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05 07:34:31

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问题研究

摘 要:国有企业的素质关系到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虽然在规模与布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企改革相继落地。混合制是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形式和途径,是在各所有制追求优势互补的动机支配下形成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混合制

一、国有企业混合制改革的原因

1.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上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经过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不朽的成就。国有企业的数量以及分布范围虽然得到了一定的缩减,但其经济实力却得到了加强,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速,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即使经过了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以上。但近几年来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近几年来可持续发展观点的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成为必然趋势。面对经济发展的压力,国有企业不得不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方式。

2.国有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

虽然从上个世纪我过就对国有企业在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国有企业的一些弊端还依旧成为阻碍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几十年计划经济,导致我国国有企业只会按计划生产,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虽然计划经济已经结束,但其弊端却还依旧存在。并且其管理结构相对较为复杂,企业运行要经过层层审批,程序繁琐,运行效率低下。同时国企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相对于工作效率,员工更多的是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有没符合规章制度、公司要求,工作积极性不高。并且在一些国企,员工的奖励看的不是业绩,而是职位等级。长期以往,此种形式。对一般员工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对企业的利益也会造成损害。

3.混合制经济的优势

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是一种社会经济形势,而且是一种企业资本组成方式。前文已分析了国企中存在的很多弊端,混合所有制就是改变这种方式的一种具体做法。在混合所有制下企业的高管不再是政府直接任命,而是要通过选拨竞争,有才能的人都有机会能加入到企业的管理中去,成为企业的重要一员。这样有利于培养出一大批真正有实力的人,并且促进员工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企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政府负责对转让得到的资本进行宏观监管和利用杠杆对国有资产进行放大,形成股权制衡,这样有利于完善企业产权制度,实现政企分离。

二、国企混合制改革的模式

1.国企引入民间投资

我国的民间投资主要包括民营资本、PE资本和个人资本等。以前我国在很多领域对于国内民间资本的介入有严格的限制,并且民间投资进入国有企业的渠道也不畅通,政府审批程序复杂,服务不到位,导致我国的民营投资很难进入到一些国有行业当中去。近年来,国家逐步放宽松对一些行业领域的控制,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投资的行为,使得民间投资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融资租赁等多种形式进入国有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2.员工持股或股权激励

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措施,主要是对于企业的重要技术骨干,管理员工骨干,允许其持有该公司的股份。它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能够使得员工形成一种主人公思想,增加员工的积极性,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作用。企业可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引入职工持股制度,帮助员工实现持股,对于优秀的员工企业也可以奖以股权;职工也可以通过出资设立股份公司、委托基金公司或信托公司持股等合法的方式实现持股。

3.不同层级国企的联合

混合所有制的组织形式多样其中有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外国资本与个人持股等的混合,也包括不同级别国企的联合,即央企与省、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以及地方政府控制的企业的联合。这种联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国有资本效率。

三、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面临的问题

国有企业通过引入多种经济成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整合资源优势,规范公司治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存在的一些制度障碍严重制约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

1.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

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控制着一些关键领域的生产,对一些特殊行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混合制改革问题中改革的领域、范围以及程度都关系到国有经济的定位问题。对一些关键行业、特殊领域进行混合制改革是否会影响到国有经济的控制,影响我国经济的安全?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规模进入各个行业与领域,是否会影响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在竞争性领域过快膨胀,是否会造成“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限制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是国有经济定位需解决的问题。

2.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在过去,国有资产的受让者主要是曾经的管理者,其中一部分管理者明知即将收购这些国有企业,就利用自身的行政优势把企业的经营业绩做成亏损,从而低价收购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于本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如果不能从法律法规上规范操作流程,出台具体方案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打消人们的顾虑,本轮混合所有制改革就难以推进。

3.员工持股问题

前面已经介绍了员工持股的重要性,但是事实上员工持股也存在不少问题。对于上市公司员工持股的比例不能超过本公司股本的10%,但有一些上市公司,其一线制作员工和销售人员较多,如果将他们都纳入员工持股范畴,就会摊薄员工的持股份额,对于核心骨干员工难以真正让他们以企业主人的身份为企业尽心尽力。同时由于一些与员工的持股希望是进行市场套利获现,他们持股的目的是短期性的,一旦过了禁售期,他们就会将股票以很低的成本卖出去,而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是为公司发展,是长期性、可持续性的,员工出售期股权这样对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是很不利的,与公司目的背道而驰。

四、推进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让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以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治理体系,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针对上面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平衡各方利益,分类改革

我们国有企业改革后,民营股份将会进入企业当中,要想改革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平衡好国有股份和民营股份之间的利益关系。如果一旦民营股份的利益得不到满足,一方面将会阻碍民营资金的而继续进入,另一方面更甚至会导致原有资金的退出;反之,过分强调民营股份的利益则会损害国家的利益,国有资产流失。对此,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企业完成,但是国家支付相关成本,这样既能解决不同股份的利益平衡问题,又不会对企业履行公益性职责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对于企业混合制改革主要分两类: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应该坚持国有控股;对于完全竞争的商业领域,应该鼓励非公有制持股,走向市场。

2.转让价格市场化

转让价格市场化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于企业的资产价值,我们不能百分百的评估出来,这不是技术和模型的进步就可以解决的。但是在公平公正的交易市场中,市场越开放越活跃,对于企业的股权定价就越能合理的反映企业价值。政府应该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国有资本转让市场,允许我国各种经济主体和各种资本平等自由的流通,这样才能建立公平公正的股权价格交易机制。

3.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

改革是一个持续的、影响深远的过程,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妥善解决这些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面对这些问题,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类问题的再次出现。员工持股是混合制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大势所趋。但对于其持股的具体标准以及持股比例,出资方式等问题我们应根据现实不断调整,慢慢完善相应的制度与政策。

参考文献:

[1]梁法院.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如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J].企业研究,2014.(03).

[2]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05).

[3]李贝贝.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参考标准[J].中国市场,2015,(46).

[4]陈爱莲.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公司治理[J].商,2015,(35).

[5金培.论国有企业改革再定位[J].中国工业经济,2014(04).

作者简介:胡洁,女,汉,湖北,广东工业大学,硕士,财务管理

上一篇: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烟叶生产模式的实践应用 下一篇:浅谈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