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送血车司机专业知识培训的做法

时间:2022-07-05 10:35:11

加强送血车司机专业知识培训的做法

[摘 要] 目的:通过开展送血司机用血知识岗前培训,强化送血司机血液制品安全意识及防范能力,保障血液制品运送途中的安全。方法:制订系统的培训考核计划并实施,保障血液制品运送途中安全。结果:通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上岗的送血车司机,在上岗后的送血工作中未发生与血液制品安全相关的差错事件,血液制品运送完全率100%。结论:对送血车司机进行规范严格的岗前培训,可以加强送血车司机用血安全知识的掌握,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对不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是确保了血液制品运送途中安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血液;安全;培训;司机

临床安全输血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从最初的采血到最后的输血,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或潜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并执行临床安全用血制度,最大程度地保证输血安全。我站成立以来,一直把安全用血做为工作的核心和首要任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培训制度,并针对送血车司机专业知识欠缺、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的情况,加强了对送血车司机的岗前培训、考试与考核,确保了用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

1.培训

1.1培训方法

1.1.1集中授课 请业务精湛、授课能力强的专业人员为司机进行专业知识讲课,并解答所有难点和疑点问题,负责理论知识的考核。

1.1.2跟班带教 请资深司机或专业人员跟班随车送血,负责运送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指导和错误纠正,督导司机在送血全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安全防范。

1.2培训内容

1.2.1开展职业道德、服务礼仪和个人素质培训,组织送血车司机进行血站文化与服务理念的学习,提升送血车司机个人修养和服务意识。

1.2.2组织学习各项工作制度,加强输血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工作责任心与安全防范意识,提高送血车司机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

1.2.3落实专业知识培训与操作流程详解,确保运送途中血液制品的原生态保存。

通过培训让送血车司机明白什么是血液制品的原生态,怎样才能维护血液制品的原生态等等,让他们在明白了为什么和怎样做之后以理论指导实践,维护好运送途中血液制品的生物活性及生理功能、有效性和安全性,确保各类血液制品的原生态运送。以机采血小板的运送流程为例:机采血小板应在20―24℃条件下振荡保存,通常使用便携式血小板保存箱进行运送。便携式血小板保存箱在环境温度5―30℃的条件下箱温可控制在20-24℃,振荡频率是60周/分钟,振荡幅度是50。送血司机将核对好了的机采血小板装入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下的便携式血小板保存箱(血站工作人员会在送血前半小时接通电源将箱温调节至20-24℃),拔出电源将保存箱移入送血车上平整处放置,并接通车上电源,观察温度及振荡幅度、频率是否正常,如正常即可送出。机采血小板送达目的地后应与血库工作人员一起察看送达时的时间及血小板保存相关数据并记录,核对品种、数量、血型、条型码、有效期及外观,确认无误后请血库工作人员再次核对并在送血单上签收。

1.2.4关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知识 转运箱每天使用完毕后必须做好清洁、消毒,贮血冰箱、低温冰箱每天做好外部清洁、消毒工作等等,这些工作看似简单易做,但要真正做好坚持做好并不容易。所以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反复强调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性,让司机在知道了重要性后养成随时维护和保养的习惯,以确保所以仪器时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障血液制品运送途中的绝对安全。

2.考核

制订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岗前考试制度,严格送血车司机岗前考核。每位司机在经过规范的岗前培训后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均以百分制计算,90分及以上为合格,只有考试合格者才能取得任职资格。

2.1理论考试 将必须掌握的制度、流程和专业知识以试卷形式出题,检测司机岗前培训知识的掌握程度,达不到要求者不予通过考核。

2.2实践考核 由专业技术指导的老师负责跟班检查,检查各项工作制度与操作流程的落实,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考核标准扣分。具体考核方式包括查看司机在领取血液制品时是否与血站发血人员一起认真查对了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输血装置是否完好以及转运箱的温度、血袋条型码、血型、血液种类、剂量等;查看司机在核对后是否按要求和血液发出者一起在送血单上进行了双签名确认;查看司机在操作前是否检测了所有仪器的性能,如机采血小板转运箱的温度、振荡幅度、频率是否正常等等;查看司机是否在每一次操作结束后对仪器进行了保养维护。

3.结果

自我站成立以来,通过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上岗的送血车司机,在上岗后的送血工作中未发生与血液制品安全相关的差错事件,血液制品运送完好率为100%。

4.结论

4.1血液安全问题是一个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1]。血液工作者是实行救死扶伤、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责任者,工作人员在采血至受血的整个输血过程中的每一项举措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必须要严格遵守输血各项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2]。

4.2在临床用血涉及到的所有工作人员当中,只有送血车司机属于非专业人员,他们的专业知识欠缺、安全防范意识相对淡薄的特性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导致过错或严重的输血事故[3]。只有加强送血车司机的岗前培训与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及业务素质,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确保用血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安全。

4.3对送血车司机进行规范严格的岗前培训,可以加强送血车司机用血安全知识的掌握,增强司机的安全意识和对不安全隐患的防范能力,是确保了血液制品运送途中安全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燕,潘燕.安全输血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兵团医学,2009,20(2):24-25

[2]林建成,沈雨青,卢春敬,等.安全输血的几点体会[J].中国医药掼,2011,9(2):158-159

[3]罗国胜,席雅娟,冯春颜等.从发现的问题来剖析安全输血隐患的应对策略[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增刊):169

上一篇:惠城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下一篇: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160例相关因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