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美陶活动的指导策略

时间:2022-07-05 07:57:52

美文美陶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研究背景

以美文(幼儿文学作品)为载体开展美陶(陶艺)活动,能将幼儿在美文活动中获得的审美经验与陶艺创作经验相互迁移。把美文与美陶有机整合,通过美文活动丰富幼儿陶艺创作的前期经验,丰富陶艺活动的组织形式,使陶艺活动更具情趣,使陶艺作品更富有情感,更具创意,更加灵动。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园开始了《美文・美陶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其中,“形成美文美陶活动的指导策略”是本次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是对美文美陶教育活动的指导策略的探究。

二、美文美陶教育活动的本质和特征

(一)本质

《指南》指出,在幼儿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各学科、各领域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美文美陶活动中,教师试图通过对幼儿进行文学作品的审美教育,有效促进幼儿审美感知、审美情感等能力的发展,从而获得审美经验,产生审美愉悦,激起创作欲望,再通过陶艺创作方式表现艺术形象,再现或创造性地表现文学作品的内涵。在美文美陶活动的熏陶下,幼儿审美情感的积淀将形成文学欣赏情趣和态度,对陶艺创作产生激情和兴趣。

(二)特征

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美文美陶活动组织原则等,决定了美文美陶教育活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具有认知性

因为幼儿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内容上的知识性,欣赏文学作品就是欣赏者的再认识过程。同时在文学作品的欣赏教育活动中,幼儿还了解到粗浅的语言、文学知识。正因为有了认识性,幼儿对艺术再加工(陶艺创作)方可溯源。

2.具有审美性

文学作品与陶艺作品同属于艺术作品,都是人们艺术活动创造的产物。在“美文”活动中进行审美感知和在“美陶”活动中尽情创造,同属于美育范畴。幼儿对审美特征的感知,主要是通过视听觉完成的,审美感知是对幼儿文学作品中各个不同特征――语言、声音、情感、趣味、空间、画面等要素的把握,从而产生美感。美文是具有开放性的,能进行情节、形象的改编,或通过陶艺作品创作进行艺术再加工。而且美文美陶教育活动中相关美的因素,如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形象鲜明且生动直观的教具、精美的插图、动听的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都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得到美的感受和体验。

3.具有情感性

在美文美陶活动中,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进行审美而产生的主观能动性,存在于与审美客体形成的审美关系中。审美愉悦作为一种情感,在审美活动中起到亲和作用,是整个审美心理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活动中要让幼儿得到审美愉悦,就要给幼儿提供优秀的素材、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刺激幼儿从事艺术欣赏活动。美文作为物质媒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艺术形象、不同的感彩、不同的情节等具有不同的表现力,蕴含着不同的思想内涵,幼儿能根据自己的体验,有目的地选择材料(陶泥)加以造型。陶艺操作的灵活性和可塑性,以及丰富多彩的工具,同样能让幼儿在陶艺活动中产生审美情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快乐地从事创作活动。这样就能实现“美文欣赏”与“美陶制作”教育活动珠联璧合的多功能教育价值。

4.具有创造性

在美文欣赏和美陶制作教学活动中,艺术创造可以表现在两方面,即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和陶艺作品形象的再创造。对故事、诗歌等作品的仿编、续编、创编都属于对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一般属于对情节的再创造。陶艺制作的再创造是对文学作品中具体艺术形象的再现和对艺术形象个性化的表现。在陶艺创作过程中,还能以陶艺作品为媒介,对文学作品进行仿编、续编、创编等。所以,选择美文时要考虑“以艺术创造为原则”,选择开放性素材。

三、美文美陶教育活动的策略

基于美文美陶活动是美文与美陶两个艺术活动的整合课程,有其语言价值、社会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价值等多方面幼儿发展价值,但是又有其本质和特性,在课堂教学实践和多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始终在探究美文美陶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提高活动的质量。

(一)从意境到情景

美文具有意境美、语言形式多样、情感丰富、寓意深刻、形象鲜明等“美”的特点。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把美的感觉传递给幼儿,带给幼儿美的享受,让幼儿进入“美的意境”中。同时,教师通过自身的语言,让幼儿进入美妙的语境;通过生动的画面让幼儿身临其境;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幼儿受到美文中情绪、情感的感染。从而激发幼儿更好地把美文意境、美的享受带入美陶活动中,幼儿可以置身于美陶创作“美的情景”中,尽情玩泥,再现或创造性地表现美文的意境,达到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从形象到物象

美文是语言艺术与形象艺术结合的文学作品。借助美文感知到的事物形象比科学认识事物形象更为灵动、更有情趣、更有生气。美文中的艺术形象是文学创作者创作出来的人物、动物、景物,抒发、寄托的是美文创作者的心声。优秀的美文能更直接、更顺利地让幼儿感知到美文中的形象,并体验到形象以外的情感、意境、习得的知识经验等。幼儿把这种形象认知转化为创作欲望,进行美陶创作。美陶作品则投射幼儿自己的思想情感,赋予作品生命力,作品表现出独特性,也就是被作者人格化的物象。美文转化为美陶的过程就是从形象过渡到物象的过程。

(三)从感知到创造

《纲要》提出“感受与创造并重”的艺术教育观,美文美陶活动作为艺术活动,同样符合这种教育观。幼儿首先在美文中感知文学艺术形象,同时感知美文整体,包括意境、语言、思想等,有了对美文的整体感知,文学形象更为丰满。幼儿积累了丰富的感知经验,同时刺激了审美主体展开想象,激发了创作欲望。从美文到美陶的过程就是幼儿从感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到创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过程。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艺术环境,在活动中挖掘出幼儿潜在的艺术能力,重视幼儿的体验及情感的表达,尊重幼儿的需要和感受,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真正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语言价值、社会价值、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娱乐价值等多元价值发展。

上一篇: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下一篇:应用项目驱动法提高测控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