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考

时间:2022-07-05 03:51:07

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思考

[摘 要]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新世纪新阶段,各省市、各地区都应高度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响应的号召,把这件“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好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

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这些年来,在推动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方面不断取得积极成效。但是,资源利用率还比较低,相关技术开发还比较滞后。新世纪新阶段,国家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循环经济尽快形成较大规模,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什么是循环经济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经济模式,“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循环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是其基本特征,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城市臃肿、交通紊乱、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等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长,我国的资源和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是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低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低。因此,我国的经济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和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三、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促进资源在农业、工业、园区、社会四个层面的循环。2009年,秸杆气化项目将农业生产中废弃的作物秸秆进行加工处理,为农户提供生物质集中供气,同时可生产副产品木炭、木焦油和木醋液等工业原料,实现了资源在农业系统内外的循环使用。奶牛养殖基地,以秸秆作为奶牛的饲料,并用奶牛粪便和尿液生产有机肥料,供种植业使用,促进了畜牧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的物质循环,增加了农业生态产业链的长度,使农业实现增值。此外,畜禽养殖排泄物的综合利用等项目的相继建成,大大促进了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

四、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

当前,我市正处于循环经济建设的初始阶段,要在完善现有立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行政规划,行政管理及财政、物价、金融、税收等各种规范措施,规范区域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

1.强化政府责任,加强资源节约的法制建设

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实施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切实加强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和统筹协调,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大事来抓。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制定全市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综合规划和实施意见。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责任和效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中。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完善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也是发展我市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且通过政府、政策以及法律的社会影响力,可以增强企业和普通居民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

2.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要建立政府调控的激励约束机制。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项目的扶持政策,包括垃圾焚烧发电、粉煤灰利用、热电联供、节能环保建筑、清洁能源利用等,在用地、用电、设备折旧、项目审批、贷款等方面实行扶持政策。严格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资源消耗管理,对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大的企业和部门的政府要重点监管,实时监管。对资源浪费严重或拒不执行淘汰目录的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各有关部门要取消生产许可证、各商业银行要停止贷款。其次是强化企业自我约束机制。企业要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加强资源消耗定额管理、生产成本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完善各项考核制度,坚持节奖超罚,调动职工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积极性。

3.加快资源节约技术引进

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来提高资源、能量以及信息的使用效率。坚持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加强资源节约技术的科技攻关及产业化示范。当前,垃圾堆肥技术、生物质能循环经济技术、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风能发电等技术已投入循环经济的生产过程中,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引进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运用。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在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政府对资源节约、循环经济重大项目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4.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深化改革,健全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价格、财税等经济手段促进资源节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自觉节约资源的积极性。政府要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税收优惠政策。要充分运用价格调节机制,促进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

5.广泛开展资源节约宣传教育活动

不仅要以循环经济的原则指导经济发展,还要让循环经济的理念渗入整个社会,使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以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来约束自身的行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要广泛宣传我国资源形势,宣传节约资源、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宣传国家资源节约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弘扬先进典型,曝光资源浪费行为,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不断提高公众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及其对策选择作者:汝鸿雁, 期刊 今日财富(下旬刊)FORTUNE TODAY 2009年 第08期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分析作者:秦书生,黄威威, 期刊沿海企业与科技COASTAL ENTERPRISES AND SCIENCE & TECHNOLOGY 2006年第11期

上一篇:浅谈东巴神偶造型在游戏角色设计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探私有化浪潮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