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体育课兴趣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07-05 07:53:23

高校学生体育课兴趣培养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2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而导致的,本文结合新课程教学的改革,从我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开始,提出发挥体育选项课的教学新模式,加强教学评价以及改进课堂教学质量等方法探讨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课 兴趣 培养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高校的体育课是大学中的公共必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上体育课,能使学生更快的投入到运动中去,上课的效果比传统的上体育课更加好。如何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有促进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一、改进教学模式,发挥体育选项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的话,他们才能在行为上产生积极的热情,学校开设的体育选项课,对学生体育课的兴趣的形成肯定有非常有利的作用,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大多是在我国比较普及的大众运动项目,一般的高校都具备足够的师资和场地条件来开展这些活动,这些运动项目也是课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的主要项目,也是培养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兴趣最有效活跃的成分。

我通过对进两年的高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男生选择篮球、排球、以及足球,选择体育舞蹈和啦啦操的绝大多数是女生,这也可以看出项目的性别差异,大部分男生选择三大球的主要原因,是在以前的学习中经常接触到的体育项目,毕竟有一定的该项目的基础,同时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促进人的身体素质和人体机能的发展,还可以改善学生的心里健康,增加团队的精神,而选择体育舞蹈和啦啦操的女同学,则可以培养她们良好的身体形态,并且对身心也很愉快,但也有些项目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对于学生现有的体育课,得到学生感兴趣的项目要坚持搞好,没有得到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该项目在这所高校中普及不起来的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中要适当的调整,并且适当增加新的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减少学生不敢兴趣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该项目的运动感兴趣的了,学生才会乐意去学,乐意去锻炼,要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感觉到这是一种乐趣,这对于体育课的教学作用以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改进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的体育教师除了在教学上改进教学方方法,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体育课带给他们的乐趣之外,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课堂中要关心学生,要尊重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要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引导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发现体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问题和障碍。

(一)导入新课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时,一定要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足球教学课的脚背外侧踢弧线球,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先讲世界上优秀足球运动员踢出的“香蕉球”而进球的足球明星,他们的脚法是如此的精湛和娴熟,使得学生在他的脑海里就有一种他们的脚法要是自己的脚下踢出这样的弧线球该有多么的自豪的想法,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学习欲望的话,就会激起学习的热情。学生对体育学习、练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减少了无效时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新授教学内容时,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授教学内容是学生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学生能正确思维、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识。上课不让带手机,尤其是体育课,但是如果是新授的内容时,可以事先跟学生说好让学生进行拍摄,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新知识,课后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反复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安排练习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是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单一的学习会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坐到多样化、趣味化,可安排学生自练、互练,小组一起练,进行互相比较,互相评述,期间老师可讲解示范,分层讲解等方法知指导,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

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从理性上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应有充分的认识,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对体育锻炼的兴趣,通过理论学习使他们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锻炼效果,做出评价,提高他们参加锻炼的兴趣和信心,也使他们能随着生活条件、环境,年龄变化,合理调节体育锻炼项目,运动时间和运动量,达到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目的。

三、加强教学评价,并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亲密接触”非智力的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的。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在教学目标、模式、组织、评价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得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发的智力,还要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体质等方面加以影响,所以,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

现在高校很多都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分班选项上课的,体育选项课都是学生自己喜欢上的项目,一个项目的班级可以由几个教师担任,而且几个教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这样的话学生的教学和成绩的考核都是分开的,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公平、公正的,所以我们现在新时期下的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教与考分离模式”,也是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下的必然趋势。

通过这种体育选项课“教与考分离模式”,使学生考试的成绩的准确性更加合理化,学生考试的成绩由教师的集体统一打分,这样也使学生的评分标准更加严格的执行,也避免了一个教师凭主观臆断来打分的误区,使学生打分的准确性更加公平、公正,公开而且合理。在这种情况下,更加体现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使得教师更有激情投入到教学当中,也会使教师之间形成互相学习业务知识以及探讨各种研究的良好的氛围,从而有利于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的开展,也增强了教师对教学的责任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节课了;在另外一方面也促使学生更加自觉的去锻炼和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也通过考核小组的集体评分,使某些想蒙混过关的学生的想法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学生在课外活动锻炼中和上课的风气也在全校慢慢铺满开来,对全校的学风和校风的转变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考核过关的紧迫感,使学生更加自主的去学习,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为终身锻炼的好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体育课必须要在学生的兴趣之下来进行教学的话,那就会使学生更能掌握体育技术,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动力源泉,也是影响学生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的因素,也只有在自己兴趣范围内的体育活动项目锻炼中,才能真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教学中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合,并通过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才能达到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新.关于教考分离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1996.06.20.

[2] 杨佳斌.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2006.04.14.

[3] 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发展与改革纲要[N].中国体育报.2000.12.9.

上一篇:医疗健康行业磨难 下一篇:浅谈创建技工学校特色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