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及反思

时间:2022-07-05 10:12:5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运输经济问题及反思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国家逐渐加大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通过大规模的实施农村、乡镇和城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项目,我国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观,各地区经济发展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地区、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农村与城乡、农村与城市之间交通状况的差异较大、区域间交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城市交通需求压力的增大,运输需求也相应扩大,影响运输业稳定运行的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加,主要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资金压力较大,农村、城镇和城市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运输安全问题突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等几个方面,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才能缓解交通运输经济问题,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我国交通运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期对我国交通运输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国交运输业在中央的决策部署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经济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路建设资金保障面临压力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公路建设及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形势的好转,国家政策力度的倾斜,目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处于紧张时期,今后公路开发主要集中在山区,任务艰巨,造价相对较高,建设成本大幅度上升,用于公路养护、运营管理等方面的资金将越来越多,这必将面临资金来源的短缺。加之目前银行信贷政策和地方融资政策的改变,地方及国内外经济组织正处于恢复期,导致他们的投资受到了限制,公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明显减少,但是在确保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公路的投资建设又不能因此而滞后,因此,公路建设的资金压力必定会增加。

2.农村公路建设进度不均衡、城乡间公路建设差异较大

我国地域辽阔,西部地区大多是山峦地貌,公路建设本来难度就大,受建设条件和地方配套财力影响,中西部部分省区农村公路建设相对滞后。而且公路路网不够完善,供需矛盾还是没有切实缓减,县乡之间,乡镇之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路网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公路还存在技术标准低,路况质量较差的问题,存在安全隐患,同时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比较低。大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公路存在很大的质量,技术差异,这样一来就制约了农村与城市间的运输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制约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3.运输安全问题突出

近年来,道路运输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运输安全问题不仅是运输企业、运管单位和交通主管部门关心的大事,同时也是旅客、货物承运人关心的大事。随着经济迅速发展,道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旅客和货物实现空间位移的次数和范围都空前增大。道路运输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交通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安全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落不到实处。还有部分运输企业和个人受利益驱动,在执行运输任务时拉的多跑的快,严重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其二,客货运站安全管理亟待加强。客货运站安全管理是运输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客货运站在安全管理工作还不到位,达不到规定的要求。在驾驶员和车辆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客货运站就埋下了安全隐患。第三,道路客货运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水平不够。目前我国客货运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驾驶员在执行运输任务时违章操作、超载超速、疲劳驾驶等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危及服务对象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道路运输的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的经济学意义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即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那么道路运输生产过程中,运输行业为社会提供了相当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随着19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交通事故、拥挤、噪音、空气污染、土地占用等不良影响越来越显著。同时,运输业的发展也对环境产生了过度的冲击,尤其是对环境的破坏。整个社会都正给予越来越大的关注,但是又没有切实有效办法去降低这种外部性成本。另外,道路运输减排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综合运输结构不合理,替代燃料推广面临技术和法规难题,车辆减排标准不完善等。这使得在道路运输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付出比较大的外部性成本,这反过来又不利于道路运输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道路运输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待提高

据统计,2010年上半年各地上报突发事件导致道路阻断的信息1660条,其中恶劣天气造成的道路通行受阻占76.8%。尤其进入二季度以来,全国共经历了9次大范围的集中性降雨过程,暴雨导致的公路水毁使28条高速公路、15条国道和数十条省道相继出现交通中断,累计冲毁路基1.1万公里、冲毁路面1.7万公里、毁坏桥梁1425座,造成坍塌6.7万处,2010年上半年公路水毁造成的损失已经超过09年全年水平。为了有效降低突发自然灾害对道路运输稳定运行的不利影响,运输行业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目前道路运输问题的应对策略

1.争取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公路建设资金到位

解决公路发展资金问题,最关键的是要建立稳定的资金供给保障机制。明确政府所应担负的责任,建立专项用于公路建设的资金制度,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公路属于准公共物品,政府在公路建设中应是责任主体,政府要主动承担起公路投资、建设、养护等基本责任,各级政府也要共同合作,建设涉及其地域之间的公路网络体系,确保省际、县际道路的畅通。此外,政府也要积极改革和创新公路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建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的融资机制。可以通过鼓励社会捐赠、企业捐赠和个人捐赠,想尽各种办法筹集资金。积极引导国内外经济组织和私人投资收费性公路的建设,确保道路运输需求和供给的均衡。

2.加强区域合作,确保农村道路均衡发展

目前,我国公路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城乡与农村地区的不平衡。这就要求中央交通部门在决策部署时,充分考虑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公路发展状况,适当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地方政府在公路建设布局过程中,也要充分重视农村公路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同力合作,实现省际、县际之间公路建设的平衡发展,确保地区之间公路发展走上良性轨道,建立畅通的公路网络体系。更为重要的是确保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的质量,各级管理部门要做到严格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力争不要让农村公路存在技术标准低、路况差的薄弱底子,在质量上不要造成与城乡公路的差异。只有实现区域公路发展的平衡,才能不断地满足不同的运输需求,让公路建设成为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助推器。

3.切实抓好道路运输安全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着严重的道路运输安全问题,每年因为各种交通运输事故,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损害,抓好运输安全,刻不容缓。首先,交通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对违法营运的监管,加强对营运驾驶人的诚信考核,严格营运客货车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审批制度。不完善的农村公路安保设施等,从源头上遏制运输安全问题。其次,切实加强对危险货物的运输管理。提高营运人员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意识,制定特殊的法规措施来规范危险货物的运输,强化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能力。

4.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尤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从政策上来说,政府一方面鼓励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得不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是行政强制手段来降低运输业发展过程中的成本,这似乎是一个矛盾过程。但是我们知道如果不遏制外部性问题而任其发展,那么我们可能要为此付出更高的代价。结合我国实际,其一,以市场手段为主。比如收费制度,排放收费,征收燃油税,新型环保汽车的补贴等。其二,直接或间接地行政强制手段。制定排放标准,强行性推行低污染汽车,强制报废,汽车禁行区,限速、限线行驶等。其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方便群众出行。以此来缓减交通拥挤和环境污染。此外,我们还要唤起民众的环保意识,让民众自己自觉地成为环保的参与者。总之外部性问题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总之,道路运输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国家长治久安。道路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和先决条件,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和文明标志。更是社会经济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纽带,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先行部门,同时也是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资源开发、城市发展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样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强大的道路运输能力是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和加强国防建设基础保障。而这些又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小康社会的建立需要道路运输作为强有力的支撑,没有强有力的道路运输能力,要实现这个亿万人民的梦想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公路的建设放在首要地位,不断提升道路运输能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顺利进行。

(作者单位:陕西省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一篇:浅谈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行政权力制约 下一篇:低收入农户的贫困原因及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