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审计公告制度构建的设想

时间:2022-07-04 10:44:39

高校审计公告制度构建的设想

摘要: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犯罪案例的不断发生,不可避免地对高校产生影响。沿用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监督教育事业资金的使用,已难以满足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本文就现行体制下如何强化高校审计监督,推行审计公告制度提出设想。

关键词:财政收支审计公告监管机制经济活动

一、高校审计公告概述

高校审计公告是对涉及高校审计全部事项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告,鉴于高校审计结果刚性逐步形成,除涉及保密内容外,一般对外不应有任何的保留和隐藏,应在确保其准确、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对审计结果进行公告。高校审计公告可分为狭义公告和广义公告。狭义公告单指对某一事项的审计结果公告,广义公告泛指全部审计事项的公告,包括审计工作所涉及的法规及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审计公告所涉及的审计法、相关的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等具体内容;审计的年度或项目审计计划,阶段性审计工作安排等;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审计对象、内容、程序、作业标准、事项纪律等;审计预算执行审计结果报告、财务决算审计报告、校办产业经营状况、有关后勤实体合同或协议效益审计报告、专项资金或收费的审计或审计调查报告、经济责任审汁结果报告等。按审计公告时间大致可分为审前、审后和专项公告。审前公告指审计工作正式开展之前所的审计公告,主要包括审计计划、对象、时间、方式、重点、组成员、纪律、举报电话等内容,目的在于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得到被审单位的支持和配合,加大双向监督力度,促进审计工作作风转变;审后公告包括单项或综合性审计调查报告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纪违规单位或案件线索等,公告内容侧重于审计结果,包括审计综合评价、审计所认定的违规事实、定性的法规依据、处理处罚以及整改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审后公告应在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生效后。

二、高校审计公告制度面临的问题分析

首先,现行教育审计法规受管理体制限制。按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高校审计部门从属于本校的职能部门,这就决定了审计公告必须征得到主管领导的授权或批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在客观上受到环境因素影响,从而影响到审计公告的独立。审计独立性缺失必然导致审计公告面临两难境地:不公告使得公告制度毫无意义,a有违审计的职业道德,有损审计的公正诚信形象;若公告必然要面对是否授权和批准的问题。虽然,政策一再强调发挥审计对权力的制衡和监督作用,但实际上某些权力层面仍存在审计监督盲区。所以,要在审计公告中充分体现“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必须尽快出台高校内部审计相关法规,提高审计公告制度的独立性。其次,审计公告制度缺乏法律支持。《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里所说的“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审计结果可以公告,也可以不公告;二是有些审计结果可以公告,有些审计结果可以不公告。这就使审计公告带有随意性。因此,应对相关法律条款进行适当修改,使审计公告形成一种刚性的法律约束。再次,缺乏与审计公告制度相配套的法规规范体系。高校要真正发挥审计公告制度的作用,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可操作性强的与审计公告制度相配套的法规规范体系,而这个体系必须明确和规范公告程序、内容、形式、范围、权限、责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使审计公告真正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高校审计公告制度的构建

(一)审计公告制度科学化,是有效发挥公告作用的前提 一是围绕高校审计工作目标确定审计公告内容,实现审计公告的充分性。《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因此,审计公告一方面应反映经济责任者是否依法管理国家资产,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地反映了资产的真实状况。另一方面,经济责任者在履行职责中是否实现了资产效能和利益的最大化。即审计公告既要全面公告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又要揭示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情况。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查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经济案件线索,是现实形势下审计工作的特定目标,审计公告的内容也应包括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实结果。对于高校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应充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其内容的充分性决定着教职工知情权的实现程度,其内容的准确和公正决定着审计公告的影响。因此,要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确保审计公告内容的充分性。其次,审计公告程序的科学完整性是规避审计风险,保证公告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再次,审计项目的公告要有计划,在确定年度审计计划项目的同时,项目公告应列入计划。项目实施阶段要为公告的实施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以审计工作的各项规范和准则为标准,建立审计工作责任质量控制约束机制,确保对外公告的内容真实、准确可靠。二是建立高校审计公告风险预警机制。通过与被审单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听取各方意见,保证反映的问题事实清楚,做到定性准确,审计结论依据充分。审计结果公告的审批既要严格把关又要符合现行审计体制的需要,有利于防范风险。

审计结果应在保证高校稳定的前提下,在有关的媒体上公告。审计结果向主管部门上报或向被审项目涉及的有关部门通报,可实现局部知晓;审计结果通过校园网公告,则可以达到教职工知晓。不同的公开方式决定着不同层面的影响,透明度不同,影响力则不同。向校内公布审计结果是审计公告采取的主要形式,这不仅满足了教职工知情权,更有效地实现审计公告的目的,昭示审计监督职责履行情况。

(二)创造良好环境完善审计公告制度 随着法人办学地位的提升,高校教育经费自筹率的大幅度上升,自主办学经费日益增加,而财务管理水平跟不上高校建设的发展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高校应掌握好政策,把握审计公告内容的尺度。就当前形势发展的状况来看,国家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仍较为脆弱,高校审计公告制度广泛实施后,高校审计工作成果将面临国家法律、审计项目相关单位和教职工的共同检验。在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方面,审计监督和学校教职工监督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可以将二者有机地结合,相互推动并相互促进,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审计公告制度能够促进树立审计公正形象,赢得更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为审计执法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在增加知情权的同时,强化了教职工对审计执法行为的监督,审计必须依法做到独立、真实、客观、公正,也有力促进审计质量责任制的落实和推动审计机关廉政建设。

(三)把握审计公告原则,有效防范审计风险高校审计公告的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和程序申请授权。为规范审计公告的,确保公告的时效性,授权可采取长期定项授权和临时授权的方式,同时必须坚持程序化,管辖对等与诚信原则。程序化指从公告的授权到公告文书的起草、审核、签发、公布,都要依照严格的法定程序,层层把关,明确责任;管辖对等指“审计机关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管辖范围,审计公告所涉及的审计项目都必须严格限定在审计管辖范

围之内。诚信原则是指审计公告的内容必须遵守诚信,如实公布审计信息,这正是审计公告权威性之所在。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必须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坚持谨慎与保密原则。谨慎是指仅对审计所认定的事项予以公告,凡是因审计时限或审计手段等所限,审计未涉及或不能认定的事项不能列入公告内容,凡是内容不予以公告;二是遵守效果性原则。审计结果公布的初衷是揭露审计发现的带有规律性、典型化、普遍性的问题和大案要案,以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避免类似问题的重复发生。因此,在公布审计结果之前必须认真选择,使审计结果的公布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审计结果公告的重点,应是教职工比较关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三是选对审计公告题目,坚持统一领导原则。高校可以自行选择反映宏观性、行业性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布,也可以选择一定时期各界比较关注的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进行公布,还可以选择违法违规数额大、情节恶劣的“大案、要案”进行公布。选对题目才能使审计公告制度有效发挥审计公告授权原则,同时必须在教育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进行。如果缺乏统一领导,各自为战,难免适得其反,甚至产生不稳定因素。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建立审计公告制度应统二部署,确保这项制度的建立能够起到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维护经济秩序的作用。各高校审计部门也应制定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在主管部门领导下,健康有序地实施好审计公告制度。同时明确审计公告的法定性,使审计公告成为法定程序,具有刚性的法律约束并建立健全一整套完善的审计公告法律法规,如审计公告法、审计公告实施细则等。四是突出审计公告重点,防范审计风险。高校财政管理是行政管理的重点之一,其是否规范、科学和有效,集中反映了管理层依法行政能力与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服务质量,也是衡量领导者执政能力和管理公共事务能力的重要标准。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公告质量 高校审计公告制度的实施,对审计部门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完善审计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消除工作中的随意性,重视专业人才的任用,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审计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确保审计公告的准确性,审计部门必须把提高审计质量放在首位,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增强公开透明度,科学制定项目计划,合理调配资源,保证人员编制,力除干扰,创造良好的氛围行使职权。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务必做到证据充分、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建议可行、文书规范,而做到这一切,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公告成果质量,进一步推进教育审计事业的健康向前发展。

上一篇: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研究 下一篇:我国企业价值评估准则与国际评估准则的趋同现...