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蟑螂的法律规制

时间:2022-07-05 02:20:11

专利蟑螂的法律规制

摘要:在强调知识经济的今天,对科技产品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权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科技创新者的权益,从而促进科技的进步。由于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其存在具有隐蔽性,因而其使得权利相对人更容易陷入侵权的牢笼中,这使得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增加而且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专利蟑螂。因而运用法律对专利蟑螂进行规制的行为是正当的也是必须的。通过简要介绍专利蟑螂的概念、特征,介绍我国目前专利蟑螂的现象,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立法,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专利蟑螂;法律规制;专利法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68

1 专利蟑螂的概述

1.1 专利蟑螂的概念

专利蟑螂,其英文名为patent troll,又名专利海盗,其本质上是以专利为唯一产品的空壳公司,具体是指那些不从事科研项目,而是专门从事于专利投机的主体,在他自己研究申请专利中,或从破产企业和其他发明家等人手中购买专利,通过获取越来越高的专利许可费,通常使用专利侵权诉讼作为要挟的一种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扰乱专利市场的行为也就构成了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专利嶂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专利交易,维护中小实体或个人的专利权等,然而其主要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不是为了使申请的专利得到应用,这使得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受到影响,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法律的规制。

1.2 专利蟑螂的特点

专利蟑螂的产生来源于知识产权本身的隐蔽性的特点,其产生与发展给专利市场秩序的维持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专利蟑螂的运作模式通常为通过收集大量的专利,然后去寻找目标公司,再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通常以专利授权或者侵权诉讼为威胁,进而达到自己营利的目的。通过分析专利蟑螂的运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出专利蟑螂的特征有,首先是专利蟑螂擅长从各种研究机构或者个人手中购买啊大量的专利,他们对专利市场有着敏锐的感知,明确知道哪种专利在市场上处于火热状态,购买哪种专利是有利可图的;其次,专利蟑螂将手中持有的专利通常不是用来实施的,而是用来进行商业化的交易,专利蟑螂通过寻找适当的目标公司,与其进行谈判,并进而获取利益,它通常没有明确的主营业务,只是通过向其他公司进行专利授权或者进行专利侵权诉讼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从外部特征来看,专利蟑螂的规模较小,而其诉讼的对象往往是一种大公司,其目的是因为小公司往往会避免与大公司上法庭,会选择和解,通常情况下,在谈判中专利蟑螂往往占据着主动地位。专利蟑螂与专利恶意诉讼又是有区别的,专利恶意诉讼强调的是利用诉讼去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专利蟑螂营利的手段不仅仅包括诉讼还有专利授权。

1.3 专利蟑螂产生的原因

专利蟑螂这一现象最早是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后来逐渐蔓延到全球的范围内。专利蟑螂利用的是欧美当时很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高昂的律师费用作为一个杠杆,利用了一些企业害怕遭遇诉讼风险的心理,强迫使用相关专利的企业向专利蟑螂支付大笔费用,这种方式对一些没有核心技术而自己有亟待发展市场的企业尤为奏效。

2 目前专利蟑螂的现状

专利蟑螂最先起源于美国,现如今在欧洲、日本等经济和科技较为发达的国家蔓延开来。据有关统计介绍,2011年,此类案件数量已达到1507件,约占全部专利诉讼的45%,2012年增长到2921件,占全部专利诉讼案件总数的62%,可见其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增长之快,影响之深。在这些国家中,美国遭受的影响最大,因为美国本身科技水平较高,专利申请政策较为宽松,这为专利蟑螂购买专利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而美国又是一个法律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其诉讼律师费用相当高昂,这为专利蟑螂胁迫企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的陪审团裁判制度中,陪审员在案件的判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陪审团往往支持弱势群体的利益,而专利蟑螂诉讼中,通常被诉对象为大公司大企业,这使得陪审团往往偏向于专利蟑螂。但是美国基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考量,对这一局面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扭转,其中最为典型的是eBay王专利侵权纠纷案,法院最终根据“衡平法则”和“四要素测试法”撤销了对eBay的永久禁止令。

专利蟑螂泛滥的现象使得整个社会的科技水平、道德水平都在下降,将会影响到整个市场经济的活力,也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专利蟑螂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现归结于以下三点:首先专利蟑螂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更为混乱,许多企业因为专利蟑螂挑起的专利侵权诉讼而面临着巨额的侵权官司,有的败诉后使得企业的科研、生产必须中断,这对整个科技市场来说,形成了极大的压力,企业的停产会导致大批人员失业,同时也浪费了前期的科研费用,对整个社会造成了浪费,也极大地扰乱了市场秩序。其次,专利蟑螂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专利蟑螂往往将手中的专利往往不是用来实施,而是用于进行商业化的途径,并且专利蟑螂也从其中获得了巨额的利润,“羊毛必定出在羊身上”,专利蟑螂从中赚取的利润大部分来源于一些经济实力不强,但是在逐渐发展科研和生产的企业的发展经费,这就相当于减少了原来用于科研的投资,使得大量财产落入专利蟑螂的手中,这无疑是给整个科技市场带来了一种不好的风气,大家都去通过转手专利的方式赚钱,而不愿意通过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和科学技术的研发来更新自己现有的专利技术,从而生产出质量更好的产品。这样下去,整个社会的对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必然会减弱。最后,专利蟑螂也会导致司法资源的大量浪费,专利蟑螂所控诉的公司,往往所经历的时间比较长,律师费用比较高昂,有些专利蟑螂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企图通过缠诉将对方拖垮,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为整个社会创造出任何科技或者物质方面的财富,反而造成了法院的资源紧张和浪费。

3 对专利蟑螂的法律规制的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专利蟑螂虽然起源于美国,但是我国企业在海外或者国内遭遇专利蟑螂诉讼的风险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应当不断完善和加强我国关于专利蟑螂的立法,从而起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首先,我国应当在《专利法》中完善关于专利蟑螂法律规制的内容,我国专利法主要强调的是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和对专利侵权人的打击,目前还没有对专利蟑螂的法律规定,专利蟑螂实质上是专利权人对权利滥用的方式之一,而我国专利法又是比较侧重于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忽视社会利益与他人利益,因而首先我们要考虑扭转专利法的立法宗旨,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再就是要完善我国的专利强制许可制度,专利蟑螂将手中持有的专利不加以实施,而是将其作为商业化营利的手段,明确条文中的专利的“未实施”和“未充分实施”的法律规定,从而明确专利权人的权利和义务。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专利法》中适当增加专利权人的权利限定的内容,在专利权进行买卖时进行限制。

还应当在我国的《反垄断法》中对专利蟑螂进行法律规制。专利与垄断之间有着不可隔离的关系。众所周知,专利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制度设计中赋予专利权垄断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通过垄断性获得利益,从而通过利益来鼓励创新、鼓励科学研究的持续进行,同时要使得专利权的垄断性的积极效果大于其消极影响。《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从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维护自由竞争,通过对破坏自由竞争和市场秩序的主体进行法律规制,以保护市场中的自由平等竞争。在通过《反垄断法》来对专利蟑螂进行规制时,要明确滥用专利权的范畴,使对专利蟑螂的判断有一个明晰的界定。其次对滥用专利权而形成的“垄断地位”有一个明确的依据,在专利领域中,明确规定“垄断地位”的标准。最后,为了防止司法资源的浪费与滥用,笔者认为,应在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滥用可以作为专利侵权的抗辩事由。

上一篇:儿童与数学的对接 下一篇:“积极心理学”是把神奇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