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时间:2022-07-05 03:13:28

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关键词: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疗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12.048

中图分类号:R272.96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2-0106-03

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S)是一种以广泛性肌肉骨骼系统慢性疼痛且伴有精神症状的特发性疾病。国外统计资料表明,FS患病率约为2%[1],多见于育龄妇女,且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影响较大。因其病理生理机制不明,目前西医治疗本病有其局限性。中医对本病在减轻躯体疼痛、缓解抑郁、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笔者综合分析相关文献,从中医学角度探讨FS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疗进展,以期指导临床实践。

1 对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认识

传统中医无FS病名。大多数学者按照其临床发病原因及症状而定义,如依据FS伴有全身多处疼痛这一重要特征,将该病归属于中医学“痹证”之“周痹”、“肌痹”或“行痹”、“痛证”等范畴,较全面反映了FS的中医疾病本质;也有学者认为,FS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血瘀,痹阻经络而发病,与情志相关,将其归为“郁证”范畴[2-3];唐氏等[4]根据《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篇》“阳化气,阴成形”、“气伤痛,形伤肿”等观点,认为FS没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支持,应属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疾病,即中医理论中的“气病”、“气痹”范畴。笔者认为,《灵枢・周痹》有“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此内不在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命曰周痹”、“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之论断,从临床表现上与FS相比,即有全身范围的疼痛,又有固定不移、“不能左右”的压痛点,当属中医学“周痹”范畴。

2 病因病机

痹证发病不仅是感受外邪所致,内伤七情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致病因素。《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中藏经・论痹》曰:“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脏腑之为也……而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气痹者,愁思喜怒过多,则气结于上……宜节忧思以养气,慎喜怒以全真,最为良矣。”《内经博议》云:“凡七情过用,则亦能伤脏气而为痹,不必三气入舍于其合也。”临床上,多数FS患者有广泛压痛,并伴有烦躁不安,约90%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50%~90%的患者有疲劳感;76%~91%的患者出现晨僵,其严重程度与睡眠及疾病活动性有关;抑郁和焦虑等心理异常也比较常见[5],二者常可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故现代医学对FS精神、心理因素的认识与中医内伤七情不谋而合。

目前学术界对于本病的病机认识尚未趋同,大多从正虚邪实角度辨治本病。唐氏等[4]认为,气滞血瘀、气机不利、阳气虚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高氏[6]认为,本病内外因交织为患,肝、筋表里同病,筋脉痹阻、肝脉不畅、筋肌失养为其基本病机,临床可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痰痹阻型、肝脾失和型、气血亏虚型、肝肾不足型进行论治。徐再春认为,该病多由情志所伤,肝气郁结,或饮食失节、外感六淫等原因,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使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郁结,致经络气血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出现肌肉关节区域的疼痛及全身的疼痛敏感症状,以实证为主,其中气、血、火郁多责之于肝,痰、湿、食郁多责之于脾;辨证分型为气郁化火、痰湿致郁、痰热致郁等型[7]。

纵上所述,阴阳失调、肝脾肾亏虚是本病的重要内因,而风、寒、湿、热诸邪合而致病是痹证形成的外因,七情内伤、饮食不节为痹症的诱发因素。因此,本病病根多在肝脾,病位则在皮肤腠理筋膜处,其基本病机为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乃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不松则痛,则发为本病。

3 治疗

3.1 中药

陈氏等[8]根据《伤寒论》“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痛”之论,应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34例FS患者,总有效率85.29%,全方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的功效,能祛除流注于肌肉筋脉关节的风湿,使气血通行流畅,肌肉筋脉关节的疼痛消除。傅氏等[9]将62例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予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方,对照组31例予盐酸阿米替林口服,2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凤山临证常以“通”字立法,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络定痛为治疗大法,用越鞠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FS,取得了良好疗效[3]。

3.2 针灸

潘氏[13]从FS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治疗思路、针刺治疗思路与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指出针刺疗法能够较好地改善脏腑整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近远期疗效均比较肯定,有着药物治疗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李氏等[14]将50例FS患者分为俞募配穴组26例与普通针刺组24例,通过症状改善判定疗效,结果俞募配穴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针刺组(P

3.3 推拿

推拿疗法作为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治疗方法有着独特的优势,体现了中医简、便、验、廉的特色。王氏等[20]采用通督推拿手法治疗FS,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有效率达96.8%。曾氏等[21]采用整脊疗法治疗28例FS患者,结果显效9例,有效18例,除1例无效外,其余患者均在第1疗程治疗后症状即有明显减轻。由此认为,通过分筋疏理、拿点摩揉等手法对背俞穴的刺激可以激发五脏六腑的机能,协调五脏六腑某些功能的亢进与不足,起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的作用。龙氏等[22]通过理筋手法结合心理疏导治疗40例FS患者,总有效率为77.5%;出院6个月后随访及复诊共23例,占观察病例数的57.5%,其中持续有效者18例,占复诊病例78.2%。

3.4 综合疗法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体现了中医疗法的多样性,充分利用各个疗法的优点和特色,优势互补可以增进疗效。戴氏等[23]运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396例FS患者,结果显效82例(20.7%),有效190例(48.0%),无效109例(27.5%),加重15例(3.8%),总有效率为68.7%;出院6个月后随访及复诊共81例,占观察病例数的20.5%;其中持续有效者59例,占复诊病例72.8%,高于出院时疗效。李氏[24]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加减内服薏苡仁汤配合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3.5 中西医结合疗法

王氏等[28]将66例FS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合身痛逐瘀汤)联合西药阿米替林治疗,对照组(33例)单纯应用阿米替林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4 小结

FS是常见的风湿骨病科疾病,但目前业界对该病的关注度尚不高,对其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辨证分型、临床治疗方法与方案也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需要进一步追踪、验证。FS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疾病,相关因素之间也可能相互影响,从多个角度而言,免疫调节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骨骼肌肉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亚细胞结构均能得到相关证据显示FS的发病机制[32-33]。临床治疗方面多主张中医综合疗法与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模式,以达到缓解疼痛、控制病情发展、提高疗效、促进康复、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中医药治疗FS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发挥了独特的优势,相关文献报道表明中药、针灸、推拿等各种干预手段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个体化的辨证施治、多样化的治疗方法、综合性治疗方案等方面的诊疗理念。中西医结合疗法充分考虑到该病与精神抑郁症状明显相关,结合中西医疗法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可避免患者因服用抗抑郁药产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因使用单一治疗手段产生耐受,影响疗效。当然,如何更好地结合各种治疗优势,发扬中医药特色,设计综合性、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将是今后临床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 Kim Dupree Jones, Dianne Adams, Kerri Winters-Stone1, et al.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46 exercise treatment studies in fibromyalgia (1988-2005)[J].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utcomes, 2006,4(1):67-72.

[2] 李国庆.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21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141-142.

[3] 王晓东,于慧敏.张凤山教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经验[J].中医药信息,2012,29(3):51-53.

[4] 唐倩,方勇飞,王博,等.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经络辨治[J].中国针灸, 2008,28(10):761-763.

[5] 刘宗权,宋敏,雷斌.纤维肌痛综合征临床治疗进展[J].颈腰痛杂志, 2012,33(3):222-225.

[6] 高玉忠.纤维肌痛综合征中医分型论治探讨[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 44(9):32-33.

[7] 陈钦.徐再春从“郁”论治纤维肌痛综合征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1, 46(12):863.

[8] 陈宇,周金福,金勇.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肌纤维疼痛综合征34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26-27.

[9] 傅红卫,张蕾,裴文意.疏肝解郁活血通络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32(2):180-182.

[10] 曹灵勇.柴胡桂枝汤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 2010,45(3):216.

[11] 程晓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2例[J].四川中医,2011,29(8):103.

[12] 刘建忠,刘艳芳,吴江亭,等.中药汽雾透皮疗法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前瞻性临床初步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4(4):434-437.

[13] 潘海燕.纤维肌痛综合征的针灸治疗思路与方法[J].针灸临床杂志, 2006,22(8):1-3.

[14] 李芳杰,孙忠人.俞募配穴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6例[J].中医药信息,2008,25(5):75-76.

[15] 徐妍,高明利.经络与纤维肌痛综合征压痛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21(2):81-82.

[16] 郭莹,孙远征.背部透穴法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2):98-100.

[17] 高翔,杜元灏,黎波,等.针刺对照西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2):112-114.

[18] 王栩,杜元灏,熊俊.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临床证据[J].针刺研究,2011,36(3):230-235.

[19] 郭学军,贾杰.经皮电刺激与电针刺激穴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6):171-173.

[20] 王军,高利权,潘军英,等.通督推拿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50-51.

[21] 曾展鹏,周琦石,黄学员,等.整脊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1,43(9):54-55.

[22] 龙大福,张晓刚.理筋手法结合心理干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163.

[23] 戴京璋,王军,郭俊海,等.中医药综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9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4):278-279.

[24] 李永璇.加减薏苡仁汤配合拔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6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7):38-39.

[25] 郭爱松,李爱红.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J].交通医学,2010,24(4):410-411.

[26] 施鸣飞.针灸结合火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J].浙江中医药杂志,2011,46(4):289.

[27] 陈志斌,何泽多,谭武.浮针结合走罐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80例[J].中医研究,2010,23(4):72-74.

[28] 王庆波,周国赢.纤维肌痛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9):1550-1551.

[29] 王志良,刘三运,刘书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3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9):663-664.

[30] 赵荣红,朱钰宝.隔药灸加药物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3):200-202.

[31] 蒋振亚,李常度,邱玲,等.针罐药结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0,30(4):265-269.

[32] 马宽宇,徐桂清.48例纤维肌痛症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31(11):1744.

[33] 朱小霞,邹和建.中国纤维肌痛综合症研究现状分析[J].上海医学, 2009,32(8):750-752.

(收稿日期:2012-11-11)

(修回日期:2012-12-17,编辑:梅智胜)

上一篇:浅谈高职院校ERP实训教学改革 下一篇:一种新的半监督学习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