种酒文化,在别的诗歌当中也可以看到。比如李白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猛一看,似乎酒里有很多绿色的小蚂蚁,是另一种药酒蚂蚁酒吗?若细究,其实则不然,这首诗讲的是好友相聚,在一个冬日的黄昏,天色渐晚,似乎有一场雪要飘洒下来,林中小屋里,老友相对,小酌几杯,酒是新酿,里面还有像绿色的小蚂蚁一样的酒糟,新酒佳酿,老友相陪,这是怎样的一种难得的情怀呢?屋外天色将晚,屋内红泥小火炉里的火暖暖的,任谁都有喝一杯的冲动,更何况是面对老友?酒文化让诗歌变的厚重。

二、在戏曲文化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学中的一部分,有一种是学生很排斥的,那就是传统文学里的戏曲,学生们因为年轻气盛,所以接受不了慢节奏的戏曲文化,咿咿呀呀的唱,让学生反感,如何让这一传统文化继续被传承?我选择了他们最感兴趣的爱情主题,我把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展示给学生们,让他们感受戏曲的魅力。里面的经典唱词发人深省。学生们可以探讨爱情的问题。自由大胆的追求爱情,在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是多麽难能可贵?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他表达了一种向往理想爱情的追求,我还将戏曲知识补充了进去,使得学生这一方面的知识变得更丰富。

三、渗透传统节日和传统精神

高中语文教学中同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传统节日。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写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便是极力渲染民间欢度元宵佳节时的热闹景象;杜牧有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不正是民间传统节日清明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写道“于是怀石,遂自投泊罗以死”,这正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这里的“初七”指的便是七夕情人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处“明月”即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说的就是中秋节;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说的就是九九重阳节。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是贯穿始终的。传统精神指导着对学生的传统美德的教育,促使着学生了解和认识我们本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观念,影响着塑造期的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修养以及思维方式。在民族精神方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性,是属于我们传统文化中必须认同的。在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中学文言文中表现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两种:一是重义轻利,一是尚君唯上?在思维方式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是充满辩证法的整体观的。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思想,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应该只是经济的发展,更应该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学肩负着这一重要的使命。

作者:杨海燕单位:江西省鄱阳中学

上一篇: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论文 下一篇:文化构建下传统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