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构想

时间:2022-07-05 02:01:27

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发展构想

摘要:农机专业合作社应时应运而生,取得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它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包括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01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投入,随着农村土地承包、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现象的发生,各种农村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现就赤峰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方向做一些探讨。

一、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意义及现状

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和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服务成员为宗旨,遵循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为合作社成员和其他个人或团体提供服务的组织。

合作社按照《章程》在理事会的基础上,实行社长(理事长)负责制,组建业务、生产、管理、维修、培训、财务等内部管理机构。采用统分结合的办法进行管理,统一生产资料采购、统一生产作业安排调度、统一培训及机具保养、统一销售;单机作业成本核算,按作业量和作业质量计算报酬,多劳多得,奖罚分明。按股分红,按劳取酬。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越来越短缺,将来谁来种田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农机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把机械、资金、技术、人力、耕地和市场等资源结合在一起,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有效地促进劳动力转移,成为将来农田作业的主体,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产生推动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农机合作社引领了规模化经营,可以向客户提供品质统一的高质量农产品,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龙头企业更愿意将生产基地安排到合作社经营的土地。合作社农作物种植结构向经济类转移。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产生促进了农机化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土地的标准化生产,使农牧业经营体制得到了创新。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主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赤峰市不断加强农机经济合作组织的科学、规范、健康化建设。推动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至2014年底目前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48家,入社社员6478户,拥有机具16011台,从业人员8363人,服务农牧户133049户,资产总额达44718万元,承担着全市597万亩耕地的机械化生产作业任务。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车间面积达1.36万平方米,机具场库棚面积达到了8.91万平方米。帮助农机合作社引进先进农机化技术与农机装备,提高农机合作社全程机械化作业能力。

合作社在经营方式上主要采取以下方式:一是租地,以一定的价格租种农户的耕地;二是代耕代种,农户耕地不入股,但交给合作社管理,农产品归农户,农户交一定的费用;三是单一作业服务,如耕、播、收等按亩收费;四是跨区作业服务,统一组织社员到外地开展机械化生产。引导农机合作社大力开展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逐步达到生产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灌溉自动化、经营规模化、效益最大化的园区现代化建设目标。

二、农机经济合作社经济发展构想

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为本社社员服务,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有限,但可以通过逐步发展壮大,为更多的农牧户服务,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主要发展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培养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壮大,逐步向农机合作社转化。积极发展农机大户、农机协会和农机合作组织等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加强培育,规范管理,创新服务,逐步整合,条件成熟的,逐步过度到农机合作社。逐步形成以农机合作社为农牧业机械化发展主体的局面。

(二)落实有关扶持措施,强化农机合作社建设。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实税费等方面政策优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性保险等政策要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倾斜,利用阳光工程等项目尽量减免农机专业合作社操作人员的培训考试费用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检验等费用。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承担各种项目,将合作社作为实施各类农机专项和基本建设、科研推广项目的重要主体。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集体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制订多种培训形式,培训农机专业合作社专门人才。建立农机合作社内部和农机合作社与农牧民之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合理布局,避免交叉。我市耕地面积2000万亩,除坡耕地及目前不便于开展机械化作业的经济作物面积外,可利用机械化作业的面积达到1200万亩,为适当保持发展空间,农机合作社应发展到600个以内,随着合作社的发展,逐步进行合作社合并,并吸纳其他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加入到农机合作社,将来稳定在500个左右,可以基本上实现机械化作业全覆盖。

(四)多种组织形式发展。通过多年探索,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组织形式发展。即:龙头企业牵头与农机户、农户有机结合式;农机大户之间的有机结合式;基层组织(农机站、村委会)牵头与有机户、农户的有机结合式。

(五)严格规范管理,建立合理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要求,合作社按照企业运作模式成立各种组织,制订出行之有效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使农机合作社在运作中有章可循。建立与耕地所有者合理的利益衔接机制,松山区金秋农机合作社在耕地租赁方面按市场化运作,与农民签订了亩玉米基础产量1600斤、付农民租金400元,亩产量超出部分按农民七、合作社三的比例分成的合同,防止出现了农民因合作社收益高而抽回耕地的问题,保证了合作社规模化经营的连续性。

(六)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培养现代的职业农牧民。通过组织农机部门、农机合作社人员到其他省市以及各旗县区、合作社之间进行学习考察,参考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创新工作思路,找准切入点并进行有效运作,推动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的进程。充分利用农机部门的技术优势,向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种农机服务信息,不断扩大对社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层层培训、重点宣传,做到科技入户,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技术水平。

本文参考数据:赤峰市农牧业局。

上一篇:浅谈我国保险人制度的沿革与未来 下一篇:探讨市场经济下幼儿园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