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减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缺测率

时间:2022-07-05 12:23:51

浅谈如何减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缺测率

【摘 要】随着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我国的气象观测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文中笔者将从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的维护分析、人工站观测设备的维护分析、减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缺测率可以从技术处理方面入手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减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缺测率,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关键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缺测率;减少

所谓气象观测环境,就是要在气象观测的过程中,尽量减少各种外在因素对气象仪器的使用效果的影响。一般来说,为了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环境。而在这一特殊的空间环境内实施的各种气象观测活动则统称为地面气象观测。笔者在认真的研究了近些年的地面气象测量结果后,发现由于设备的维护不当等原因导致的地面气象测量的精度受到影响的情形比较严重,所以笔者在下文中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荣誉有何减少地面气象测量的缺测率。

一、自动气象站观测设备的维护分析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大部分的气象站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气象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大大的节省了人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精确化了测量的结果。但是如果不能很好的维护自动化的测量设备,不仅无法得到良好的测量效果,还将会对地面测量的工作造成干扰,因此自动气象站的观测设备的维护工作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重视。首先,有关部门应组织工作小组对现有的运行中的各种自动化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的运行状态的检查,这种巡检工作的最主要的目的在于观测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指标是否正常,以及数据的采集和记录功能的实施是否正常。一旦发现设备的运行异常,首先对其进行跟踪监测,然后按照我国的有关技术执行标准中的规定,在数据异常显示持续一小时以上的情况下,就应当判定为设备的运行故障,按照有关故障修护流程进行处理。

二、人工站观测设备的维护分析

实践中我们总结出,长时间的高负荷运行必然会引起设备的运行故障,所以在人工站观测设备的日常护理和维修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尽量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此外,由于引流管道的堵塞导致的设备运行故障也是影响地面气象测量的精确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尤其是在降雨发生时,工作人员应该给设备的蒸发器预留一定的空间,避免降水的堆积导致管道的引流不畅;另外,还可以采用给蒸发器加盖的方式避免降水的侵蚀。

三、减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缺测率的技术手段

1.湿度温度记录缺测的技术处理措施分析

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干湿球温度的读数不准的现象,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设备的损坏或者是误读,为了避免由此导致的地面气象测量的缺测率的增大,工作人员应该对干湿球的显示数据进行反复核对,尤其是要注意以下两种情况的处理。

1.1人工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处理

如果该站内有人工检测的相对湿度的设置,那就同人工检测的结果相对照,如果发现相对湿度的结果不准确,存在差异,那么则应该全部采用自动站的记录予以取代,原有结果不能采用。

1.2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备注栏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以某地面气象观测站某一时刻所检测到的地面气象数据为例,整个观测数据中气温数据、露点数据与水汽压数据均存在缺测问题,而相对温度数据有记录可查,为63%。选取上一整点与下一整点时刻所检测到的温度指标数据对该时刻温度观测值进行还原内插,得到该时刻气温数据为30.9℃。由此发现二者的测量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就必须要对相关水汽压数据、露点温度数据进行复查,这样就减少了三项测量记录的缺测率。

2.蒸发量缺测的技术处理措施分析

当大面积强降水过程作用后出现的蒸发量异常问题,我们可以采用日蒸发量偏差值=(1-日实际观测蒸发量数值/历年该时刻日蒸发量平均数值)×100%这一公式对蒸发量指标的偏差程度进行测算。当所得到的日蒸发量偏差值在±10%以内时,该偏差数据仍然可用;当这一偏差值在±10~20%范围内时,该偏差数据虽不精确可靠,但仍有气象利用价值,其偏差问题应在备注栏加以注明;而当这一偏差值超过±20%,则认为该蒸发量观测值无应用价值,应作观测数据缺测处理。针对这种蒸发量的缺测数据,工作人员应当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呢?笔者认为:首先,当这种缺测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时,工作人员可采用上述有关湿度温度指标的还原内插法,选取上一整点时刻与下一整点时刻的蒸发量观测数据,求替补值;其次,当这种蒸发量缺测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该日所测得的蒸发总量数据需要做缺测处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若地面气象观测站采用双轨运行观测模式,那么自动观测站所监测到的蒸发量数据就能够与人工站所观测到的蒸发量数据相替换。一般来说,只要蒸发量指标日合计一栏中填列有人工站所观测到的日蒸发总量数据,那么当日的蒸发总量观测数据就不会做缺测处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应用,我国的气象测量的技术和仪器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更应该采用完善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来规避地面气象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和缺测率,提高测量的精度。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该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被有关部门采纳。

参考文献

[1]张万诚,田永丽,和春荣,施建国,谢国清,陈新梅,段玮.用MODIS遥感中国西南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对比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S2).

[2]银燕,崔振雷,张华,辛金元,王莉莉.2006年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分布特征的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学报,2009,(05).

[3]何军,崔远来,李远祥.气象资料缺测条件下武汉地区计算ET——0方法适用性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10).

[4]张予燕,黄辉军,刘红年,张群.南京市大气气溶胶颗粒物污染特点[J].环境科学导刊,2009,(01).

[5]童尧青,银燕,许遐祯,徐萌柳,项瑛.南京地区雾的气候特征. [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01).

上一篇:企业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交互作用:一个研究综述 下一篇:基于产业价值链视角的期货公司职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